有地中海型貧血的人,也有機會做器官捐贈嗎? 另外,因為遺傳基因關係,是不是不適合生孩子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跟據國際器官移植協會(OPTN)公布的移植絕對禁忌症中並未納入“地中海型貧血”此項目,故就現行規範下並未禁止地中海型貧血患者進行器官捐贈。 此外,雖然目前認為地中海型貧血本身是個遺傳性血液疾病,但基因遺傳的部分並非代表就不適合生小孩,還是要先了解夫妻雙方是否都有地中海型貧血或強烈家族史,如夫妻真的很擔心這問題,可以考慮諮詢遺傳優生門診,進一步做相關評估。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看看別人都問什麼

醫師您好,家人發生甲狀腺腫瘤引發病變,切除檢查後為末期,但病人本身有心血管疾病、血糖、血壓疾病,且中風過行動不便,我們好猶豫是該選擇讓家人安寧的度過,或是保握任何一絲治療的機會與希望,懇請醫生給予臨床上的建議,如甲狀腺腫瘤末期的預後及治療效果如何呢?感恩您。

依您描述的內容: 甲狀腺腫瘤目前的治療,有粗分為分化型(dirrefrentiated)與未分化型(non-differentiated, anaplastic)兩大類 目前分化型甲狀腺癌,基本上會建議可以考慮碘131治療,或進行基因檢測(BRAF突變檢測等), 因此治療是有口服藥物的! 未分化型,可能要考慮化學治療,或是後線標靶治療,預後較差,進展快速。 簡單講,縱使患者是中風、心血管疾病、血糖、血壓疾病,也並非無法進行抗癌治療, 建議與您的主治醫師(內分泌科醫師或血液腫瘤科醫師)討論一下藥物的選項, 若真的無法進行或無法忍受治療的副作用,或者是患者的心願, 也可進行安寧緩和的照顧模式,採居家緩和療法(各大醫院幾乎都有此服務)進行最適合的症狀照護。 在最後的時光,給予最有尊嚴的照顧,盡量在有限的時光內,盡可能不要增加他的痛苦。 祝福您與家人!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副教授 謝佳訓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zGBUU2 癌症治療衛教文章 ► http://bit.ly/2B72HJP

醫師您好,請問鼻咽癌患者化療完手麻腳麻,已補充B群及增強血液循環的藥品,尚未改善,應如何照護才好?

依您描述的內容: 這的確是臨床上相當棘手的問題,因為手麻(neuropathy)目前並無特效藥物可以幫助改善。 其原因通常跟化療傷害到周邊細小神經的感傳系統有關, 可能因為化療沉積在微小動靜脈的肢體末梢,導致後續一連串的麻、痛等不舒服感覺。 常見的處理方法為 (1) 高單位的 B群(您已經服用,但可以加高劑量),或神經麻痛的藥物,如gabapentin, duloxetine等。 (2) 保暖,勿碰冷水,可使用暖暖包或手套避免接觸冷物。 (3) 甩手、拍手、搓揉發熱、捏與按摩,都是可行的方式,也可能協助緩慢改善。 (4) 可仍不能改善並已經造成日常生活困擾,請記得諮詢腫瘤科醫師、或神經內科,針灸科醫師評估是否使用更高強度的神經藥物來緩解不適。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助理教授 謝佳訓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zGBUU2 飲食與癌細胞衛教文章 ►http://bit.ly/2NcoFy3

請問癌症病患適合喝滴雞精來補充元氣嗎? 聽說癌病患吃補品是會補到癌細胞讓癌細胞快速擴散,這個說法正確嗎?

依您問的問題: 其實癌症患者比一般人更需要營養, 但是哪種營養可以幫助患者卻不會協助腫瘤生長,並沒有一定的答案喔。 因為,就像戰場空投糧食一樣,有可能空投給敵軍,也有可能救了快要全軍覆沒的友軍 因此,我們不必為了吃什麼會補到敵軍而不空投補給(營養補給品) 只要記得繼續抵抗敵軍(癌症)即可 因此當你不注意攻擊敵軍(不願接受正規治療抗癌),卻只想補到身體,不要補到癌症 當然是不可能的。 任何雞精、營養品都是這樣的道理,實在不需拘泥。 同理可證,"癌病患吃補品是會補到癌細胞讓癌細胞快速擴散"這一句話並非不對 而是若正在抗癌,小小的補到敵軍有何關係 我們大軍殺到敵軍營裡,就不在意那些小補給品被敵軍偷走了 反之,若不願意接受正規治療, 再怎麼補,敵軍(癌症)永遠都吃得比你身體的好細胞快, 也不值得驚訝了喔!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助理教授 謝佳訓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請問大腸癌肝轉移有哪些治療方式呢?什麼狀況一定要開刀?

