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氏症的照顧重點

對於巴金森氏症患者來說,由於疾病所產生的症狀,很多看似簡單的事,對於他們卻是困難重重,也容易令病患情緒低落沮喪。親友的支持鼓勵與包容理解,對於病患的病況會有絕對性的影響!!此外,在照顧患者生活起居時,也可以透過一些特殊的器具或生活設施的微小改變,來加強患者的自理能力,並減少其日常生活的挫折感。以下是一些參考建議: **尊重患者,鼓勵他們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和保持個人儀容整潔 --鼓勵患者及其家人用堅定勇敢的態度,去面對困難和適應生活上的改變 --盡量發揮患者的能力,鼓勵積極參與活動,增添患者的自信和成就感 **因應患者的能力和需要,而給予適當的幫助,但並非取代他將所有的事情做完,而是給予患者充足的時間去完成他自己需要做的事,以促進患者自我照顧的能力。譬如: --因手部震顫而拿不穩杯子,可改用吸管喝水 --用防滑墊固定碗盤,可使進食更容易 --使用手握柄大的餐具,減低進食困難 --選擇前面開襟容易穿脫的衣服,如穿有拉鍊的衣服,並可在拉鍊末端多加一個小環 或裝飾物,較容易拉動 --應選用拉鍊或魔術粘貼的鞋子,避免須綁鞋帶 **靈活地運用正確的居家照顧技巧和方法,注意居家安全。譬如: --在坐廁及浴室周圍加裝安全扶手 --為方便患者如廁,可選購便盆椅擺放在床邊,以減少失禁或跌倒的危險 --勿用折疊椅或不穩固的桌子邊緣當作扶手,可考慮在家中牆壁裝設扶手 --減少室內放置的傢俱及雜物,亦應將傢俱靠牆放置,增加室內空間及避免通道阻塞 飲食的攝取也是很重要的。對於巴金森氏症的飲食設計建議,是將蛋白質供應重分配,在白天時間食用低蛋白飲食, 例如早餐、午餐一共只供應7公克的蛋白質,晚上再進行蛋白質的補強。用這種方法,晚上睡覺會增加僵直程度(因為高蛋白飲食反而會影響左多巴的藥物濃度),但是白天就可有比較好的精神。當然,一天的總蛋白質還是要夠,才不會不小心吃成蛋白質營養不良。 除了蛋白質之外,食物中的維生素B6會影響左多巴的藥物作用,切忌過量補充。不過除了B6 之外的其他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對於巴金森氏症的老人需要量反而比一般同年紀老人更多一 些。另外,醣類與脂肪提供的熱量是體力來源、維生素B1、B2、B3也是產生熱能不可缺的輔助酵素。 要讓巴金森氏症患者有好體力、好精神,必須確認這些營養素都充足才是。 此外,適當的運動、小動作的訓練,絕對可以降低病患的不適。"要活就要動",對於巴金斯氏症病患,這句話更是重要。 總之,對抗這個疾病,絕對是場長期抗戰,除了親人的支持鼓勵,病患本身絕對不可過度悲觀,要有信心地走下去。或許現在看不到曙光,但誰知道明天會不會出現治癒疾病的方法呢?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http://goo.gl/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看看別人都問什麼

醫師您好,請問什麼是肋間神經痛?該如何預防及改善呢?

