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燕
血液腫瘤科
文章數
7
回答數
33
文章數
7
回答數
33
現職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血液暨腫瘤科主治醫師
專長
腫瘤內科
安寧緩和
經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學歷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系學士
論文著作
- “Magnitude of score change for the palliative prognostic index for survival prediction in patients with poor prognostic terminal cancer” Chia-Yen Hung, Hung-Ming Wang, Chen-Yi Kao, Yung-Chang Lin, Jen-Shi Chen, Yu-Shin Hung, Wen-Chi Chou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October 2014, Volume 22, Issue 10, pp 2725-2731
- “Metastatic 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 in a 67-year-old female with underlying triple primary cancers” Chia-Yen Hung aShir-Hwa Ueng bYung-Chang Lin aWen-Chi Chou a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Practice June 2016, Vol.3(2):49–53,doi:10.1016/j.jcrpr.2015.09.002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文章(7篇)
問答(33個)
請問我爸爸今年84歲肺線癌服用Gefitinib 14天嚴重腹瀉,沒胃口請問有何方法可以改善。
依您描述的內容:
Gefitinib為抑制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酪胺酸激酶【tyrosine kinase】之標靶藥物。藉由抑制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酪胺酸激酶之活性,以達抑制腫瘤之生長、轉移及血管增生,並促進癌細胞之凋亡。 使用Gefitinib的患者,約有34.9%可能發生腹瀉的副作用,多為輕或中度,重度則較少見。
針對腹瀉症狀的嚴重度臨床醫師會進一步分級:
第一級: 每天解便次數<4次
第二級: 每天解便次數4-6次
第三級: 每天解便次數>7次,甚至已經影響日常生活
第四級: 已合併危及生命圍險等症狀,如休克等
不同等級副作用嚴重度醫師會配合上臨床其他條件而決定處理方式,會因人而異,如為第一級通常可考慮密切觀察或症狀處理(如糞便成形劑或輕劑止瀉藥)
第二級則建議症狀緩解(較強止瀉藥或水分電解質補充)
第一,二級大部分的患者可門診處理
第三級以上則需要住院處理,給予積極水分、電解質、甚至是營養補充(靜脈營養或鼻胃管灌食),更頻繁的強力止瀉藥可能也需要。其他依合併的臨床症狀再予以處理。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http://ppt.cc/pDbQL
我的血紅素今年測過三次 最高為9.4, 最低為8.5,請問嚴重貧血的建議, 吃孕婦專用的鐵補充品適合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貧血」是最常見的血液疾病,影響了全球近1/4的民眾。其顧名思義就是血中紅血球數量或血色素減少的現象,同時也代表了血液攜氧的能力下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臨床上定義為:男性血色素13g/dL、女性12g/dL以下就稱之為貧血。但並非所有貧血的患者均會有症狀,若有症狀產生,依其產生的速度也會有不同的臨床表現:若慢慢產生則症狀主要以疲倦、虛弱、喘或運動耐受力較差等來表現;若快速產生則症狀較為明顯,像是意識狀況改變、昏厥感或口乾舌燥等;其他症狀可依其造成貧血的不同成因有不同的表現。
貧血依其成因主要分為三種:
1.血液流失,如外傷或腸胃道出血等。
2.紅血球製造減少,如缺鐵性貧血、維他命B12缺乏、地中海型貧血或骨髓疾病等。
3.紅血球破壞增加,如鐮刀型貧血、瘧疾感染或自體免疫疾病等問題都有可能會造成。
臨床上會根據過去病史配合上相關檢驗來評估其可能的貧血原因,再根據其原因來加以矯正或治療。故貧血的評估及處置其實相當複雜。在一般性的處置上面,輸血與否主要還是會參考患者的臨床症狀搭配上檢驗數值來決定。
針對特殊族群,如懷孕婦女,我們知道在懷孕期間身體的各器官或系統會為了因應胎兒及胎盤的需求而有很大的改變。在血液系統方面,為了提供胎兒血液生成所需的維他命和礦物質(如鐵質、維他命B12、葉酸等),往往會造成或加重母親的貧血;此外,當母親在為了分娩時的出血做準備時,身體也會加強本身的凝血功能。在懷孕期間,其血液上的生理性變化主要有貧血、白血球增加、輕微血小板低下、增加凝血前因子和纖維蛋白溶解功能下降等。血漿容量也會在第一孕期(6-12週)時增加10-15%,之後快速增加直到第三孕期(約30-34週)左右。紅血球本身的體積也會從第一孕期(約8-10週)開始變大,並穩定增加約20-30%直到懷孕末期。但血漿容量的增加幅度大於紅血球體積的增加,故血液檢驗的結果會顯現出相對貧血,這種出現在孕婦的現象稱為「懷孕生理性或稀釋性貧血」,故孕婦其貧血定義的檢驗數值也會有所不同,在第一和第三孕期為11g/dL,第二孕期則為10.5g/dL。通常這種生理性貧血會在產後6週左右慢慢恢復。
此外,特別是在開發中國家的婦女,懷孕期間常見到嚴重的慢性貧血,可能影響到羊水儲存量、胎兒腦血管擴張、無預期胎兒心律不整、早產、流產、低生產體重或胎兒死亡的情況都有可能因此發生。慢性貧血其可能的原因包含:a.營養缺乏或腸內內寄生蟲感染,導致體內鐵儲存量不足、b.營養不良導致葉酸缺乏、c.瘧疾感染造成慢性溶血等。故於理想狀況下,會建議懷孕婦女可以藉由鐵劑(每日15-30mg)和葉酸(每日400-800ug)的補充,以達到預防的效果。但若診斷為缺鐵性貧血時,其鐵劑補充應該增加至每日30-120mg,直到貧血改善。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http://ppt.cc/pDbQL
請問胰臟癌所產生的病痛會有哪些?