依您描述的內容: 大腸癌肝轉移, 一般來說要看其他腫瘤的範圍與肝轉移的位置(在肝內的位置)、顆數多寡來決定治療方式 (1) 若只分布在肝周邊,沒有肝動脈、靜脈的影響, 一般來說局部治療是有證據可以幫助患者的,這些局部治療,包含了開刀、RFA(電燒)、栓塞(TACE)、Y90放射栓塞(radioembolization)都已被證實有幫忙 (2) 若分布的範圍較廣,可能已經侵犯到中央區的膽管、血管或者門靜脈 此時開刀的手段就受到侷限,因為可能會開不乾淨,導致腫瘤無法一次根除,這時候還是會建議以標靶治療結合化學治療才好。 (3) 若全身都沒有其他地方有腫瘤,只有肝,且為(1) 的狀況,這稱為liver predominant disease 更加建議針對肝做局部治療,之後再評估是否加上全身的治療來預防復發。 祝您治療一切順利!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助理教授 謝佳訓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請問肝癌栓塞的健保藥和自費藥,兩者差異為何呢?選擇上須考慮什麼因素?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肝癌栓塞的自費藥物大約都是載藥微球(Drug-eluting microspheres), 市面上有多種廠牌可選擇 健保藥物大約都是給予Epirubicin或者doxorubicin(俗稱小紅莓)一類的傳統化療。 兩者都可以維持肝內的治療效果,較不會有全身副作用(藥物只在肝作用,不是打入靜脈進入全身循環) 前者優勢大約是在藥物可留在肝內較久,維持較久的抗癌與毒殺效果;後者一打完藥物,局部接觸腫瘤後,很快就隨血液循環代謝了。 目前治療效果上,兩者效果類似,但副作用以前者較少,持續治療效果前者較強。 是否適合使用,主要還是要考慮肝臟的功能是否足夠,對載藥微球上的藥物藥物是否曾有過敏與否。 再來醫師會根據患者的體重與血管狀況,考慮使用劑量、微球大小等細微變數,來提升治療的效果。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助理教授 謝佳訓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請問如果缺鐵性貧血,鐵劑吃了會不舒服可以改從食物上去攝取嗎?效果會不會差很多?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缺鐵性貧血,故名思義就是鐵質缺乏造成的貧血(血色素低下)。缺鐵性貧血佔了全世界一半左右的貧血成因,更較常在女性身上發現。 缺鐵性貧血通常是導因於飲食中鐵質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或甚至是出血所造成的鐵質流失。而出血可發生在不同來源,如腸道、子宮或泌尿道。在開發中國家的兒童最常造成缺鐵性貧血的原因為寄生蟲感染,寄生蟲在腸道造成慢性出血,但通常在糞便中無法被發現,卻在不知不覺中變造成傷害。此外,在未開發國家的懷孕婦女身上,也常因瘧疾或寄生蟲感染、維他命A缺乏而導致缺鐵性貧血。至於在年長婦女(50歲以上),最常造成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主要是慢性腸胃道出血(非寄生蟲相對),如胃/十二指腸潰瘍、消化道癌症等。 故主要的治療除了找出其他隱藏的原因處理以外,就是鐵劑補充(有口服和針劑劑型),食物補充高鐵食物,如豆子、紅肉,維他命C強化食品也可加強鐵質在腸胃道中的吸收,若沒有鐵劑的補充,單靠食物其實還是不太足夠,攝取量也難以掌控,同時效果也較不確定。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請問鼻咽癌病人有進行放療及化療,療程結束後,造成口乾鼻乾,嚴重影響睡眠,ㄧ晚要起來數次,請問有方法改善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這的確是鼻咽腫瘤治療後的困境,雖然把腫瘤治好了,但是大多數人幾乎都會留下程度不一的口乾、鼻乾問題。 臨床上,很可惜並沒有很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我們常有幾個建議,您可以試試 (1) 經常補充水分、水果,可以試著使用食療看看, 如黑、白木耳,水梨等 (2) 房間內若使用空調,建議濕度不要設定太低,或者放著一碗水增加濕度 (3) 經常使用洗鼻器,減少局部的乾燥與鼻涕淤積或感染問題。 (4) 可以使用市面上增加黏膜乾燥的牙膏、口腔黏膜噴劑等等。 (5) 經常運動,改善身體的黏膜恢復狀況 (6) 戴著口罩,增加口鼻黏膜的濕度。 以上方法,都不一定會很有效,但久而久之可能狀況就會較改善的。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助理教授 謝佳訓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請問出現骨髓癌的原因為何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慢性骨髓癌”,也稱為“漿細胞骨髓癌”,是漿細胞(一種專門負責抗體生成的白血球)所形成的癌症。 慢性骨髓癌剛開始通常沒有症狀,直到疾病較為晚期,臨床上才開始有骨頭痛,出血,反覆感染或貧血等症狀出現。 慢性骨髓癌真正的成因並不清楚,其疾病相關的風險因子包括飲酒和肥胖。機轉可能跟異常的漿細胞產生異常的抗體,造成血液過度濃稠並影響腎功能。此外,慢性骨髓癌也可能表現為在骨髓或軟組織中產生的團塊。 慢性骨髓癌的診斷方式為抽血或尿液檢查異常升高的不正常抗體的存在,加上骨髓切片檢查直接於顯微鏡下看到癌變漿細胞,及影像學上發現有骨病變的病灶,同時輔以抽血檢驗中的貧血、腎功能變差、鈣離子過高等現象。 在全世界,有近50萬多發性骨髓瘤患者,每年有10萬人左右因此而死亡。通常他好發在61歲左右的患者,男性患者多於女性。若未接受任何治療,平均存活期為7個月;若接受適當治療(如類固醇、化學治療、免疫調節劑{thalidomide或lenalidomide}、和幹細胞移植等),其平均存活期可高達4-5年,亦指有約一半的患者可存活5年以上。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謝謝洪醫師對於多血症的成因及照護的回覆。想再請問多血症的治療除了放血跟抑制細胞生長劑,可否使用臍帶血來治癒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目前現行的標準治療中並未包含臍帶血幹細胞移植的選項,有少數研究也主要是針對當多血症進展為骨髓纖維化或急性白血病才有相關的治療在研究當中,但目前此治療的臨床效益尚未清楚,直到有更多數據來證實。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v8p9xZ 地中海貧血衛教文章 ►http://bit.ly/2EfaRUn