所謂肋間神經,是指從胸椎脊髓發出,沿著胸部肋骨,由背後經過側腹,一直到胸前的神經。 而肋間神經痛就是沿著這條神經,在我們轉身、大聲笑、深呼吸、打哈欠或其他牽引到胸廓的動作所引發時呈半環狀的強烈疼痛。 病因大多病毒感染或外傷有關。像大家熟知的“皮蛇”、“帶狀皰疹”,最常見的形式就是沿著肋間神經引發疼痛與皮膚病灶。而脊椎、肋骨的損傷,肋間肌的筋膜炎、胸椎關節退化(較少)等,也會引起相關症狀。其他如脊髓腫瘤也可能壓迫肋間神經而造成疼痛。但很多時候,並不見得會有個明顯或特別的病因。病程可持續幾小時或幾天,但可復發,常在數月內自愈,個別可持續數年。 預防方式無他,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包括站姿、坐姿等)、運動前足夠的暖身運動等。 至於改善方法......只能說時間是最好的解藥,所有的藥物,都是以消炎止痛為主,包括貼布、口服藥物、局部注射等。當然,如果有明顯的致病原因,包括骨折、病毒感染、甚至腫瘤,將這些病因去除後,症狀也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緩解。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你好,我兒子是從小就是水腦症患者,他從8個月開刀埋入管子,至今已經再經歷過二次重新再埋入管子(總共開了三次)了第一次有將管子拔掉外,所以他現在頭上共有二個管子( 一邊一條) , 最近第三條又阻塞了,準備開刀,請問1,有沒有新式的手術,可以避免水管再阻塞,2,術後如何保養管子才能避免阻塞3,造口術是否可以避免水腦症一直發生,另外我兒子已經33歲了 ,可以用造口術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這段期間您辛苦了,以下就我所知跟您解釋: 1.一邊一條可能表示兩邊腦室不相通,也許腦室有隔間,這樣的水腦症就比較複雜。 2.先簡單說明腦脊髓液循環路徑:由腦室脈絡叢製造後在腦室循環再到蜘蛛膜下腔,最後再回到靜脈回收。 3.如果蜘蛛膜下腔沒有阻塞的話,理論上可以做造口術讓腦室的水分流到蜘蛛膜下腔再回收,但是如果蜘蛛膜下腔有阻塞那就效果有限。 4.也可以嘗試保留管子+接受造口術,雙重保險。 以上還是得看實際情況來判斷。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醫師,想請問動靜脈血管畸形是不是一定會併發腦出血?還是可以和平相處?

依您描述的內容: 動靜脈畸形的出血比例約為一年百分之一到三%, 一般沒出血就沒事,但有些人的病灶會造成神經壓迫引發癲癇或中風。因此積極治療的確是一種選擇。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腦神經外科 副教授 陳品元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請問 OPLL 有哪些保守治療的方法呢?優缺點各是什麼?謝謝

我們的脊椎除了靠骨頭與椎間盤軟骨堆疊起來外,還藉由許多韌帶、肌肉將它們牢固地連結在一起,而後縱韌帶(PLL)就是其中一項。與西方人比較起來,東方人的後縱韌帶容易有鈣化(骨化)、增厚地傾向,學名簡寫為OPLL,部分病患甚至會壓迫到椎管內的脊髓,造成神經學上的症狀。原因不明,但針對後縱韌帶骨化(鈣化)所造成神經學上的症狀,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保守治療,除了手術減壓,就是靠復健、熱敷、電療等改善部分症狀。 雖然手術風險相對較高,但若因OPLL造成神經學症狀,建議還是與醫師當面討論並及早手術,才是最有效的治療。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坐骨神經痛衛教文章 ►http://bit.ly/2BcPUrt

請問,有一種高葡萄糖增生注射,不知道對於骨刺治療效果如何?

所謂的增生療法是針對身體受損的肌腱韌帶關節組織,施打高濃度葡萄糖水, 以促使組織產生輕微的發炎,誘發增生反應,再次啟動修補機制,促進組織復原,強化軟組織的強度、減少疼痛。而骨刺是骨頭磨損退化所產生的骨贅生物,與增生療法的目的恐怕不盡相同,效果可能有限。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坐骨神經痛衛教文章 ►http://bit.ly/2BcPUrt

醫師您好,經檢查發現我有腦膜瘤在正中央,大概2.5公分,年齡66歲。想請問一般開腦膜瘤的手術,會有哪些風險呢?成功率高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風險: 1. 全身麻醉,依照個人體質,若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中風洗腎等,那風險及死亡率當然相對高,若沒有以上共病症,那因麻醉造成的死亡率大約在0.5%以下,但絕非不會發生,即使身體健康的人也會有些無法預料的風險。 2. 手術本身,腦膜瘤的手術困難度大致上與腫瘤位置、大小、與周邊血管神經相連度與侵犯程度而決定。您所謂的正中央若是在表淺那相對簡單,若是在深層如顱底與腦幹附近就困難。2.5公分如果是表淺那相對簡單,深部就難。風險包括術後出血,腦腫脹,相鄰神經血管損傷,感染等。以上列出常見風險及併發症,倒不一定都會發生。主要還是與腫瘤位置相關。 3.一般我們無法回答成功率,如果沒遇上上述風險那就是成功。而教科書及文獻也大部分探討的是併發症、致死or、致殘率。 *建議與您主刀醫師討論再決定囉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醫師您好,請問脊椎支架的材質,塑膠與鈦合金差異在哪?選擇上要注意什麼呢?