依您描述的內容:
「胰臟癌」顧名思義是從原本的胰臟細胞在不受控制下大量增生造成的腫瘤。根據其來源細胞細分為不同類型,其中約8成5的胰臟癌都是所謂的腺癌,主要來自胰臟的外分泌腺細胞(功能是釋放消化酵素)。胰臟為略呈長條狀的腺體器官,主要分頭部、體部和尾部,其中約6成左右的胰臟癌患者影響到了胰臟頭部、1成影響胰臟體部、不到1成影響胰臟尾部。
其主要的症狀包括無力(86%)、體重下降減輕(85%)、食慾不振/噁心(51-83%)、腹痛(71-79%,主要為上腹痛)或背痛(49%,有時疼痛會從前面腹部延伸到後面背部)、黃疸(皮膚變黃[56%]或小便變紅茶色[59%])、灰白便(糞便顏色變淡)、腹瀉(44%)、肝腫大(39%)、嘔吐(33%)、脂肪便(25%)、血栓靜脈炎(3%)等。有時在癌症早期並不一定會有症狀,往往是到了比較後期症狀才開始慢慢跑出來,也因此當臨床上有徵兆的時候,有時就醫便已診斷為局部病灶但無法切除或遠端轉移性的胰臟癌了。
胰臟癌平均發生年齡約70歲上下,相關的危險因子包括抽菸、肥胖、糖尿病、酒精中毒/慢性胰臟炎或某些特殊基因/家族遺傳等影響 (指病人在這些情況下有較高的比率後來發生胰臟癌)。主要診斷的依據還是靠影像(超音波或電腦斷層),配合病理組織切片結果,有時會再參考抽血數據。相對於其他癌症,胰臟癌預後相對較差,第四期患者5年存活率約只有1-2.5%,就算是局部的胰臟癌患者其5年存活率也只有約3成左右。手術切除是唯一治癒的方式,但新診斷的胰臟癌患者中只有1-2成(15-20%)的患者有機會接受開刀手術。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http://ppt.cc/pDbQL
醫師您好,請問地中海型貧血若是輕型(alpha或bata型)也需要低鐵飲食嗎?或是飲食上照護原則跟一般地中海貧血相同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地中海型貧血的患者,本身骨髓會代償性地希望增加紅血球生成,會借由增加腸道對鐵質的吸收等方式幫忙,但吸收進來過多的鐵質在身體裡無法全部被應用來產生血紅素,就反而會沉積在身體各處,導致許多臨床症狀;又加上,若病患因疾病關係需要長期輸血治療(血品中也含有許多鐵質),那就更容易產生所謂的“鐵質沉積症”。
在臨床症狀方面,過多的鐵質沉積體內各處,主要可能造成心臟,肝臟或內分泌系統受損,產生包括肝臟纖維化/肝硬化,糖尿病(鐵質沉積在胰臟,造成胰島素分泌細胞受損),心肌病變,關節發炎(尤其是第二、三手指關節),關節/骨頭痛,性功能受影響,皮膚色素沉澱等症狀。
但無症狀的輕型地中海型在臨床上發生鐵質沈積或其相關併發症的機率相當低,故臨床上大多數患者在飲食上的要求多不太強調嚴格的低鐵飲食,也因此規律的門診追蹤以觀察其早期症狀或數值變化還是相當重要的。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v8p9xZ
地中海貧血衛教文章 ►http://bit.ly/2EfaRUn
請問 ,要怎麼知道地中海貧血,不仰賴輸血的人,是否有鐵離子沉積症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在地中海型貧血的患者,本身骨髓會代償性地希望增加紅血球生成,會介由增加腸道對鐵質的吸收等方式,但過多的鐵質在身體裡無法全部被應用來產生血紅素,就反而會沉積在身體各處,導致許多臨床症狀;若病患因疾病關係需要長期輸血治療(血品中也含有許多鐵質)那就更容易發生所謂的“鐵質沉積症”。
在臨床症狀方面,過多的鐵質沉積體內,主要可能造成心臟,肝臟或內分泌系統受損,產生包括肝臟纖維化/肝硬化,糖尿病(鐵質沉積在胰臟,造成胰島素分泌細胞受損),心肌病變,關節發炎(尤其是第二、三手指關節),關節/骨頭痛,性功能受影響,皮膚色素沉澱等症狀。
有幾種不同的方式來做為診斷依據,最容易簡單的方式就是檢驗血中的鐵蛋白指數(男性≥200-300 mcg/L;女性≥150-200 mcg/L),或運鐵蛋白飽和度≥45%。
此外,可藉由肝臟或心臟的核磁共振顯影來看鐵質沈積的狀況,更甚者,部分病人可利用肝臟或心臟組織切片,進一步做鐵質染色,看其浸潤程度。
若從臨床上,可靠經驗性的放血治療,若經過5-6次放血治療後可使血中鐵蛋白指數因此回到正常值,也是間接証明了鐵質沈積症。從現行証據來說,並沒有太多研究去比較不同檢查間的差異。其他少部分病人可能還會去做特殊基因檢測(如HFE基因突變等)評估此鐵質沈積的成因是否為遺傳性的疾病所造成。