請問醫師 地中海貧血要注意什麼事項

依您描述的內容: 地中海型貧血,是一種基因的疾病,並非缺鐵的貧血,也因此您所擔心的"完全不能補鐵",應該是不正確的。 正確的敘述,應該是"不須過度補鐵",主要的原因就是上面所說的地中海型貧血並非缺鐵造成,也因此過度補鐵, 可能不僅不能矯正貧血,反而造成過度補鐵的副作用喔。 若深入一點講,地中海型貧血是基因的疾病,是先天的,是不可改變的。 這些先天基因的缺陷,並沒有造成代謝的障礙,是導致血紅素的生成異常。 血紅素裡有胜肽鏈(分為α 鏈和 β 鏈兩種類型),這些胜肽鏈存在的目的是交纏在一起,共同組成血紅素,然後攜帶氧氣,供應全身。 只要有任何一條胜肽鏈有缺陷,血紅素就會異常, 如果缺損的胜肽鏈越多,血紅素就越脆弱,越有可能發生攜氧不足的相關症狀(頭暈、喘急等貧血的症狀)。 人類負責合成α 鏈的基因有4個,負責合成β 鏈的基因有2個。 若是合成α 鏈的基因出現異常,就稱為甲型地中海貧血;若是合成β 鏈的基因出現異常,則為乙型地中海貧血。 出現異常的基因數越多,貧血的症狀就會越嚴重。 既然是先天的疾病,也是隱性的(輕微的),是不能透過補充營養來改善的 除非合併缺鐵性貧血、或缺葉酸之貧血,有可能的透過補充這類營養素來改善 因此,市面上的任何保健食品,都不能治療這類先天基因的疾病,也就是說補充這類營養保健食品, 可能對其他營養缺乏有幫助,但對於貧血是沒有影響,也不會影響代謝的喔! 總結,地中海型貧血的人,在飲食上,並沒有特別限制,所以不需有"無法代謝"這類的擔心喔!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教授 謝佳訓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zGBUU2

