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褐藻醣膠),對抗癌有何幫助?(臺灣小分子褐藻醣膠)跟一般的褐藻醣膠效果似乎更勝一籌?感謝您的回答

依您描述的內容: 簡要的回覆是: 沒。有。任。何。科。學。證。據。顯。示。人。體。癌。症。會。有。效。果。 因為此種「食品」現在只進行了非常小規模且無統計意義的實驗在實驗室的癌細胞與小動物,花錢去買,然後用在真正的癌症患者身上非常不值得鼓勵,因為就是把自己當成他們的人體試驗,也許是宣傳的個案(你活下來才會成為宣傳的個案,活不下來也沒人可告狀了)。 依我與大多數的腫瘤科醫師之看法,倒不如進行全面多樣性健康蔬果、有機食物、輕烹調熟食與不食用醃製烤炸食物等等的飲食改變來得重要。 另外,哪一種褐藻糖膠較有效,現代科學沒有人體經驗驗證的狀況下,我不會說他絕對沒效,但至少現階段,腫瘤科醫師不會承認這個食品有對抗癌症的效果,也希望大家不需浪費錢在這個地方,有許多新藥物通過臨床試驗,反而更值得正在癌症水深火熱中的患者多加注意。因此哪個廠牌,不在我專業能判斷範圍,但應該不管哪一種都一樣不建議購買的。 若您還是很有興趣,教您幾招 (1)去買褐藻糖膠的時候,問他們公司經理,有沒有人體臨床試驗的成功案例論文,(我沒算過統計,但至少要100例以上,且要有對照沒使用褐藻糖膠的患者再一群),若沒有,你可以要求他們讓你加入臨床試驗,應該免費。 (2)當他拿不出來人體試驗結果的時候,你可以客氣地再請問: 老鼠有用過的劑量與效果怎麼樣?。他若拿出文章給你看,請他將裡面的褐藻糖膠劑量除以老鼠體重,再乘以你的體重,看看你要吃多少劑量(一次幾包)才有用,你一定可以知道你該不該買的。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助理教授 謝佳訓 http://goo.gl/StjJqU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看看別人都問什麼

請問鼻咽癌三期末請問做過化、放療後很容易流鼻血,可否使用紅外線照護燈來治療鼻子?

依您描述的內容: 不建議喔 擔心更容易出血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衛福部台中醫院 放射腫瘤科 主任 廖志穎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myQUD

請問醫師我在網路有查到溫熱化療,請問這個治療方式可應用在 胃腸道基質瘤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基本上溫熱療法可能要釐清一下是哪一種,大致上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治療都被叫做溫熱療法, (1) 利用體外遠紅外線照射身體發熱或是包在機器內像三溫暖之類的機器 (2) HIPEC(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療法,目前大多用在胃癌、卵巢癌等腹膜轉移的癌症,是一種腹腔化學療法。 因此,我想應該您指是的第一種,目前沒有任何科學證據有效喔! 但溫熱腫瘤部位超過42度,有可能會得到腫瘤壞死的好處,這是有可能的 只是,體外溫熱到了體內還剩下多少溫度, 再者,進入人體內的溫度可能干擾其他器官的運作,也不見得是安全的 因此,腸胃道基質瘤可否進行溫熱療法,理論上是可以的 但還是建議跟專科醫師討論一下是否有危險或者禁忌狀況,比較安全喔!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助理教授 謝佳訓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請問癌症病人,醫生囑咐少吃紅肉。但若要補充膠原蛋白的話,可以從哪方面來補充呢?牛皮的膠原蛋白可以嗎?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先澄清: 癌症患者不一定需要膠原蛋白(collagen)喔! 癌症患者依照期別與腫瘤程度,需要的營養不太一樣。 但多半都是需要蛋白質(protein), 不是膠原蛋白(collagen)。 補充蛋白質有很多古今中外的大型臨床試驗可以幫助患者度過抗癌的不舒服與營養不良 但膠原蛋白沒有喔! 根據"維基百科": "對口服的膠原蛋白產品,在消化過程中膠原蛋白也和其他蛋白質一樣。由於人體很難直接吸收蛋白質或多肽,口服蛋白質、多肽後,幾乎都會在消化道消化成胺基酸後才被人體吸收。實際上,不管是口服還是外用,目前都沒有證據顯示額外補充膠原蛋白對延緩衰老和除皺有什麼特殊功效。" 因此,建議不須補充豬皮或動物性皮,因為油脂可能比較多; 健康食物中的雞蛋、豆腐、豆皮、豆漿、或大豆、黃豆、皇帝豆都是很好的蛋白質補品喔!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副教授 謝佳訓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zGBUU2 營養與癌細胞衛教文章 ►http://bit.ly/2NcoFy3