在治療方面,主要以放血治療(依臨床嚴重度會有不同量或頻率的放血治療),和鐵螯合劑的使用。長期飲食方面建議採“低鐵質飲食”為優,飲食中如牛肉、肝臟、菠菜、紫菜、穀類(紅豆)等均含有豐富的鐵質應儘量避免。但若臨床上已合併鐵螯合劑的使用,則在飲食上反而沒有太強調“低鐵質飲食”,相對上來講,飲食中的鐵質含量在使用藥物的情況下,影響就沒那麼大了。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您好 年近70的男性患者
有多發性骨髓瘤, 目前有哪些療法可選擇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是癌化漿細胞不正常增生並產生過多單株免疫球蛋白的疾病。一開始大多無症狀,但隨著疾病進展,患者可能會出現骨頭痛、出血、反覆感染、或貧血等症狀,還可能併發類澱粉沉積症。
多發性骨髓瘤,根據統計,在2013年影響全球近43萬人口,更造成約8萬死亡人數。其為好發於老齡人口的疾病,平均發生年齡為66歲,男性患者所佔比例較女性為高,亞洲人種發生率相對其他人種為低(非裔人種比例較高)。
造成多發性骨髓瘤的成因到目前為止還是不清楚,只知其與不正常漿細胞釋放大量不正常單株抗體有關,甚至導致血液變得過度濃稠和急性腎臟損傷等臨床表現。相關的危險因子包括飲酒和肥胖,極少數可能跟家族或遺傳有關。這些不正常的漿細胞在骨髓或軟組織中甚至可能會形成團塊。
多發性骨髓瘤的診斷主要靠血液或尿液檢驗中出發不正常升高的抗體蛋白,搭配骨髓檢驗中看到不正常漿細胞(大於10%),再加上影像學(主要靠骨骼X光)上的骨蝕性病灶;此外,檢驗項目中出現高血鈣血症,急性腎衰竭,貧血等結果來綜合診斷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方面,此疾病被視為可以治療但卻無法治癒的疾病。治療主要靠類固醇(Dexamethasone或Prednisolone),合併化學治療(Cyclophosphamide)及沙利度胺(Thalidomide)或瑞復美/雷利度胺(Lenalidomide),或搭配上新藥蛋白分解酶抑制劑: 萬科注射劑(Bortezomib),前導性治療2-4個月後再搭配上自體幹細胞移植(目前移植共識還是各地不同,尚無定論,目前以病患風險評估,年齡,臨床狀況及移植意願來多方考量),最後持續給與維持性治療。至於其骨頭疼痛的症狀控制緩解,可考慮雙磷酸鹽類藥物或局部放射線治療來幫忙。急性腎衰竭,血液高度黏稠症候群或感染主要靠支持性療法來處理,評估血液透析的需要性,適度抗生素治療,甚至有文獻在反覆感染的個案考慮給與靜脈免疫球蛋白注射(IVIg)。
預後方面,根據不同的基因表現和臨床表現/嚴重度會有不同的疾病風險或存活/預後結果。若沒有接受治療,由歷史數據看起來,其平均存活期約只有7個月,但若接受適當治療,其存活期可改善至4-5年之久;亦即,其5年存活率約在5成上下。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http://goo.gl/tKuJBr
請問口腔癌 進行完化療跟電療後 飲食和生活上需要注意什麼嗎? 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口腔癌患者在化療跟放射線治療完後,臨床上主要是分成幾個常見的狀況來討論:
1.感染/白血球低下: 飲食上要注意可能有感染的可能性,要小心食物清潔,生食或隔餐的飲食,甚至未削皮水果(如芭樂、櫻桃、草莓等)在白血球低下的期間也都應儘量避免。
2.口腔黏膜發炎: 當放射線治療正在進行或剛結束時,有的病患會有程度不一的口腔潰瘍,可嚐試以冷流質飲食的方式幫助進食,儘量以不造成體重下降為目標,此外,口腔傷口也可能變成感染源,更應強調口腔清潔和衛生,儘量在每次進食後,以軟毛牙刷清潔口腔,有時會搭配上殺/抑菌性漱口水的使用(避免含酒精性漱口水,會太刺激)。
3.食慾低下/噁心/嘔吐: 如果有食慾不振、噁心想吐的感覺,可採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注意避免缺水的狀況,水份電解質的補充很重要,若症狀過於嚴重,應輔以藥物幫忙症狀緩解。
4.口乾:如果出現此副作用(多導因於唾液腺受放射線治療破壞失去分泌功能),可考慮用些酸性食物(如檸檬片、維他命C片)刺激,此外要注意口腔的保健,因為唾液減少,蛀牙機率會相對增加。
5.皮膚發紅/破皮:在治療期間,放射性照射部位儘量避免乳液或藥膏的塗抹(或每次照射前把照射區域先做皮膚清潔),以免影響照射途徑,但其他時候,適度的消炎或抗生素藥膏的使用可能有必要。
