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您好,我已斷斷續續一直在打嗝持續兩天了,請問為什麼會這樣呢?該如何改善?

依您描述的內容: 打嗝是橫膈膜的非自主痙攣;橫膈膜通常會在你呼吸時平順的伸縮,但也有可能會在受到刺激之時突然收縮。 刺激橫膈膜的因素相當多,例如飽餐一頓、氣溫突然改變、汽水的二氧化碳泡泡等。酒、吸菸和吞嚥空氣,也都有可能是打嗝的起因,就算只是壓力或緊張,也有可能引發打嗝;拉賈帕克薩指出,有時也可能突然就開始打嗝。 迷走神經或膈神經受到刺激,也可能引發打嗝。換句話說就是,喉嚨痛或耳部感染,甚至只是頭髮碰到鼓膜,都有可能會讓人打嗝。 打嗝通常只會持續數分鐘或數小時,持續超過48小時即為持續性打嗝,超過30天則為頑固性打嗝。打嗝超過數日就該看醫生,因為它們不但會開始影響吃飯、睡眠和心理,還有可能是健康的警訊。 嚴重之時,打嗝甚至有可能造成神經損傷。如果你是重度飲酒者或吸菸者,減少這些習慣可能有助減少打嗝。醫生可能也會尋找胃食道逆流的跡象,因為胃食道逆流也是打隔的常見肇因。 極少數案例中,打嗝可能是起因於神經損傷,或是胃部或頸部的腫瘤。拉賈帕克薩表示,「大腦有個區域與打嗝反射有關,因此,在極為罕見的情況下,大腦感染或腦瘤,也有可能引發打嗝。」德州農工大學指出,打嗝也可能是中風或心臟問題的徵兆;亦有少數案例顯示,打嗝與嚴重血栓有關。 最後,打嗝可能是肝硬化等疾病的晚期副作用,或是肝衰竭或腎衰竭的副作用。不過,這通常會與其他難以忽視的癥狀同時出現,例如疲倦、噁心、腿部和下腹部腫脹等,因此,打嗝不太可能是最早被注意的跡象。 顯然,如果打嗝持續超過數天,請醫生檢查、處理可能相當嚴重的潛在問題,才是最好的做法。 找出原因,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吉安醫院副院長 家醫科 主治醫師 鄭崇佑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看看別人都問什麼

醫師您好 想請問 我們是先打了新冠疫苗 (腺病毒載體或mRNA)的疫苗 但是隔了八到十二週打的是流感疫苗(雞蛋培養)的 會不會兩種疫苗之間有什麼樣的問題?(可能衝突或著是保護力變好之類的) 會不會建議說流感疫苗應該先暫緩施打?