請問醫師我母親檢查電腦斷層,發現胰臟有腫瘤,伴隨腹部積水,請問這跟水泡性腫瘤是一樣的東西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您懷疑是水泡性腫瘤,我猜您指的是cystic adenoma, 醫學上cystic adenoma, 應該是良性的,幾乎不會有腹水 除非身體還有其他問題,如營養不良引起血中白蛋白太低或者肝硬化、腹膜發炎等等問題 因此您母親又同時有腹水,雖然無法據此判斷是否良性惡性,但恐怕來者不善 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接受標準的切片檢查, 因為有腹水的關係,有可能診斷上有些困難 請盡快聯絡腸胃科,請其協助做細胞學上的確診 您的問題才能夠得到解答喔!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助理教授 謝佳訓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107/2/26發現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第四期,目前在做標靶注射及靜脈注射化療,吃不下東西。請問在居家照顧的部份,有無特別需要注意的事項?

依您描述的內容: 原則上,居家照護的重點主要在負作用的觀察與預防,故需先了解常見的化療負作用,以骨髓抑制(血球低下)、噁心嘔吐、黏膜潰瘍、腹瀉及疲倦等為最常見負作用,因為血球及腸胃道的負作用考量,在飲食方面要避免生食(如生菜沙拉、生魚片等),以可削皮/剝皮的水果較為建議,隔餐或不清潔的食物不要再食用,依照我個人經驗,會比較建議少量多餐的方式,並選擇較好消化的食物可能比較好;此外,避免去人多的場所,如百貨公司、商場、車站等處,並避免與其他生病發燒的患者接觸的機會,以免自己受到感染。 還有要注意口腔的衛生清潔(多採用軟毛牙刷),有時醫師會視情況開立殺菌漱口水使用,預防口腔黏膜潰瘍後的次發性感染;對於正進行中的疼痛潰瘍傷口,可挑選微涼或冰涼、較軟好吞食的食物進食,真的過於嚴重的患者(一般以體重下降的幅度變化來做判斷),可能會考慮暫時置放鼻胃管,但針對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化療及標靶較少會到這麼嚴重的程度。 最後,在治療期間的疲倦感會使得許多患者無法如平常一樣活動,主要的原則就是儘量多休息使身體在下次治療前得以恢復,此外在體力許可下再搭配適度活動就好,不要過於勉強自己。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v8p9xZ

請問鼻咽癌病人有進行放療及化療,療程結束後,造成口乾鼻乾,嚴重影響睡眠,ㄧ晚要起來數次,請問有方法改善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這的確是鼻咽腫瘤治療後的困境,雖然把腫瘤治好了,但是大多數人幾乎都會留下程度不一的口乾、鼻乾問題。 臨床上,很可惜並沒有很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我們常有幾個建議,您可以試試 (1) 經常補充水分、水果,可以試著使用食療看看, 如黑、白木耳,水梨等 (2) 房間內若使用空調,建議濕度不要設定太低,或者放著一碗水增加濕度 (3) 經常使用洗鼻器,減少局部的乾燥與鼻涕淤積或感染問題。 (4) 可以使用市面上增加黏膜乾燥的牙膏、口腔黏膜噴劑等等。 (5) 經常運動,改善身體的黏膜恢復狀況 (6) 戴著口罩,增加口鼻黏膜的濕度。 以上方法,都不一定會很有效,但久而久之可能狀況就會較改善的。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助理教授 謝佳訓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我女兒32歲 ,一年前發現有淋巴癌, 在北榮接受六次標靶與化療後腫瘤都消失了, 仍然維持三個月追蹤標靶治療, 已做過兩次, 但才半年時間經做正子攝影又發現三顆腫瘤 ,北榮要她再進行兩次化療, 但化療期間需住院五天準備做自體幹細胞, 請問 淋巴癌的復發怎麼這麼快?化療有用嗎? 自體幹細胞對淋巴癌有什麼幫助? 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您一定很難過, 我想您的女兒的主治醫師,也一定很希望他的病況可以穩定控制 但其實所有癌症,包含淋巴癌,都有很高的機會改善後復發 大多數還是跟基因有關係,就是俗稱的體質問題 血液中微小的癌細胞,有時候就算骨髓檢查看不到,也有可能是仍在某些地方潛藏著 這個問題,其實一直都是所有血液腫瘤科醫師的痛 因此我們也一直努力做更精細的檢查、臨床試驗來研究微小的復發,以提早預防 但可惜,淋巴癌目前這類研究仍在進行中,人類目前其實還無法完全掌握癌症的 因此,就復發性的淋巴癌來說 自體幹細胞移植是一個再次治癒淋巴癌的機會,且比起異體移植來說,GVHD(排斥)的機會大幅減低 安全性也大增,因此我建議您好好跟醫師配合 我聽您的敘述,目前的方案是最適合您女兒的方案 請安心地接受治療,期待他的疾病可以痊癒,永遠不再復發(這是有可能的,不是安慰喔)。 您還問到化療有用嗎? 其實化療很有效,只是無法完全預防復發 所以治好後的保養與追蹤,重要性絕對不輸給化療喔! 鼓起勇氣,努力抗癌吧! 祝您女兒順利度過難關!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助理教授 謝佳訓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我父親59歲,在大約10年前罹患胃癌四期 全胃切除,經過化療電療,後續追蹤到今年都沒有什麼大礙,cea ca指數也都 4 .5 .6 ,但今年3月抽血指數上升到9,上週抽血 指數上升到14,這是代表復發嗎?父親從1月左右就常拉肚子。請問需要做什麼進一步檢查或治療嗎?