6.局部組織/肌肉纖維化:在放射線治療過一段時間後可能會發生的情形,適度的慢性反向延展運動可能有幫忙症狀改善或預防,但不特別建議採熱敷或按摩的方式來輔助。
當然臨床上還有許多較少見的相關問題,如不確定還是建議直接再跟原主治醫師來做討論。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http://goo.gl/tKuJBr
請問,18歲女兒有地中海貧血,每天都可以睡很久,但是還是感覺睡不飽,一直昏昏沉沉的,
想請問吃葉酸會有助於改善嗎? 或是飲食上可以做什麼調整,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地中海型貧血是個遺傳性血液疾病,通常是由父母遺傳下來的基因問題,導致於異常血紅素生成。
據統計,2013年時全球約有20多億人有地中海型貧血,其中2%左右的病患為地中海型貧血重症; 一年約2-3萬的患者死於此疾病,但隨著醫療進步,死亡率正逐年減少中。此遺傳疾病最常發生在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如義大利、希臘,中東,南亞和非洲等地。我們發現到地中海型貧血輕症患者,具有天然抵抗瘧疾感染的特性(類似鐮刀型血球這個疾病),故其好發地區多在瘧疾肆虐的區域為主。
症狀跟據不同類型有不同的嚴重度,通常有輕微到嚴重的貧血症狀,伴隨倦怠感(昏沉睡不飽的感覺可能就是所謂的倦怠感),膚色蒼白,有時合併有骨頭症狀,脾臟腫大,皮膚臘黃,紅茶色尿(黃疸),或兒童有延遲生長的情況。
地中海型貧血主要分成兩大類型:1.alpha地中海型貧血 2.beta地中海型貧血。血紅素主要由4個alpha基因,加上2個beta基因來調控,而地中海型貧血的患者會因影響到不同數量的alpha或beta基因而有不同程度的症狀嚴重度。
地中海型貧血的診斷主要是依據血球表現,特殊血紅素檢驗或基因測試。有時可能在出生前就接受相關評估。
治療的部分則根據類型和嚴重程度有所差別,包括輸血治療、鐵嵌合劑(如deferoxamine或deferasirox)、和葉酸補充等,偶而會接受選擇性的骨髓移植治療。常見的治療副作用包括因長期輸血導致的鐵質過多,甚至進一步造成肝臟和心臟問題、感染、骨質疏鬆等。如果脾臟過於腫大,則會考慮手術摘除。
在飲食方面則需注意的是,地中海型貧血的患者即便是“不倚賴”長期輸血治療者,最終也常會有所謂的鐵離子沉積症,在飲食方面應採“低鐵質飲食”為優,飲食中如牛肉、肝臟、菠菜、紫菜、穀類(紅豆)等均含有豐富的鐵質應儘量避免,嚴重時應考慮鐵螯合劑的使用。相反地,若是“倚賴”長期輸血治療的患者,因多已合併鐵螯合劑的使用,則在飲食上反而沒有太強調“低鐵質飲食”。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http://goo.gl/tKuJBr
白血球過少對身體會有什麼影響?白血球過少有辦法不透過藥物改善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所謂的“白血球低下”,根據不同組織/單位或醫療院所有不同的定義,但比較常見的是指絕對嗜中性白血球(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 ≤1500/mL(但像世界衛生組織就定義為≤1800/mL)。其低下程度不同還區分為輕微(1000-1500/mL),中度(500-1000/mL),嚴重(≤500/mL)。
主要造成白血球低下的機轉有三:
1.骨髓製造不足,可能跟先天遺傳,(血液)腫瘤影響骨髓,化學治療或藥物直接造成骨髓毒性,或營養缺乏影響白血球生成(材料不足)有關係。
2.血液中循環的白血球轉移到血管內皮或脾臟等組織,形成所謂“邊緣化現象(margination)”。常合併脾臟腫大的情形。
3.免疫反應造成循環的白血球被破壞,常受到藥物反應或自體免疫反應的影響。
最常見的原因還是以先天遺傳和藥物造成為主。
臨床症狀方面,當白血球低下時,免疫功能相對較差,故容易受到感染,嚴重甚至敗血症、敗血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等均可能會出現。