請問一下: 我半年內照了X光片6次(牙科3次,屁股1次,頸部2次),這倆天又照了【頭部電腦斷層】。 請問太密集,是否會影響身體?需要吃什麼排解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您半年內接受六張X光,一次頭部電腦斷層, 到底會不會放射線接觸過量,這是個很好的問題, 許多人都有相同的疑慮與問題,當然網路上也有很多文章討論這個議題,在此,我們就再來討論一下這個議題。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我們應該先釐清照斷層掃描的目的為何。通常有兩種狀況: (1) 醫師因為疾病關係所安排; (2) 自己希望可以追蹤某些狀況或者健檢。 對於(2) 的狀況來說,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建議個人年等效劑量上限為 5mSv(毫西弗),但是天然背景輻射源(如宇宙射線及環境中的磚塊岩石)對人類造成的年吸收劑量約 2mSv。當然,沒有必要,不要做任何放射線檢查比較好囉。 對於(1) 的狀況來說,是沒。有。上。限。的呦! 尤其是"治療所需"、"手術評估"、"癌症追蹤","癌症診斷"或"病況改變"所需,是沒有需要擔心的,醫師會幫您注意您所暴露的放射線總量的。 附上一篇,寫得很白話的文章給您參考喔。 http://www.fonnchang.com.tw/Upload/%E8%BC%BB%E5%B0%84%E5%B0%8D%E4%BA%BA%E9%AB%94%E5%BD%B1%E9%9F%BF.pdf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助理教授 謝佳訓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請問地中海型貧血若是輕型(alpha或bata型)也需要低鐵飲食嗎?或是飲食上照護原則跟一般地中海貧血相同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地中海型貧血的患者,本身骨髓會代償性地希望增加紅血球生成,會借由增加腸道對鐵質的吸收等方式幫忙,但吸收進來過多的鐵質在身體裡無法全部被應用來產生血紅素,就反而會沉積在身體各處,導致許多臨床症狀;又加上,若病患因疾病關係需要長期輸血治療(血品中也含有許多鐵質),那就更容易產生所謂的“鐵質沉積症”。 在臨床症狀方面,過多的鐵質沉積體內各處,主要可能造成心臟,肝臟或內分泌系統受損,產生包括肝臟纖維化/肝硬化,糖尿病(鐵質沉積在胰臟,造成胰島素分泌細胞受損),心肌病變,關節發炎(尤其是第二、三手指關節),關節/骨頭痛,性功能受影響,皮膚色素沉澱等症狀。 但無症狀的輕型地中海型在臨床上發生鐵質沈積或其相關併發症的機率相當低,故臨床上大多數患者在飲食上的要求多不太強調嚴格的低鐵飲食,也因此規律的門診追蹤以觀察其早期症狀或數值變化還是相當重要的。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v8p9xZ 地中海貧血衛教文章 ►http://bit.ly/2EfaRUn

您好,我們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最近我們從Line方面收到了一則關於醫療方面的謠言 https://goo.gl/m78C17 大意是說 「正子攝影等健檢費用昂貴,且全身掃瞄得承受比X光高10 倍到100倍的輻射劑量,醫院不應為牟利而推銷民眾接受這種檢查。 以目前各大健檢中心正夯的正子攝影為例,自費檢查每次三萬多元;且因為實在太精密了,幾乎都能在民眾體內發現可能是癌細胞或腫瘤的「疑點」。 為了確認,病人又會「逛醫院」反覆檢查,甚至要求切片、穿刺等侵入性檢查,搞得情緒焦慮不已。 而正子攝影會釋放巨大輻射量、穿刺可能導致傷口感染、肺切片可能引發氣胸風險,都常被刻意忽略。 正子攝影應用於追蹤確定罹癌者癌細胞是否轉移,而不應作為癌症篩檢工具!」 想了解此訊息的正確性,希望可以得到專業醫師的回應與澄清,不好意思,麻煩您了

依您描述的內容: 以腫瘤科立場,正子用於確認診斷後癌症分期,或復發轉移時使用,不鼓勵用於篩檢。 至於以上是否有此行為,應該去涵各醫院健檢中心了解。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衛福部台中醫院 放射腫瘤科 主任 廖志穎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myQUD

醫師您好,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位醫師說維他命D可以治療癌症(https://goo.gl/oQSGDk),後來查到榮總、台中醫院的醫生(https://goo.gl/J8ipBj)都有在做維他命D治療癌症。想請問這些研究結果是可以運用在臨床的嗎?若是的話,那該如何補充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維生素D與癌症的關係,其實尚未有定論,因此過度的相信維生素D可以防止癌症或者降低癌症風險都是過頭的。 早在十多年前就有許多研究發現血中維生素D高的人似乎得到某些癌(不是全部,多數是腸癌、前列腺癌的研究)的機會較低。 但是這樣的研究多半是觀察性研究,也就是說可能有很多可能的潛在原因並沒有被控制。 例如在八十歲的患者血中維他命D的濃度較低(可能是骨鬆的族群),比起年輕人二十歲族群的血中維生素D濃度高 來推測前一個族群捯得到癌症機會較第二個族群低,是不公平的,因為忽略了年紀還有潛在其他病因啊!!! 但的確有很多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是普遍存在的 且維生素D補充也僅只是食品階級,真的要造成什麼嚴重的併發症也僅止於高劑量過度的攝取 補充維生素 D有可能可以降低骨鬆、代謝性疾病與幫助情緒穩定的好處 因此,癌症醫師對於維生素 D的角色其實還不確定,並不否認也不支持。 一切都要等前瞻性的研究才能下定論喔! (目前還沒有結果) 總之, 目前維生素D是否癌症治療所必須? 我們認為未必。 補充維生素D能否預防或者幫助治療癌症? 也未必。 但補充維生素D是否可以有好處? 我們相信是有的, 。 可否常規建議癌症患者補充維生素 D? 我們認為可以服用,但並未建議常規讓每個患者使用喔。 (表示證據不足以讓腫瘤科醫師推薦喔!)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助理教授 謝佳訓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