上述問題,有兩個層次。 第一,跟CEA能否預測癌症復發有關。 的確,CEA高可以暗示可能的癌症復發,尤其是本來就CEA高的患者,因此癌症患者的CEA若升高,的確應該回頭檢查是否有復發的跡象,建議應該回頭請教原主治醫師討論檢查的策略。但也要注意,CEA的標準值大約是5, 不過未超過10的時候,有可能跟抽菸、吸入二手菸等空氣汙染或煙灰、粉塵汙染有關,不一定是癌症復發。 第二。胃癌復發可能有腹瀉的症狀嗎? 該如何檢查復發。 答案是有可能腹瀉。因為癌症復發的位置太過於多樣,並非只有局部可能復發,常見胃癌的復發,有可能在肝、骨頭、肺部、或腹膜。若是在腹膜轉移,就有可能有腹瀉、腹痛、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但出現了上述症狀,也部一定是復發,需要專業的放射診斷科醫師進行影像檢查才能確定。 檢查復發的策略上,一般都會定期做體重偵測、腫瘤指數、電腦斷層,必要的時候會做MRI等檢查去追蹤。在CEA升高的時候,也的確應該重頭跟醫師討論檢查的策略是否會調整,也許醫師已經詳細判斷過並非復發也有可能。

您好,我們是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最近我們從Line方面收到了一則關於醫療方面的謠言 https://goo.gl/m78C17 大意是說 「正子攝影等健檢費用昂貴,且全身掃瞄得承受比X光高10 倍到100倍的輻射劑量,醫院不應為牟利而推銷民眾接受這種檢查。 以目前各大健檢中心正夯的正子攝影為例,自費檢查每次三萬多元;且因為實在太精密了,幾乎都能在民眾體內發現可能是癌細胞或腫瘤的「疑點」。 為了確認,病人又會「逛醫院」反覆檢查,甚至要求切片、穿刺等侵入性檢查,搞得情緒焦慮不已。 而正子攝影會釋放巨大輻射量、穿刺可能導致傷口感染、肺切片可能引發氣胸風險,都常被刻意忽略。 正子攝影應用於追蹤確定罹癌者癌細胞是否轉移,而不應作為癌症篩檢工具!」 想了解此訊息的正確性,希望可以得到專業醫師的回應與澄清,不好意思,麻煩您了

依您描述的內容: 以腫瘤科立場,正子用於確認診斷後癌症分期,或復發轉移時使用,不鼓勵用於篩檢。 至於以上是否有此行為,應該去涵各醫院健檢中心了解。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衛福部台中醫院 放射腫瘤科 主任 廖志穎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myQUD

