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您好,請問腦部膠質瘤第三期,已開完刀,醫生說處理的很乾淨,目前有搭配口服化療。請問平時照護上需要注意什麼嗎?在臨床上復發率通常多少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若是第三級膠質瘤,仍屬於高惡性度,就算手術切除乾淨,復發仍高。術後接受放射線治療可以有效延緩復發. 若要積極治療,則可放化療同時治療CCRT. 平時應多運動,飲食均衡,避免偏方使用。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腦神經外科 副教授 陳品元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看看別人都問什麼

醫師您好,想請教一下最近去做mri,報告出來說有一些小血管缺血或是老化。不知道這樣的狀況否出現什麼症狀需要特別注意呢?在臨床上與未來發生早發性失智有關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若是您已經有一定年紀,這些MRI上的發現基本上並不代表有特殊意義,可能很多人都會有如此的發現。不過若是您有症狀:肢體無力麻痺(短暫或持續)、臉歪嘴斜等等類似中風的症狀,那建議您尋求神經內科醫師的諮詢,如果沒有上述症狀也可以諮詢神內醫師看是否需服用藥物或是定期追蹤觀察。 (2)某些早發性失智的確與血管缺血有關,不過跟上述一樣,可以諮詢神內醫師。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我爸5年前在中國醫藥大學開水腦手術 ,最近因為嗜睡嚴重,想問調壓力閥一定要回原來那間醫院嗎?因為住鄉下離中國醫藥大學很遠,排除萬難帶父親就診,主治醫生說「"看"起來還好,反正老人本來就嗜睡」。想請問,可以就近找附近醫院有神經外科掛號檢查再請廠商就近來調?一定要回去找哪位主治醫生嗎?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不一定要找原主治醫師,廠商就可以調壓力。 2. 嗜睡有很多種原因,也不一定是水腦症復發。 3. 原則上以家屬病人方便就好,可以就近找神經外科門診掛號再請醫師評估看看。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醫師您好,最近剛開完C5-C6 椎間盤切除及人工支架骨融合手術,開完1星期單側手及肩膀及背部會酸跟痛是正常的嗎?一般術後多久可以恢復正常生活呢?可以按摩嗎?帶頸圈主要是怕被撞到嗎?主要是前面還是後面頸部需要特別保護?

前位頸椎椎間盤手術術後有一定比例的病患會有肩頸痠痛、上肢酸麻的現象,時間可長可短,但經按摩、藥物處理大都可漸漸改善;其實前位手術術後的限制不多,一般就是建議配戴頸圈約1-2個月作為加強固定用,短時間內避免激烈運動、負重,除此之外限制不多,可儘早回歸原來的生活,但避免長時間固定不動是需注意的,這對於脊椎後續保養相對重要。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醫師您好,請問預防椎間盤突出,需要避免哪些動作呢?我在做重量訓練,有個動作是空手直立蹲下後再直立站起,這樣的動作會容易對脊椎造成傷害嗎?謝謝

其實要預防椎間盤突出,不外乎幾項重點: 1.生活習慣要正確:行得直、做得正、睡得安穩!走路站立時避免低頭、駝背,坐椅子要做好做滿、避免太矮或太軟的椅子,選擇對脊椎有一定支撐力,但又不會太硬的床墊,這些都對脊椎的退化有減緩作用。平時要避免彎腰搬重物,也避免久站久坐。 2.適度的運動:尤其是核心肌群的訓練。重訓其實並非適合每個人,而且需有教練在旁指導較安全,否則常造成肌肉損傷或關節磨損加劇。 3.避免煙、酒、熬夜:這些都是對骨質會有影響的東西。 至於你提到的動作,基本上不太會造成脊椎太嚴重的傷害。但一切運動都得量力而為,並且避免快速大力地改變姿勢,才是保養之道。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坐骨神經痛衛教文章 ►http://bit.ly/2BcPUrt

