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感冒,咳嗽、咳痰時背部整片像被針刺的感覺,並且有痛疼感,請教有可能是什麼原因。

依您描述的內容: 俗話說,醫生怕治嗽(台語),有時咳嗽不僅難處理,還會連帶產生一些併發症狀 不知道除了背部刺痛,有沒有合併其他症狀,如上肢無力、酸麻、疼痛延伸至前胸等,而刺痛感的範圍如何?是只有上背部,或是整片背部都會?? 常見的可能幾個原因: 1.長期劇烈咳嗽導致肋骨/肩胛骨筋膜炎 2.因咳嗽導致胸椎椎間盤突出而壓迫到神經根引起疼痛 3.有時是由於劇烈咳嗽,導致胸椎的小面關節發炎錯位,壓迫到神經根而引起症狀 4.有部分病患,會因為咳嗽,導致氣胸的問題,這也會引發疼痛感 大多數病患經藥物使用、適當休息,症狀都會逐漸緩解;但若症狀有加劇現象,或合併其他不適產生,還是建議當面與醫師詳談會比較恰當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http://ppt.cc/hgMD7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看看別人都問什麼

醫師您好,經檢查發現我有腦膜瘤在正中央,大概2.5公分,年齡66歲。想請問一般開腦膜瘤的手術,會有哪些風險呢?成功率高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風險: 1. 全身麻醉,依照個人體質,若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中風洗腎等,那風險及死亡率當然相對高,若沒有以上共病症,那因麻醉造成的死亡率大約在0.5%以下,但絕非不會發生,即使身體健康的人也會有些無法預料的風險。 2. 手術本身,腦膜瘤的手術困難度大致上與腫瘤位置、大小、與周邊血管神經相連度與侵犯程度而決定。您所謂的正中央若是在表淺那相對簡單,若是在深層如顱底與腦幹附近就困難。2.5公分如果是表淺那相對簡單,深部就難。風險包括術後出血,腦腫脹,相鄰神經血管損傷,感染等。以上列出常見風險及併發症,倒不一定都會發生。主要還是與腫瘤位置相關。 3.一般我們無法回答成功率,如果沒遇上上述風險那就是成功。而教科書及文獻也大部分探討的是併發症、致死or、致殘率。 *建議與您主刀醫師討論再決定囉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我想請問病人(92歲)原為帶狀泡疹,轉移為神經痛,在飲食及照護上需要注意什麼呢?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飲食上盡量避開刺激性的食物,規律作息適度運動保持身體的抵抗力才不會再復發。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腦神經外科 副教授 陳品元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zZXl2o 腦瘤檢查衛教文章 ►http://bit.ly/2ypmr98

醫師您好,我經看診有椎管狹小問題,進而造成腰間肌肉容易疼痛,醫師建議做電燒的微創治療。想請問還有哪些治療或照護方式呢?電燒微創治療的優缺點為何呢?

針對椎管狹窄引起的不適,適時的運動與生活作息的改變對於你的症狀會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包括核心肌群的強化、避免久坐等,這是最根本的治療方式。 而所謂的電燒治療,其實是針對引起疼痛感的小面關節神經去做燒灼處理,目的是阻斷這些小神經的作用,而使疼痛感降低。大部分的病患經過處理後,其不適可以減少並維持3~6個月左右;但由於只是將痛覺神經阻斷,經過一段時間後神經慢慢恢復,疼痛不適的感覺又會再發。而剛做完神經阻斷的病人,有一部分會有肢體痠痛無力的情況,會慢慢改善。 此外,佐以藥物的使用,也會改善相關症狀。建議可以再和你的主治醫師當面談談喔~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坐骨神經痛衛教文章 ►http://bit.ly/2BcPUrt

醫師您好,經檢查發現腦血管狹窄,請問什麼狀況需要裝支架呢?裝支架會有什麼風險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若您指的是「顱內」,而不是指「頸部」血管狹窄 (頸部血管狹窄也有其放置支架的適應症)。 一般來說,「有症狀」就是置放支架的適應症,其症狀包含肢體麻痺無力、臉歪嘴斜、講話口齒不清或有失語症等。若血管狹窄但是沒有相對應的症狀,也許會建議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是也有比較積極的醫師會建議置放支架,因為擔心藥物的效果有限。 #至於置放支架的風險,因為屬於侵入性治療,所以手術時會有產生栓塞型缺血中風、血管打通後造成血流量過多的出血型中風、治療過程中血管受傷撕裂等風險。而且因為在血管中置放支架屬於外來物,必須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一段時間,再評估之後才能予以停藥,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會有腦出血及其他內出血的風險。 建議可以掛神經外科或神經內科門診討論。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謝謝李醫師關於MRI跟CT輻射劑量的回覆,另外想請教「脊索瘤」算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呢?目前我的腫瘤已經手術切除,未來應該如何才能降低復發機率呢?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1.脊索瘤理論上是「良性」腫瘤,它是胚胎發育中脊索留下來沒有消失的遺跡(正常應該要消失)。但是由於腫瘤的位置特殊位於顱底,而且周邊有重要神經血管導致全切除手術困難度高,所以全切除率不高(大致上60~70%就已經算很好了)。而殘存的腫瘤容易復發,再復發的腫瘤若要開刀則手術困難度更高,原因是因為跟周邊組織沾黏不易分辨、剝離。而殘存之腫瘤可考慮做傳統放射治療先行控制,也可考慮質子治療,不過需與醫師討論且質子治療需自費台幣至少30萬。若是真有增生且放射治療無效則需再考慮手術。所以不論手術是否有全切除,均要定期追蹤檢查(以MRI為檢查首選工具),因為此類腫瘤復發率高,即使全切除也有部分病人會再復發。 2.可詢問您的醫師您的腫瘤是否全切除,但如上所述即使全切除,也要定期追蹤MRI及討論後續治療。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顱底腫瘤衛教文章 ►http://bit.ly/2ojF1e0