處置方面主要是對症下藥,根據成因不同會有不同的治療建議,如是先天遺傳,大多症狀輕微,不太需要長期或持續性地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如是後天因素,如因感染造成,則應以感染的控制為主,白血球隨之也會漸漸恢復;若是藥物的因素,則應考慮停藥,血球在停藥後數天內就應慢慢回升;免疫因素,則考慮免疫抑制劑或類固醇的治療;營養的問題,就補充適當營養補給;血液或腫瘤疾病,則給予相對應的血液或腫瘤治療;若因治療(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造成的,則採支持性療法來渡過血球低下期。此外,若發生了感染的癥兆,則應經驗性給予廣效型抗生素使用,有時在較為嚴重的情況(如白血球太低、合併肺炎、黴菌感染、多重器官衰竭、休克等現象),會評估合併使用升血球素,在經濟效益及副作用的考量下,不會建議所有白血球低下的病人都一定要接受升血球素治療。
在生活及飲食方面,需注意儘量以熟食、乾淨清潔、不隔餐的飲食為原則,均衡(或適度高蛋白)飲食補充,如果食用水果,則避免未削皮的水果(如芭樂、櫻桃、草莓等,其上可能會帶有較多細菌);如果可以都儘量配帶口罩;儘量避免到人多的場所,或與可能有感染症狀的患者接觸。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http://goo.gl/tKuJBr
請問如果缺鐵性貧血,鐵劑吃了會不舒服可以改從食物上去攝取嗎?效果會不會差很多?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缺鐵性貧血,故名思義就是鐵質缺乏造成的貧血(血色素低下)。缺鐵性貧血佔了全世界一半左右的貧血成因,更較常在女性身上發現。
缺鐵性貧血通常是導因於飲食中鐵質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或甚至是出血所造成的鐵質流失。而出血可發生在不同來源,如腸道、子宮或泌尿道。在開發中國家的兒童最常造成缺鐵性貧血的原因為寄生蟲感染,寄生蟲在腸道造成慢性出血,但通常在糞便中無法被發現,卻在不知不覺中變造成傷害。此外,在未開發國家的懷孕婦女身上,也常因瘧疾或寄生蟲感染、維他命A缺乏而導致缺鐵性貧血。至於在年長婦女(50歲以上),最常造成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主要是慢性腸胃道出血(非寄生蟲相對),如胃/十二指腸潰瘍、消化道癌症等。
故主要的治療除了找出其他隱藏的原因處理以外,就是鐵劑補充(有口服和針劑劑型),食物補充高鐵食物,如豆子、紅肉,維他命C強化食品也可加強鐵質在腸胃道中的吸收,若沒有鐵劑的補充,單靠食物其實還是不太足夠,攝取量也難以掌控,同時效果也較不確定。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請問第一次做化療回家有頭痛情形是正常的嗎
目前確定罹癌,有在泌尿科進行化療,還需要至腫瘤科治療嗎?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頭痛是個非特異性的症狀,太多可能的原因會造成頭痛,究竟是不是藥物造成的也很難說,不單只有治療的化學藥物可能有影響,也會參考本身使用的藥物,近期接受過的其他治療,或疾病(癌症)本身造成的症狀(如腦瘤或腦轉移),與最近治療或癌症無相對性的病症(如偏頭痛,發炎/感染,發燒,疼痛等)也都有可能最終以頭痛來表現。
至於治療的部分,在各科都有其專門的部分,腫瘤科以腫瘤診斷,借由各種抗癌治療(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療法等),在合併各專科團隊的幫忙(如手術,放射線治療等)之下,擬訂病患治療計畫並給予適當治療,處理治療或疾病相關問題。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http://goo.gl/tKuJBr
請問地中海貧血有可能靠營養補充獲飲食習慣而改善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單靠飲食原則上是無法有效改變地中海型貧血本身的。地中海型貧血本身是個遺傳性的疾病而導致於異常血紅素生成,產生貧血症狀。在地中海型貧血的患者,本身骨髓會代償性地希望增加紅血球生成,會藉由增加腸道對鐵質的吸收等方式,但過多的鐵質在身體裡無法全部被應用來產生血紅素,就反而會沉積在身體各處,導致許多臨床症狀;若病患因疾病關係需要長期輸血治療(血品中也含有許多鐵質)那就更容易發生所謂的“鐵質沉積症”。
地中海型貧血本身的治療根據不同類型和嚴重程度有所差別,包括輸血治療、鐵嵌合劑(如deferoxamine或deferasirox)、和葉酸補充等,極少數患者甚至會接受到選擇性的骨髓移植治療。如果脾臟代償性腫大,也會考慮手術摘除。