想請教問8健康諮詢平台的專家醫生,罹患卵巢癌4a,4年前開刀化療後,又復發轉移2次,現CA125指数又升高到30左右,醫生有提到做基因檢測,有分抽血基因檢測和組織的基因檢測二種,我想請問做這两種檢測的幫助為何?兩者有何差異呢?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基因檢測在現今腫瘤治療藥物的參考上,的確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就檢體的差異上的確分為兩大類: (1) 腫瘤組織的分析,簡單說就是使用新取得的切片或是過去的切片去進行基因分析 (2) 血液或其他檢體(口水、腹水、胸水等),但以血液檢測較為成熟,又稱為液態切片(liquid biopsy) 前者腫瘤組織的基因檢測,技術上較容易,準確性高,能找到的基因突變也較多,對治療的幫助可能比較明確,但缺點是較不即時,也就是說,很有可能是當年開刀的病況,而不是眼前的病況。另外,當年切片的位置也可能並不代表所有腫瘤,這就是所謂的腫瘤異質性(),萬一僅憑一個角落的切片就決定對整的腫瘤的治療策略似乎又有點不足且危險。 後者血液基因檢測,又稱(circulating tumor DNA),技術上較難,價格上也較貴,原因是因為基因分析的深度必須很深,以因應血液中腫瘤基因過於稀少的困境,因此能找到的基因突變通常不多,有時候易出現偽陰性(假陰性),也就是說應該有基因突變卻驗不到的困境;但相對組織僅憑一個角落就下判斷的困境,血液中的基因訊息倒是較為全面,原發部位包含轉移部位的基因訊息可能都包含在內。目前此技術的確已運用在偵測早期癌症復發的領域,不過前提是:復發的腫瘤必須有基因突變,若沒有基因突變(或是基因檢測套組的檢測基因數目過於少),盡管進行血液的基因分析,依然無法得到腫瘤訊息的。 因此,檢測前有很多問題須先確定,可以跟醫師先討論 (1) 懷疑原來疾病的復發,是否已經先做過傳統影像檢測(CT/MRI/內視鏡),無法確定但仍高度懷疑復發? (ps. CA125升高不一定是癌症復發) (2) 若高度懷疑復發,對於腫瘤基因檢測想要測定哪個基因標的?是突變(mutation)或是基因過表現(amplification)? (如KRAS, EGFR mutation, ERBB2 amplification等) (3) 請醫師詳細評估,檢測的目的是診斷,治療,或僅只是排除復發?再決定做哪一種,若是這些目的都有,甚至應該考慮兩者都做,這樣才能知道當年的腫瘤與現在懷疑復發的腫瘤,就基因上來說是否同樣一個腫瘤。 但此項檢測,仍為相當高價的項目,也得謹慎評估經濟壓力與未來的治療參考價值高低再行決定喔!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副教授 謝佳訓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zGBUU2 mRNA癌症篩檢衛教文章 ►http://bit.ly/2JmR8Rq

請問現在mrna基因檢測對於癌症檢測的效果如何呢?想要做此檢測需要注意什麼?要如何查詢有哪些單位可以做呢?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您問的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領域:癌症篩檢。 癌症篩檢,顧名思義就是希望在沒有癌症的時候進行簡單的檢測, 不希望暴露過度的放射線或者顯影劑接觸就可以達到早期偵測癌症的目的 雖然目前美國FDA並未給予任何檢測通過認證, 但其實的確有些檢測似乎在早期的研究中顯示出可能可以預測癌症的能力 包括了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循環腫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 微小核醣核酸(microRNA) 這些方法都在小型試驗中顯示出可能可以協助健康族群偵測癌症的能力 但都沒有大型臨床試驗支持,也因此並未接受認證。 mRNA的檢測,相對技術已經存在20年以上,檢測精確度不盡理想 對於可否能偵測各種癌症,目前還有很大的爭議,學界其實並不認為可以的 因為其方法使用的是 qPCR, 因此檢測的精確度很難比1:10000更好 除非很確定要偵測的目標為哪個腫瘤(例如偵測血液中的CEA, PSA mRNA), 但方法學上的限制依然存在,很難精確到令人滿意, 明確的切點(cutoff point)來診斷有無腫瘤,目前並沒有共識 因此,因為目前並未有穩定或可信賴的方法可以確定mRNA可以幫助癌症檢測喔~~! 不過眾多不確定性中,有一個例外, 今年(2017)新英格蘭雜誌接受了一個來自香港的大型臨床研究(僅香港人為研究標的) 顯示對於鼻咽癌高好發區(如香港、廣東、台灣、新加坡)的健康族群進行EBV mRNA檢測可以早期診斷鼻咽癌 的確,未來EBV mRNA有可能變為常規篩檢的工具 但其餘的mRNA其實還沒有有效的證據確實可用 坊間宣稱可以進行檢測的公司,很多並未與腫瘤科醫師進行試驗認定其檢測效率 也沒有數據證實可以篩檢癌症,便恣意宣稱可進行檢測,所需的費用也很高 目前法規也是灰色地帶,並未禁止公司宣稱"檢測療效" 因此,結論是: 在缺乏有效證據之前,mRNA用在癌篩還沒有明確證據, 檢測者必須自行小心評估,或者準備公開的資料與腫瘤科醫師討論看看,再決定是否接受檢測囉!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請問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 是侵襲癌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所謂的“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中的其中一種亞型,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本身是由血球中的骨髓性白血球所形成的癌症,臨床上表現以骨髓內快速生長的異常白血球並進一步影響正常造血功能為主。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同時也是最常見的成人急性白血病,其發生機率隨年紀增加而增加,同時也因為全球高齡化的趨勢而有逐年增加的現象。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症狀主要還是因骨髓被惡性細胞取代所造成的,因此造成紅血球、血小板、及白血球減少,進一步造成臨床上的疲倦、喘、容易瘀血、出血傾向、或感染機率增加。目前發現有許多危險因子或染色體異常等原因可能跟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相關,但目前確切的原因還是不明確。臨床上,因疾病快速進展的特性,診斷後若沒接受治療,其平均壽命通常數週到數月不等。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有許多亞型,急性前骨髓細胞白血病就是其中一種,其治療和預後依據不同亞型也有所不同。平均來說,60歲以下約3-4成的病人有治癒的機會;相對上,60歲以上的高齡患者則只有約1-2成的治療率。老齡患者因往往無法承受高強度的化學治療,故其平均存活約5-10個月。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通常是先接受前導性化療,主要目標是希望達到疾病緩解,但之後仍會接續緩解後化學治療或安排幹細胞移植。 而所謂“侵襲癌”指的是固態腫瘤侵犯的層度已經超過了固有層(上皮組織的最底層),影響深度較深,往局部以外侵犯或轉移的機會也就大增,此狀況稱為侵襲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則屬液態腫瘤,不會以侵犯深度來探討,故不相同。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淡水馬偕紀念醫院 血液暨腫瘤科 主治醫師 洪家燕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你好!想請教血色素不明原因不足,不到5,這和血癌是否有關聯?以及,再生不良性貧血是否可能與血癌相關或演變為血癌?