請問腦瘤2期存活率5-10年,手術後至今已有3年多了,都有定期追蹤檢查,一切都正常,請問在臨床上存活率有可能再拉長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存活率通常都是統計的平均值,意思就是也有很多病人的存活時間遠遠超過這個數字。所以保持心情愉快,規律運動,有良好生活作息一定很有機會超越的。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腦神經外科 副教授 陳品元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zZXl2o 腦瘤檢查衛教文章 ► http://bit.ly/2ypmr98

醫師您好,我想請問眼壓偏高和腦壓有關嗎?小孩11歲喊頭痛但腦波檢查正常,去檢查眼睛視力還算標準,視神經也正常,但眼壓22偏高要再複試。醫生說通常眼壓30才會頭痛。不知道是頭痛引起眼壓偏高嗎?其他神經學也無異常症狀,真不知道要做腦部影像檢查嗎?謝謝您耐心的。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眼壓偏高有很多原因,當然包括腦部佔位性病灶引起腦壓上升連帶造成眼壓偏高,但也有可能是青光眼等眼科問題導致。 2. 您提到視神經正常,應該是有點散瞳劑看眼底? 因為若起因於腦壓上升致眼壓升高,一般眼底鏡會看到視神經盤附近相關的變化,所以推測若視神經正常腦部有病灶機會應該不大。 3. 頭痛原因也很多,壓力、睡眠、鼻竇炎、近視?眼鏡配戴合適? 4. 其他神經學若無異常,也沒有噁心嘔吐嗜睡行為怪異等問題,可建議再觀察 5. 如果還是不放心想做進一步檢查,但礙於之前檢查幾乎正常,也沒神經學異常,健保給付會有醫療浪費之虞。可考慮自費接受磁振掃描(MRI)檢查(約15000左右,可再詢問確切價錢)。MRI檢查沒有輻射線疑慮,也是相當精密的檢查工具。只是檢查時間久大約40分鐘,要小朋友能夠配合最好。 6. 以上還是建議與主治醫師討論,適時表達您的想法與想做進一步檢查的考量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醫師您好,老人家約80幾歲,最近看他手會不自主的抖動,請問哪些疾病可能造成老人家手抖呢?需要看醫生做什麼檢查呢?

手抖的原因很多,大致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生理性的手抖幅度小且速度快,多在靜止時出現,是一種細小的、快速的、無規律的抖動。常發生在精神緊張、恐懼、情緒激動、劇痛及極度疲勞的情況下出現,而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的情形也會隨之消失,算是良性現象。 而病理性手抖,醫學上叫“震顫”;是指手不隨意的顫動。又分為靜止性手抖和運動性手抖兩種類型。其中靜止性手抖是肌肉在完全放鬆的情況下,即安靜的狀態下出現的手抖。這種手抖在睡覺時就可消失,頻率約為4—6次/秒,比較有規律,如帕金森氏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至於運動性手抖是只在運動時出現手抖,當手越接近目標時抖動會越嚴重,常見於腦部和上肢神經的病變。而這種手抖在老人家極為常見,主要是疾病使大腦負責運動協調功能的區域受到損害從而引起震顫,包括腦動脈硬化、中腦或小腦病變、肝性腦病、藥物中毒、癡呆等,都有可能引起這類情形。 至於如何診斷確切病因,可能得當面由醫師診視、理學檢查過,決定進一步的檢查後才能做出詳細診斷。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坐骨神經痛衛教文章 ► http://bit.ly/2BcPUrt

您好,我因位顱底脊索瘤切除手術,年初做了一次頭部電腦CT,這兩個月各做一次頭部MRI。對顯影劑無過敏反應。醫院安排10/6做肺部電腦CT,作為日後追蹤有無轉移的對照基礎。我擔心短時間內接受太多輻射量對身體有害,請問在這一年內做了這麼多檢查,需要注意什麼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1.其實依您的狀況,不需太擔心輻射劑量,您所接受的MRI檢查是完全沒有輻射暴露風險的,MRI純粹是以磁場造成體內水分子變化然後來偵測病灶的技術,換言之並沒有牽涉到任何X光射線亦即無輻射暴露之問題。 2.而若您一年接受兩次左右CT,頭部CT約2mSV(2毫西佛),肺部CT約1~2mSV,那也絕對是在安全暴露範圍之內,甚至遠低於原能會公布的輻射安全劑量50mSV。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腦下垂體腫瘤衛教文章 ►http://bit.ly/2x1OfQ0

醫師您好,我經醫師看診為HIVD患側的不適(L4.5間突出),大腿小腿外側都會麻/痛。想請問 1.腰椎的神經阻斷術除了能減緩坐骨神經疼痛,對於減輕「麻」的症狀有效果嗎? 2.術後效果可以維持多久呢? 3.是否為健保給付? 4.平時照護需要注意避免什麼動作呢?

