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您描述的內容:
缺鐵性貧血,故名思義就是鐵質缺乏造成的貧血(血色素低下)。缺鐵性貧血佔了全世界一半左右的貧血成因,更較常在女性身上發現。
缺鐵性貧血通常是導因於飲食中鐵質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或甚至是出血所造成的鐵質流失。而出血可發生在不同來源,如腸道、子宮或泌尿道。在開發中國家的兒童最常造成缺鐵性貧血的原因為寄生蟲感染,寄生蟲在腸道造成慢性出血,但通常在糞便中無法被發現,卻在不知不覺中變造成傷害。此外,在未開發國家的懷孕婦女身上,也常因瘧疾或寄生蟲感染、維他命A缺乏而導致缺鐵性貧血。至於在年長婦女(50歲以上),最常造成缺鐵性貧血的原因主要是慢性腸胃道出血(非寄生蟲相對),如胃/十二指腸潰瘍、消化道癌症等。
地中海型貧血是個遺傳性血液疾病,通常是由父母遺傳下來的基因問題,導致於異常血紅素生成。
據統計,2013年時全球約有20多億人有地中海型貧血,其中2%左右的病患為地中海型貧血重症; 一年約2-3萬的患者死於此疾病,但隨著醫療進步,死亡率正逐年減少中。此遺傳疾病最常發生在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如義大利、希臘,中東,南亞和非洲等地。我們發現到地中海型貧血輕症患者,具有天然抵抗瘧疾感染的特性(類似鐮刀型血球這個疾病),故其好發地區多在瘧疾肆虐的區域為主。
地中海型貧血主要分成兩大類型:1.alpha地中海型貧血 2.beta地中海型貧血。血紅素主要由4個alpha基因,加上2個beta基因來調控,而地中海型貧血的患者會因影響到不同數量的alpha或beta基因而有不同程度的症狀嚴重度。
至於其臨床症狀兩者相似,包括疲憊、虛弱、喘或活動耐受力不足。但若短時間內快速發生貧血則症狀更為明顯,如意識狀況改變、暈眩感、口渴等症狀,若貧血較嚴重,看起來也較蒼白。在地中海型貧血來說一般較為慢性,症狀跟據不同類型有不同的嚴重度,通常有輕微到嚴重的貧血症狀,伴隨倦怠感,膚色蒼白,有時合併有骨頭症狀,脾臟腫大,皮膚臘黃,紅茶色尿(黃疸),或兒童有延遲生長的情況。
至於"地中海型貧血轉變為缺鐵性貧血",可能的情況為:
1.還是有地中海型貧血,後來再加上缺鐵性貧血(兩者可能同時存在,不衝突)
2.可能要先確認是否有檢驗或判讀上的誤差導致診斷不明確(兩者診斷的方式不同)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http://goo.gl/tKuJ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