至於長期飲食方面,考量到可能會發生鐵質沉積症,故建議採“低鐵質飲食”為優,飲食中如牛肉、肝臟、菠菜、紫菜、穀類(紅豆)等均含有豐富的鐵質應儘量避免。但若臨床上已合併鐵螯合劑的使用,則在飲食上反而沒有太強調“低鐵質飲食”,相對上來講,飲食中的鐵質含量在使用藥物的情況下,影響就沒那麼大了。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我有地中海貧血但不知為何變成缺鐵性貧血,兩者有何不同
依您描述的內容:
缺鐵性貧血,故名思義就是鐵質缺乏造成的貧血(血色素低下)。缺鐵性貧血佔了全世界一半左右的貧血成因,更較常在女性身上發現。
缺鐵性貧血通常是導因於飲食中鐵質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或甚至是出血所造成的鐵質流失。而出血可發生在不同來源,如腸道、子宮或泌尿道。在開發中國家的兒童最常造成缺鐵性貧血的原因為寄生蟲感染,寄生蟲在腸道造成慢性出血,但通常在糞便中無法被發現,卻在不知不覺中變造成傷害。此外,在未開發國家的懷孕婦女身上,也常因瘧疾或寄生蟲感染、維他命A缺乏而導致缺鐵性貧血。至於在年長婦女(50歲以上),最常造成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主要是慢性腸胃道出血(非寄生蟲相對),如胃/十二指腸潰瘍、消化道癌症等。
地中海型貧血是個遺傳性血液疾病,通常是由父母遺傳下來的基因問題,導致於異常血紅素生成。
據統計,2013年時全球約有20多億人有地中海型貧血,其中2%左右的病患為地中海型貧血重症; 一年約2-3萬的患者死於此疾病,但隨著醫療進步,死亡率正逐年減少中。此遺傳疾病最常發生在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如義大利、希臘,中東,南亞和非洲等地。我們發現到地中海型貧血輕症患者,具有天然抵抗瘧疾感染的特性(類似鐮刀型血球這個疾病),故其好發地區多在瘧疾肆虐的區域為主。
地中海型貧血主要分成兩大類型:1.alpha地中海型貧血 2.beta地中海型貧血。血紅素主要由4個alpha基因,加上2個beta基因來調控,而地中海型貧血的患者會因影響到不同數量的alpha或beta基因而有不同程度的症狀嚴重度。
至於其臨床症狀兩者相似,包括疲憊、虛弱、喘或活動耐受力不足。但若短時間內快速發生貧血則症狀更為明顯,如意識狀況改變、暈眩感、口渴等症狀,若貧血較嚴重,看起來也較蒼白。在地中海型貧血來說一般較為慢性,症狀跟據不同類型有不同的嚴重度,通常有輕微到嚴重的貧血症狀,伴隨倦怠感,膚色蒼白,有時合併有骨頭症狀,脾臟腫大,皮膚臘黃,紅茶色尿(黃疸),或兒童有延遲生長的情況。
至於"地中海型貧血轉變為缺鐵性貧血",可能的情況為:
1.還是有地中海型貧血,後來再加上缺鐵性貧血(兩者可能同時存在,不衝突)
2.可能要先確認是否有檢驗或判讀上的誤差導致診斷不明確(兩者診斷的方式不同)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http://goo.gl/tKuJBr
請問為何16歲少女沒特別疾病(只有鼻過敏),但白血球指數(10731)會偏高呢?白血球偏高代表什麼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白血球在成人的正常範圍4400-11000cells/mL(根據不同的檢驗室有可能會有些微誤差),依定義來說,若白血球數值在11000以上(或絕對嗜中性白血球>7700/mL)就稱為"白血球增多症(Leukocytosis)",若白血球數值高到5萬以上,則稱為"高度白血球增多症(Hyperleukocytosis)"。
有許多可能的原因會造成白血球增多症,如急性發炎或感染、抽菸(可能是最常見造成輕微白血球增多的原因)、懷孕或生產(不論是自然或剖腹)、血液相關疾病、藥物(如類固醇等)、慢性焦慮/恐慌症或情緒壓力、近期激烈運動、燒傷/電擊、手術、外傷、檢驗誤差(如血小板凝集或隱性球蛋白血症)等原因。其鑑別診斷一方面靠其他輔助的檢驗結果,另一部分靠臨床症狀佐證。
故10731其實應該也有可能是剛好在檢驗的上限值而已,主要還是應該回歸到臨床症狀,若無特殊臨床症狀合併發生,不一定有特別臨床意義。或鼻過敏本身也有可能是一慢性發炎的來源,導致白血球處理臨界值。可跟自身長期的白血球數值來做比較可能比較準確。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http://goo.gl/tKuJBr
請問血管瘤在外表會有什麼症狀可以看出來嗎 ?