1.神經阻斷術用於椎間盤突出造成的疼痛,很多時候病患術後疼痛感減輕了,但麻刺感依舊,有時甚至更明顯 2.術後效果因人而異,大多數病患可以維持約3-6個月左右,但臨床上也遇過只維持1個多月就症狀復發的病患,主要和神經所受壓迫情況與術後復健程度有關 3.原則上健保有給付,但須先有介入影像診斷,並將診斷結果與後續追蹤效果提交健保局做申請 4.腰椎有問題的病患,原則上核心肌群的訓練是絕對需要的,平時姿勢則須避免彎腰、深蹲等動作,也須避免久坐、久站、以及負重 當然,若經治療後症狀無改善,甚至更嚴重,進一步的手術治療仍是可以考慮的~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我因為腰椎盤突出壓迫神經,醫生安排從疼痛點注射類固醇,但是類固醇的副作用讓我好擔心。請問需要注意什麼症狀嗎?副作用可以如何緩解呢?

其實類固醇並非如報章媒體或街坊鄰居口耳相傳般“萬惡不赦”。相反的,在發炎的急性期,或於一些風濕免疫的病人,類固醇是不可或缺的良藥。一樣的,對於椎間盤突出導致疼痛的病患,類固醇的注射可快速有效的降低神經因受壓迫造成的發炎狀況,進而降低疼痛程度。由於只是單一次或數次注射,而非常規頻繁地使用,因類固醇所造成副作用的機率極低,即使發生了,由於只有單劑量局部使用,待藥效退去後,因藥物造成的不適感大多會明顯改善。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椎間盤突出預防衛教文章 ►http://bit.ly/2HT6q1x

醫師您好,我阿嬤去年有小中風,檢查有小腦橋腦角腫瘤,今年9/17開刀,想請問 1.開刀到現在快一個月了,若要搬重物需要注意什麼或應該避免呢 2.飲食有無禁忌呢?家人說開刀不能吃韭菜、空心菜、酒類、蛤蜊、蜆仔、蚵仔等等,不然傷口可能會外面好裡面化膿或裡面沒好,需要注意嗎? 謝謝您

依您描述的內容: 1.您阿嬤歲數應該不小,有中風又有腦瘤開刀,不管如何應該不要再搬重物了。小腦橋腦的腫瘤術後較常會有平衡失調的問題再加上有小中風,基本上若再勉強做搬重物等工作只會增加傷口感染,重心不穩導致跌跤甚至頭部外傷等問題,若是阿嬤仍堅持那請與開刀主治醫師諮詢討論。 2.飲食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菸酒,至於您家人提的食物在西醫方面並沒有足夠的研究與證據,無法回答。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腦下垂體腫瘤衛教文章►http://bit.ly/2x1OfQ0

醫師您好,我的兩手臂肌肉常感到疼痛,尤其在早上,最近看神經外科,經過幾次X光超音波及核磁共振檢查,醫生説是骨刺刺激神經所致,建議我做微創手術。 我查網路資訊說手術後須一兩個月才會恢復正常,也會有少許失敗率,有全身癱瘓可能。我雖有痛的感覺,但不嚴重,也不影響我的行動和生活,不知道是否有必要承擔風險。請請醫師給我一些意見。想請問微創手術的恢復期多長?需要住院多久?手術風成功率、癱瘓發生率? 謝謝您