其實兩者差異主要在於材質本身的剛性;鈦合金當然較為堅固耐用,但一來價格較不便宜,二來對骨質較疏鬆的病人,它容易有陷入椎體內的問題(subsidence )而造成終板損傷及脊椎前傾等問題;另外,現在還有所謂多孔鉭金屬的椎體間支架,對於骨融合有更高的成功率,但價格則更不便宜。至於選擇何種材質,建議與主刀醫生討論較詳細~ 另外,不管是什麼材質,術後保養才是最重要的喔!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請問腰椎第四節有裂痕 睡覺要戴護腰 還是走動的時候才戴護腰保護 日常活動需要注意什麼?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睡覺可以不用戴,要起身活動時就要戴。護腰的目的是要提醒您注意姿勢,所以睡著時就不需要。只要佩戴時不要勉強自身去做過於激烈的動作,就不用太擔心。臨床上遇到不少雖然佩戴護腰or頸圈的病患,但仍太過擔心害怕所以造成肌肉緊繃不適感。所以不需太擔心。 2.日常生活需注意不要勉強做過於激烈及粗重的動作,尤其是彎腰+-搬運重物;也要避免久坐增加腰椎負擔。但平時仍可進行較緩和的運動,如散步, 快走, 登山步道, 瑜珈 (避免過度彎曲腰背部動作)等。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謝謝李醫師關於MRI跟CT輻射劑量的回覆,另外想請教「脊索瘤」算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呢?目前我的腫瘤已經手術切除,未來應該如何才能降低復發機率呢?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1.脊索瘤理論上是「良性」腫瘤,它是胚胎發育中脊索留下來沒有消失的遺跡(正常應該要消失)。但是由於腫瘤的位置特殊位於顱底,而且周邊有重要神經血管導致全切除手術困難度高,所以全切除率不高(大致上60~70%就已經算很好了)。而殘存的腫瘤容易復發,再復發的腫瘤若要開刀則手術困難度更高,原因是因為跟周邊組織沾黏不易分辨、剝離。而殘存之腫瘤可考慮做傳統放射治療先行控制,也可考慮質子治療,不過需與醫師討論且質子治療需自費台幣至少30萬。若是真有增生且放射治療無效則需再考慮手術。所以不論手術是否有全切除,均要定期追蹤檢查(以MRI為檢查首選工具),因為此類腫瘤復發率高,即使全切除也有部分病人會再復發。 2.可詢問您的醫師您的腫瘤是否全切除,但如上所述即使全切除,也要定期追蹤MRI及討論後續治療。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顱底腫瘤衛教文章 ►http://bit.ly/2ojF1e0

您好,我因位顱底脊索瘤切除手術,年初做了一次頭部電腦CT,這兩個月各做一次頭部MRI。對顯影劑無過敏反應。醫院安排10/6做肺部電腦CT,作為日後追蹤有無轉移的對照基礎。我擔心短時間內接受太多輻射量對身體有害,請問在這一年內做了這麼多檢查,需要注意什麼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1.其實依您的狀況,不需太擔心輻射劑量,您所接受的MRI檢查是完全沒有輻射暴露風險的,MRI純粹是以磁場造成體內水分子變化然後來偵測病灶的技術,換言之並沒有牽涉到任何X光射線亦即無輻射暴露之問題。 2.而若您一年接受兩次左右CT,頭部CT約2mSV(2毫西佛),肺部CT約1~2mSV,那也絕對是在安全暴露範圍之內,甚至遠低於原能會公布的輻射安全劑量50mSV。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腦下垂體腫瘤衛教文章 ►http://bit.ly/2x1OfQ0

醫師您好,我檢查是中度壓迫的腕隧道症候群,醫生建議先復健和觀察,現在手只有垂直放下才不會麻,請問什麼程度的腕隧道症候群會需要以手術治療呢?平時的照護及觀察需要注意什麼?