依您描述的內容:
血管瘤是來自血管或淋巴管壁(內皮細胞)或其週邊組織的良性腫瘤。血管瘤可能是慢性疾病的指標,如肝病等。其較少跟惡性腫瘤有關係。
血管瘤常在身體各處皮膚表層出現,其外觀根據不同類型還是有所差異,但多以紅紫色斑狀或點狀病灶為主。有時可能因其長的位置而有所困擾(如臉部)。然而,要注意的是,其後面可能隱藏了更嚴重的疾病,如肝硬化等。
通常不會特別處理,除非造成病患困擾,若真要處理,可能會以電燒灼、手術切除、或雷射等方式處理。當其被切除後,後續可能還有美觀上的問題持續困擾患者,且新的病灶還是有可能會再長出來。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http://goo.gl/tKuJBr
請問醫師,從發現血小板低下已經4年左右,有去大醫院檢查一直都維持在這個數值左右, 大醫院醫師建議還不低於五萬不需要積極治療,但也找不出原因,若需找出原因必須做骨髓穿刺檢查,因爲害怕所以一直沒有去做骨穿檢查。想請問這樣的血液數值(Hb 11g/dl, Hct 33.2%, MCV 79.4FL, MCH 26.3 pg, 血小板 61 k/ul),有什麼保守治療方式嗎?未做積極治療有什麼風險嗎?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血小板低下的可能原因很多,
如果在其他非侵襲性檢查(如個人過去病史、家族病史,藥物史查詢,抽血檢驗特殊的相關自體免疫抗體或可能的病毒/細菌/寄生蟲感染,腹部超音波等檢查)均完成但仍無法找出正確造成血小板低下的原因,
標準確實會建議骨髓穿刺檢查來排除血液疾病或惡性腫瘤,
至於在無確定成因的血小板低下,數值如妳所描述的話,並無特殊可建議的治療方式,
除非找出正確成因對症下藥,加以改善,
或數值低到有出血風險或臨床上有出血症狀才考慮輸血矯正,求其暫時性的效果(若成因沒確定,暫時輸血上升的數值在血球代謝後很快還是會再下降)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v8p9xZ
醫師您好,請問多血症在飲食與平常照護上需要注意什麼呢?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多血症"是一種骨髓過度增生的疾病,並造成紅血球總體積在血液中比例升高。它會增加血栓症、白血病、及骨髓纖維化等併發症的發生,並影響患者的預後。
它可能是紅血球本身數量增加(稱為"絕對多血症"),或因血漿量減少相對起來紅血球在血中的比例也就上升了(故稱為"相對多血症")。
多血症的急性處理,通常在併發血症高度黏滯性或血栓時,需要給予放血治療,將過多的血球從血液中移出。根據不同的成因,放血治療也會用於非緊急狀態,來減少過高的血比容。此外,抑制細胞生長劑,如hydroxyurea,有時也會用於多血症的長期控制。
多血症照顧上的重點在於減少血栓的形成,減緩症狀並降低後續產生骨髓纖維化、骨髓增生不良症候群、及急性白血病發生的機會。故需控制血壓、血脂和尿酸值,預防中風或心肌梗塞的風險。飲食上則以少油少鹽為原則。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v8p9xZ
地中海貧血衛教文章 ►http://bit.ly/2EfaRUn
請問如果缺乏血小板,可以要如何處理,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飲用什麼蔬菜水果來彌補呢 。本身是全素者,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血小板低下(血小板缺乏)指的是血液中血小板相對減少的狀況,正常血小板數值在15-45萬/mL,依不同檢驗室可能會有些許誤差,而且此數值是依統計族群的最上下的2.5個百分比區域來界定,故稍微高或低於此數值並不能代表疾病。
血小板低下通常沒有症狀,往往是藉由抽血檢查才意外發現這現象。部分的患者可能會有程度不等的出血症狀,如流鼻血、或牙齦出血,淤青或皮下出血點(約1-3毫米的小紅圓點,特別在四肢),甚至在女性患者可能因此有較多量或維持較多天的月經或不正常陰道出血。同時可能會有倦怠、疲累、虛弱無力等症狀。
造成血小板低下可能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
1. 血小板產生減少: 缺水、維他命B12/葉酸缺乏;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等);肝衰竭的情況下,肝臟減少血小板生成素的產生;敗血症或全身性感染(病毒、細菌、鉤端螺旋體感染等);遺傳性疾病等。
2. 血小板破壞增加(免疫或非免疫相關):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病變、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抗磷脂症候群、紅斑性狼瘡、輸血後紫斑症、新生兒同種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脾腫大、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高雪式症等。
3. 藥物相關(可能直接造成骨髓抑制)。
4. 其他因素,如蛇毒、菸鹼酸中毒、萊姆病、血小板採集術等。
針對血小板低下症的治療,根據不同的成因或疾病嚴重度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主要還是要對症下藥,如避免可能影響的藥物,治療相關的感染等。類固醇可能可以造成增加血小板的生成,有時可能在血小板指數過低的個案上也會給與血小板輸注。此外有些研究顯示碳酸锂和葉酸可能也有刺激骨髓製造血小板的效果。
故在飲食上或許可考慮多增加高葉酸食物的攝取,如栁橙,(鐵質)強化穀物,菠菜,蘆筍,豆類(鹰嘴豆、扁豆、皇帝豆等),但一般來說,飲食的幫助效果不大。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http://goo.gl/tKuJBr
請問血小版過低3萬至6萬,除了吃類固醇有其他治療方法嗎?血小板過低的原因為何?