依您描述的內容,單就血紅素低這一項,是很難診斷疾病的喔! 就邏輯上來說,貧血的原因大方向有四: (1) 生成不足: 例如: 再生不良貧血(aplastic anemia)、缺鐵性貧血、VitB12缺乏導致貧血或其他造血成分缺乏之疾病 (2) 破壞增加 例如:溶血性疾病、蠶豆症、毒物引發紅血球破壞、自體免疫疾病導致紅血球破壞 (3) 癌症 例如:急性白血病(血癌),或其他癌症造成的慢性貧血 (4) 慢性疾病、遺傳疾病 例如:慢性腎功能不良導致紅血球生成素降低,或者地中海貧血。 因此光是血紅素低,其實各種原因都有可能的,建議看血液科醫師來釐清與治療喔!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助理教授主治醫師 謝佳訓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一位醫師說維他命D可以治療癌症(https://goo.gl/oQSGDk),後來查到榮總、台中醫院的醫生(https://goo.gl/J8ipBj)都有在做維他命D治療癌症。想請問這些研究結果是可以運用在臨床的嗎?若是的話,那該如何補充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維生素D與癌症的關係,其實尚未有定論,因此過度的相信維生素D可以防止癌症或者降低癌症風險都是過頭的。 早在十多年前就有許多研究發現血中維生素D高的人似乎得到某些癌(不是全部,多數是腸癌、前列腺癌的研究)的機會較低。 但是這樣的研究多半是觀察性研究,也就是說可能有很多可能的潛在原因並沒有被控制。 例如在八十歲的患者血中維他命D的濃度較低(可能是骨鬆的族群),比起年輕人二十歲族群的血中維生素D濃度高 來推測前一個族群捯得到癌症機會較第二個族群低,是不公平的,因為忽略了年紀還有潛在其他病因啊!!! 但的確有很多研究顯示維生素D缺乏是普遍存在的 且維生素D補充也僅只是食品階級,真的要造成什麼嚴重的併發症也僅止於高劑量過度的攝取 補充維生素 D有可能可以降低骨鬆、代謝性疾病與幫助情緒穩定的好處 因此,癌症醫師對於維生素 D的角色其實還不確定,並不否認也不支持。 一切都要等前瞻性的研究才能下定論喔! (目前還沒有結果) 總之, 目前維生素D是否癌症治療所必須? 我們認為未必。 補充維生素D能否預防或者幫助治療癌症? 也未必。 但補充維生素D是否可以有好處? 我們相信是有的, 。 可否常規建議癌症患者補充維生素 D? 我們認為可以服用,但並未建議常規讓每個患者使用喔。 (表示證據不足以讓腫瘤科醫師推薦喔!)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腫瘤科 助理教授 謝佳訓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