其實要不要手術,個人始終覺得是依患者的症狀而定;有些病患只是偶爾手麻,譬如只有在騎車、長時間使用滑鼠鍵盤等情況下有症狀,但肌力都是正常的,那適當的休息、藥物及副木使用,基本上是不需手術的;但若病患症狀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工作狀況、或甚至有手無力的情況,那手術減壓不但可以快速緩減症狀,也可以避免神經進一步傷害~ 在急性期症狀時,如上述所說,休息、藥物使用、減少手腕的負荷及動作、熱敷等,都是可以做的治療;平時則儘量避免手腕過度使用,造成它反覆發炎而進一步嚴重壓迫神經,簡單的說,在症狀嚴重時,當一陣子的貴婦/貴公子就是了~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坐骨神經痛衛教文章►http://bit.ly/2BcPUrt

謝謝李醫師的回覆。請問李醫師腦部檢查 MRI 及MRA有一樣嗎? MRI 的解晰度比PC差嗎?感謝您的回覆

依您描述的內容: 1.MRI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磁振造影)的縮寫,而MRA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磁振血管造影)。原理差不多,只不過MRA是看腦部血管為主的顯像技術,無法看到腦實質其他病變,MRA只是MRI的其中一種顯像技術 2.不知道您所謂PC是指什麼?如果是指PET/CT正子攝影/電腦斷層那其實MRI與PET/CT各有優缺點。MRI對於神經或軟組織看的清楚,而CT對於骨頭比較清楚,但是PET正子攝影本身是來偵測腦部細胞代謝異常,包括腫瘤或是退化性病灶如阿茲海默症。PET/CT可以借助CT對解剖構造的顯像再配合PET對功能性代謝的顯像來跟臨床醫師說腦部確切出現代謝異常的部位在哪裡。 當然也有PET結合MRI的技術,對於腦部病灶尤其是癲癇部位的確認會更加準確。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偏頭痛衛教文章 ►http://bit.ly/2Bgkyx2

醫師您好,家人患有星狀細胞膠質母細胞腦瘤3級,7公分,醫師說是良性,但無法完全切除,目前已手術切除大部分,現在作放射治療及口服化療。想請問復發率及存活率?治療過程需注意什麼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若是第三級膠質瘤,仍屬於高惡性度,可申請重大傷病。若是膠質母細胞瘤則為第4級。術後接受放化療可以有效延緩復發。一般第三級的平均存活約三到五年。 治療中應注意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及規律作息。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腦神經外科 副教授 陳品元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請問脊椎側彎有辦法矯治嗎? 人不住在台灣有什麼適合的復健運動適合脊椎側彎,或是預防呢?

大部分病患脊椎側彎的角度並不大,除了外觀上兩側肩膀不等高、腰部曲線不對稱、肩胛骨隆起程度不相同外,並不會造成日常生活上的不便。但隨著側彎角度增加,軀體變形更加厲害,病人在心理上也會失去平衡,容易產生自卑與焦慮,同時脊椎相關組織如肌肉、韌帶與椎間盤的互動會失去平衡,若未適當調養與治療,就會有容易疲勞與腰酸背痛的症狀產生。如果產生骨刺壓迫到神經,會造成腰腿痛麻症狀,嚴重者甚至無法行走。 至於治療方面,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包括發生的原因、病患年齡、嚴重程度、最近側彎角度有無惡化等。如果側彎角度不大,只是常常覺得腰酸背痛,那麼和所有背痛病患一樣,必須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與適度的運動,平時注意工作姿勢,戒除不當的生活習慣如抽煙等,才能避免症狀復發。當症狀較厲害時,應積極尋求醫療協助,除了消炎藥物與肌肉鬆弛劑外,物理治療也有不錯的效果。對脊椎側彎有幫忙的運動包括肌肉柔軟度訓練與拉筋體操、脊椎反轉運動、腹背部肌肉力量強化訓練等。 針對脊椎變形部分,當彎曲角度在二十度以下,且近年來無明顯惡化時,僅需觀察及定期追蹤即可。成長中的小孩側彎在二十度到四十度之間,或最近追蹤有明顯惡化時,則需考慮使用背架治療,防止其惡化。背架的種類繁多,各有其治療上的優缺點與適應症,方式主要是透過骨盆與肋骨施力,間接達到矯正脊椎的目的。過去的背架,因為製作品質較為粗糙,除了不美觀外,穿著時也很不舒服,甚至皮膚上產生壓瘡,長時間使用並會造成肋骨變形,防礙正常發育,而且病患心理上會有抗拒心態,治療結果自然不佳。近年來,背架材質與製造技術日益精進,已兼具美觀與舒適。某些情況下,病人只須夜間穿著特殊背架即可達到治療目的,避免白天活動受限,或是長時間穿著背架造成肌肉萎縮等後遺症,大幅提高了病人的治療意願與效果。至於側彎角度在四十度以上時,嚴重者會造成體內臟器壓迫,影響心肺與腸胃功能,因為背架的治療效果不彰,而且不論骨骼成熟與否,側彎可能會繼續惡化下去,一般建議手術來作矯正及固定。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