謝謝李醫師的回覆。請問李醫師腦部檢查 MRI 及MRA有一樣嗎? MRI 的解晰度比PC差嗎?感謝您的回覆

依您描述的內容: 1.MRI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振造影)的縮寫,而MRA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磁振血管造影)。原理差不多,只不過MRA是看腦部血管為主的顯像技術,無法看到腦實質其他病變,MRA只是MRI的其中一種顯像技術 2.不知道您所謂PC是指什麼?如果是指PET/CT正子攝影/電腦斷層那其實MRI與PET/CT各有優缺點。MRI對於神經或軟組織看的清楚,而CT對於骨頭比較清楚,但是PET正子攝影本身是來偵測腦部細胞代謝異常,包括腫瘤或是退化性病灶如阿茲海默症。PET/CT可以借助CT對解剖構造的顯像再配合PET對功能性代謝的顯像來跟臨床醫師說腦部確切出現代謝異常的部位在哪裡。 當然也有PET結合MRI的技術,對於腦部病灶尤其是癲癇部位的確認會更加準確。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偏頭痛衛教文章 ►http://bit.ly/2Bgkyx2

醫師您好,想請問腦下垂體水瘤反覆出現的原因可能為何呢?因為我已經開了兩次次刀了(105/12及106/4)仍然復發,很不解

依您描述的內容: 腦部構造是被腦脊髓液(也就是俗稱的腦水)所包覆,正常情況下腦水在腦部製造後會一直循環。而水瘤就是某部分的腦水循環到某一部位之後,只進不出。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壓力,視這些積水水壓的位置而有不同的症狀。水瘤的治療最好是要將積水打通引流到正常腦水循環的途徑,所以手術當中要將產生隔閡的構造打通。聽起來容易但是往往打通之後會再關閉,這也許就是您復發的原因。如果復發也有症狀就要再考慮治療。另外,針對水瘤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治療流程,有如上述必須將阻礙打通,但是卻也可能一旦打通之後造成腦水鼻漏(因為與整個腦水循環系統互通了);亦或是只將水瘤切開引流,但是也很容易復發。綜上所述,若是還有症狀就需考慮治療,經鼻手術或是開顱手術均可選擇,就看您跟主治醫師討論囉。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陳醫師您好,謝謝您的回覆。想再請教動脈瘤手術夾閉或栓塞兩者有何優缺點、風險呢?腦動脈瘤會快速增長嗎?什麼狀況需要盡快處理否則會有何危險呢?腦動脈瘤栓塞手術是否已經行之多年?平均一年有多少人作栓塞?

依您描述的內容: 動脈瘤夾閉手術需要開顱傷口大,但復發機率很低。酸塞手術傷口極小,術後恢復快但復發機率較高。另外有一些 新式材料健保不給付。由於動脈瘤破裂會有生命危險,因此大於5mm的動脈瘤應積極處理。栓塞手術已行之多年每年有越來越多的病人使用這種方法處理。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腦神經外科 副教授 陳品元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zZXl2o 腦瘤檢查衛教文章 ►http://bit.ly/2ypmr98

醫師您好,我經醫師看診為HIVD患側的不適(L4.5間突出),大腿小腿外側都會麻/痛。想請問 1.腰椎的神經阻斷術除了能減緩坐骨神經疼痛,對於減輕「麻」的症狀有效果嗎? 2.術後效果可以維持多久呢? 3.是否為健保給付? 4.平時照護需要注意避免什麼動作呢?