頸椎微創手術的恢復期,視有無植入物、前位或後位減壓而定。一般若無植入物,術後約一兩週即可上班,不一定需佩戴頸圈。若有植入物,又依植入物的不同會有不同的休養期。至於住院長短,一般來說頸椎手術大多一週內可出院,有的甚至術後兩三天就可回家休息了。至於成功率、併發症的發生率,基於現今醫療的進步,過去常提到‘’頸椎手術術後癱瘓“這類駭人的後遺症發生率已經降低許多,相對是較過去安全的手術了。當然,詳細情況可能還是得當面與醫師依你的情況討論,會較恰當~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椎間盤突出衛教文章 ►http://bit.ly/2HT6q1x

醫師您好,經檢查發現腦血管狹窄,請問什麼狀況需要裝支架呢?裝支架會有什麼風險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若您指的是「顱內」,而不是指「頸部」血管狹窄 (頸部血管狹窄也有其放置支架的適應症)。 一般來說,「有症狀」就是置放支架的適應症,其症狀包含肢體麻痺無力、臉歪嘴斜、講話口齒不清或有失語症等。若血管狹窄但是沒有相對應的症狀,也許會建議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是也有比較積極的醫師會建議置放支架,因為擔心藥物的效果有限。 #至於置放支架的風險,因為屬於侵入性治療,所以手術時會有產生栓塞型缺血中風、血管打通後造成血流量過多的出血型中風、治療過程中血管受傷撕裂等風險。而且因為在血管中置放支架屬於外來物,必須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一段時間,再評估之後才能予以停藥,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會有腦出血及其他內出血的風險。 建議可以掛神經外科或神經內科門診討論。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請問脊椎側彎有辦法矯治嗎? 人不住在台灣有什麼適合的復健運動適合脊椎側彎,或是預防呢?

大部分病患脊椎側彎的角度並不大,除了外觀上兩側肩膀不等高、腰部曲線不對稱、肩胛骨隆起程度不相同外,並不會造成日常生活上的不便。但隨著側彎角度增加,軀體變形更加厲害,病人在心理上也會失去平衡,容易產生自卑與焦慮,同時脊椎相關組織如肌肉、韌帶與椎間盤的互動會失去平衡,若未適當調養與治療,就會有容易疲勞與腰酸背痛的症狀產生。如果產生骨刺壓迫到神經,會造成腰腿痛麻症狀,嚴重者甚至無法行走。 至於治療方面,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包括發生的原因、病患年齡、嚴重程度、最近側彎角度有無惡化等。如果側彎角度不大,只是常常覺得腰酸背痛,那麼和所有背痛病患一樣,必須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與適度的運動,平時注意工作姿勢,戒除不當的生活習慣如抽煙等,才能避免症狀復發。當症狀較厲害時,應積極尋求醫療協助,除了消炎藥物與肌肉鬆弛劑外,物理治療也有不錯的效果。對脊椎側彎有幫忙的運動包括肌肉柔軟度訓練與拉筋體操、脊椎反轉運動、腹背部肌肉力量強化訓練等。 針對脊椎變形部分,當彎曲角度在二十度以下,且近年來無明顯惡化時,僅需觀察及定期追蹤即可。成長中的小孩側彎在二十度到四十度之間,或最近追蹤有明顯惡化時,則需考慮使用背架治療,防止其惡化。背架的種類繁多,各有其治療上的優缺點與適應症,方式主要是透過骨盆與肋骨施力,間接達到矯正脊椎的目的。過去的背架,因為製作品質較為粗糙,除了不美觀外,穿著時也很不舒服,甚至皮膚上產生壓瘡,長時間使用並會造成肋骨變形,防礙正常發育,而且病患心理上會有抗拒心態,治療結果自然不佳。近年來,背架材質與製造技術日益精進,已兼具美觀與舒適。某些情況下,病人只須夜間穿著特殊背架即可達到治療目的,避免白天活動受限,或是長時間穿著背架造成肌肉萎縮等後遺症,大幅提高了病人的治療意願與效果。至於側彎角度在四十度以上時,嚴重者會造成體內臟器壓迫,影響心肺與腸胃功能,因為背架的治療效果不彰,而且不論骨骼成熟與否,側彎可能會繼續惡化下去,一般建議手術來作矯正及固定。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