依您描述的內容:
血小板低下(血小板缺乏)指的是血液中血小板相對減少的狀況,正常血小板數值在15-45萬/mL,依不同檢驗室可能會有些許誤差,而且此數值是依統計族群的最上下的2.5個百分比區域來界定,故稍微高或低於此數值並不能代表疾病。
血小板低下通常沒有症狀,往往是藉由抽血檢查才意外發現這現象。部分的患者可能會有程度不等的出血症狀,如流鼻血、或牙齦出血,淤青或皮下出血點(約1-3毫米的小紅圓點,特別在四肢),甚至在女性患者可能因此有較多量或維持較多天的月經或不正常陰道出血。同時可能會有倦怠、疲累、虛弱無力等症狀。
造成血小板低下可能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
1. 血小板產生減少: 缺水、維他命B12/葉酸缺乏;血液疾病(如白血病、再生不良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等);肝衰竭的情況下,肝臟減少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的產生;敗血症或全身性感染(病毒、細菌、鉤端螺旋體感染等);遺傳性疾病等。
2. 血小板破壞增加(免疫或非免疫相關):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病變、陣發性夜間血紅素尿症、抗磷脂症候群、紅斑性狼瘡、輸血後紫斑症、新生兒同種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脾腫大、登革熱、茲卡病毒感染、高雪式症等。
3. 藥物相關(可能直接造成骨髓抑制)。
4. 其他因素,如蛇毒、菸鹼酸中毒、萊姆病、血小板採集術等。
針對血小板低下症的治療,根據不同的成因或疾病嚴重度會有不同的治療方式。主要還是要對症下藥,如避免可能影響的藥物,治療相關的感染等。類固醇可能可以造成增加血小板的生成,有時可能在血小板指數過低的個案上也會給與血小板輸注。此外有些研究顯示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和葉酸可能也有刺激骨髓製造血小板的效果。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http://goo.gl/tKuJBr
請問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
是侵襲癌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所謂的“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中的其中一種亞型,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本身是由血球中的骨髓性白血球所形成的癌症,臨床上表現以骨髓內快速生長的異常白血球並進一步影響正常造血功能為主。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同時也是最常見的成人急性白血病,其發生機率隨年紀增加而增加,同時也因為全球高齡化的趨勢而有逐年增加的現象。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症狀主要還是因骨髓被惡性細胞取代所造成的,因此造成紅血球、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進一步造成臨床上的疲倦、喘、容易瘀血、出血傾向、或感染機率增加。目前發現有許多危險因子或染色體異常等原因可能跟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相關,但目前確切的原因還是不明確。臨床上,因疾病快速進展的特性,診斷後若沒接受治療,其平均壽命通常數週到數月不等。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有許多亞型,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就是其中一種,其治療和預後依據不同亞型也有所不同。平均來說,60歲以下約3-4成的病人有治癒的機會;相對上,60歲以上的高齡患者則只有約1-2成的治療率。老齡患者因往往無法承受高強度的化學治療,故其平均存活約5-10個月。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通常是先接受前導性化療,主要目標是希望達到疾病緩解,但之後仍會接續緩解後化學治療或安排幹細胞移植。
而所謂“侵襲癌”指的是固態腫瘤侵犯的層度已經超過了固有層(上皮組織的最底層),影響深度較深,往局部以外侵犯或轉移的機會也就大增,此狀況稱為侵襲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則屬液態腫瘤,不會以侵犯深度來探討,故不相同。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