1.神經阻斷術用於椎間盤突出造成的疼痛,很多時候病患術後疼痛感減輕了,但麻刺感依舊,有時甚至更明顯 2.術後效果因人而異,大多數病患可以維持約3-6個月左右,但臨床上也遇過只維持1個多月就症狀復發的病患,主要和神經所受壓迫情況與術後復健程度有關 3.原則上健保有給付,但須先有介入影像診斷,並將診斷結果與後續追蹤效果提交健保局做申請 4.腰椎有問題的病患,原則上核心肌群的訓練是絕對需要的,平時姿勢則須避免彎腰、深蹲等動作,也須避免久坐、久站、以及負重 當然,若經治療後症狀無改善,甚至更嚴重,進一步的手術治療仍是可以考慮的~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我有看過您所寫關於不寧腿的文章,想請教,我老公在八年前有開過頸椎壓迫神經手術,手術成功,後續沒什麼大礙,最近有出現睡眠的不寧腿症狀,請問不寧腿症狀與神經壓迫有關係嗎? 該如何治療呢?謝謝

睡覺時腳會不自主地抽動,主要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不寧腿症候群,第二種可能是因為睡眠不穩定而造成夜間肌抽躍;因為敘述有限,所以不確定妳先生的症狀為何?是否確實為不寧腿症候群? 不寧腿症候群可分完原發性與次發性。回顧過去一二十年的國際論文,確實有零星幾個個案的次發性不寧腿症候群與脊髓壓迫有關,但由於只是少數病患,所以彼此間的因果關係尚無法證實。而對於此類症狀,若真的嚴重影響到生活品質或睡眠狀況,可使用一些多巴胺類藥物治療,但可能得當面由醫師確診後再評估用藥較適合。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坐骨神經痛衛教文章 ►http://bit.ly/2BcPUrt

醫師您好,我良性腦膜瘤開刀後,因感染腦膿瘍,又再開刀,至今已一年八個月,有吃抗癲癇藥物,其間都沒有發作,想請問能否開車、騎機車、搭長短途飛機,需要評估什麼及注意什麼呢?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一般來說,抗癲癇藥至少需服用兩年才會考慮慢慢減藥停藥,但是臨床上也有看到減藥後癲癇再復發,或是壓力大失眠等也會增加風險。一旦發生若正在騎開車,後果不堪設想。任何距離搭機飛行亦會擔心艙壓或目的地天氣,時差變化導致癲癇發作。我認為這個問題沒有標準解答因為沒人可以預測何時會發生,無端停藥後機會更大。可詢問您的主治醫師,但我想沒人敢回答「可以」。相信您也知道,台灣醫療環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請問腦瘤2期存活率5-10年,手術後至今已有3年多了,都有定期追蹤檢查,一切都正常,請問在臨床上存活率有可能再拉長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存活率通常都是統計的平均值,意思就是也有很多病人的存活時間遠遠超過這個數字。所以保持心情愉快,規律運動,有良好生活作息一定很有機會超越的。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腦神經外科 副教授 陳品元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zZXl2o 腦瘤檢查衛教文章 ► http://bit.ly/2ypmr98

醫師您好,家中長輩平常就會大腿麻,有天急性疼痛而去看診,醫師診斷是退化性椎間狹窄,因長輩已80歲加上骨鬆嚴重(已符合一年一次骨鬆針的資格),醫師建議處理骨刺及L4跟L5中間放人工墊片就好,但手術效率不會像裝珠子來的好,因長輩疼痛不已,所以我們接受了該手術,目前已經術後1個月了,雖然沒有當時急性疼痛來的嚴重,但三不五時大腿處(開刀前疼痛的地方)還是隱隱作痛,以致長輩心情低落,我想詢問的是: 1.這樣的手術一個月後還會隱隱作痛該如何照護呢?該注意什麼狀況需要回診再檢查呢? 2.目前我們有用熱敷,但效果不大,除了吃止痛藥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改善疼痛感嗎?吃止痛藥有效,但已經有吃一些慢性病的長期藥,希望能盡量不靠止痛藥 因為這樣的結果讓病人及家人都情緒滿低落的,希望醫師能夠幫忙回答,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您長輩的症狀已經一段時間了,神經多少有受到某些程度的傷害,而這些傷害形成的症狀需要一段時間慢慢復原,所以不要心急,只要疼痛沒有加劇或有新的症狀出現,定期回診即可;建議可以去復健科做一些肌肉牽引等療程,讓症狀慢慢舒緩,另外針炙、推拿等治療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李醫師您好 ,看了您的文章,想請問何謂顱神經麻痺?症狀如何?因 時常頭痛或頭部發麻肩頸僵硬已做MRI 無發現異樣,還需要做MRA嗎?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1.所謂顱神經麻痺一般是指十二對腦神經中有任何一對(或以上)產生神經病變進而麻痺導致功能缺失,譬如嗅覺喪失、視野缺損、眼球運動受限、顏面神經麻痺、吞嚥困難等,但是以上均需先排除腦部以外的問題,必須先仰賴詳細的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最後才能安排影像檢查如MRI 2.時常頭痛,頭部發麻肩頸僵硬這些症狀倒不一定是顱神經麻痺,反而較有可能是肌腱筋膜發炎、頸椎神經根受壓迫,甚至是最常見的因為生活壓力或是作息不正常引起的 3.您接受的MRI檢查是頸椎還是腦部的?依照您的症狀應該是安排頸椎的?此外,MRA只能看血管輪廓,所提供的資訊不如MRI詳細。 4.建議還是詢問幫您安排檢查的醫師比較正確,畢竟在此得到的訊息對你我來說都只是片面。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膠質母細胞瘤衛教文章 ►http://bit.ly/2CdQ6n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