依您描述的內容: 流感疫苗是非活性疫苗,理論上可以跟其他疫苗一起施打,或分開在任何時間施打。但新冠疫苗是一種全新的東西,對全人類而言都是全新的認識,一切的準則都必須持續累積資料和經驗,所以請按照以下規範: 台灣疾管署目前建議先完成完整兩劑疫苗接種後,再接種其他疫苗,等待施打第二劑期間也不建議施打其他疫苗。完成第二劑COVID-19疫苗之後至少間隔14天才可接種其他非活性疫苗,至少28天可接種其他活性減毒疫苗。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今年我的體檢EB病毒值0.96,去年0.71。請問數值升高我需要注意什麼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一般成人大都接觸過EB病毒,血中的抗體也多半呈現陽性反應,雖然病毒抗體呈現陽性比起呈現陰性的人,未來得鼻咽癌的比例較高,但整體來說,檢查出陽性的人真正罹患鼻咽癌的人不到百分之一,所以此種指數只能做參考,並不代表一定得了鼻咽癌,若臨床上有所懷疑,出現下述四類症狀,則應接受鼻咽鏡檢查並持續追蹤。 鼻咽癌的初期症狀大致分為四類: 第一是頸部症狀,第二是鼻部症狀,第三是耳部症狀,第四是神經症狀。 鼻咽癌初期的表徵大都是出現於頸部以上之淋巴腺腫大,約有70%的病人可以見到;耳部的症狀常會出現的是單側耳悶塞、耳鳴以及聽力障礙等;至於鼻部的症狀則常見晨起後咳痰中帶有血絲或者是鼻涕中帶有血絲等;最後神經方面的症狀主要是以第五、六對腦神經最容易被侵犯,而其引發的臨床症狀為半邊臉麻、複視等。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 1.請問如果B肝抗原及抗體都是陰性 一定要去施打疫苗嗎 2.血中磷指數高於正常值的話容易造成什麼影響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一般來說,沒有B肝抗體,就有被B肝病毒感染的風險,若不想冒險,或是有較高的感染風險者,可自行選擇施打疫苗。 B肝主要傳染途徑是血液、體液和性行為,高危險群包括:血液透析病患、器官移植病患、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免疫不全者、多重性伴侶、注射藥癮者、同住者或性伴侶為B型肝炎帶原者,以及可能接觸血液的醫療、救護工作者。 磷是經由腎臟排泄,若是因為腎臟衰竭磷便無法排泄,過高的血磷會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 另一方面,過高的血磷會使血清鈣降低,低血鈣會導致抽筋、心率不整及低血壓等問題,長期的低血鈣會刺激副甲狀腺細胞,久而久之就產生所謂的副甲狀腺功能亢進,這時會有骨頭疼動、骨折、皮膚發癢等症狀,進而併發軟組織或血管鈣化、甚至死亡。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碘131 (12.4mci ) 治療甲亢,醫院只說需要在家隔離三天,我想請問以我的劑量需要多久的時候可以正常活動不需要和老人小孩保持距離。 我多久體內的幅射可以到達安全值,不會影響他人。 另外碘131 之後,還需要低碘飲食多久? 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出院後可正常飲食,不必繼續吃低碘食物,但避免吃大量含碘食物。 2. 依過去經驗,大多數病人在治療完第三週後,身上的輻射劑量就幾乎降為背景值了。但為避免不必要之困擾,仍請注意以下事項: 出院7日內: 與其他人應保持一公尺以上距離,每天不得超過一小時;維持在二公尺以上距離,不限時間。避免接觸孕婦或孩童,如有必要,每天不得超過10分鐘。每次如廁後的便器應按水沖洗2次。 出院8~14日內: 避免接觸孕婦或孩童,如有必要,每天不得超過20分鐘。每次如廁後應按水沖洗2次。 出院14日以上: 可恢復正常生活。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您好,我想請問一下麩丙酮轉氨基脢指數過高跟血清總膽固醇過高,代表什麼意思?我需要做哪些調整? 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肝功能指數異常,可能的原因很多,一定要先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藥物性肝炎等三大原因! 倘若真如您所說和總膽固醇偏高有關,或許就是所謂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以經由肝臟超音波檢查證實)所造成的肝臟輕微發炎,這種情形的話,我的建議如下: 1、限制飲酒,尤其是啤酒。酒精會促使三酸甘油脂合成,加重脂肪肝程度,並對肝臟造成損害。 2、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必須限制食用。蛋黃每天不超過2個,動物內臟、雞皮、肥 肉及魚蛋、蟹黃等少吃。 3、低脂飲食。選用低脂、脫脂牛奶,煎炸食品、動物性油脂少吃。 5、加強優質蛋白質的攝取。選擇植物性蛋白質如豆類,或魚肉、雞肉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 6、每天食用新鮮五色蔬菜500克。它們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膳食纖維也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加速膽固醇排泄,降低血脂。 7、每天所攝入的總熱量要限制。少吃甜食、含糖飲料等。 8、加強每日運動。 9、睡眠務必充足。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請問,抗磷脂指數是0.47 ,在飲食、保健上可以做什麼來改善嗎?或可以如何治療嗎?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抗磷脂症候群不論原發或繼發,在台灣並非少見,此群病患在臨床上可能會有一再流產、動脈或靜脈發生血栓、血小板減少等問題。 需要注意的有: 1. 預防動脈硬化及高血壓 戒煙、降血脂、減重、減鹽、適量運動、生活步調之調適等皆為必要。 2. 血栓之治療 控制血脂肪,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藥,為絕對必 要!並與醫師討論抗血栓藥物之使用。 3. 流產之防止 僅有抗磷脂抗体之孕婦,並不需要特別治療,有時僅服用低劑量之阿司匹靈即可。 4. 血小板減少之治療 抗磷脂症候群之血小板減少,除非合併其他因素,出血極為少見,但仍須謹慎追蹤評估。 5. 慎防猝變性抗磷脂症候群之發生 有少數具有高抗磷脂抗體或狼瘡制凝素之病患,可突發廣泛之血管栓塞,死亡率極高,緊急血漿置換及抗凝劑之使用才能救命。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想請問想次氯酸水是否有臨床實證對於殺菌即病毒有效 ?或是使用75%酒精與過碳酸鈉即可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根據廠商資料:(目前尚無法找到其他實證) 次氯酸會穿透無套膜病毒讓細胞膜蛋白結構崩壞、變無活性化成水,對人體肌膚以及環境都不易刺激。 75%酒精就能將大部分細菌、病毒甚至黴菌都可殺死,但遇到像是腸病毒、諾羅等無套膜病菌時,就無法產生作用。至於漂白水雖然有很強的殺菌效果,但由於pH屬於強鹼,使用時不僅要多一道稀釋步驟,且會有揮發、灼傷的危險。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我71歲, 常年有吃高血壓及攝護腺藥(不嚴重),最近喝水常嗆到,除了慢飲外是否有其他健康上的問題需要注意呢?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有兩個層面需要思考: 1. 嗆到時,會反射性猛力咳嗽,輕者可能會出現聲音沙啞,嚴重者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最令人擔心的是,嚴重嗆傷的後遺症有吸入性肺炎和缺氧性腦病變。 2. 中老年人容易嗆到,引發咳嗽,這是逐漸老化的正常現象,但若經常吞嚥嗆到並伴有走路不穩、肢體退化無力、頭暈頭昏等神經學症狀,切莫以為是老了退化,應提高警覺,及早至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做進一步檢查。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想請問一下,今天做了個健檢報告出爐家醫科醫生說我大動脈血管有點鈣化;醫生說我每天要量血壓1個月後回診,我想請問在飲食上或者保健食品的食用有沒有方法靠吃的方法能改善這狀況。

依您描述的內容: 面對動脈硬化可以做的是: 戒菸 吸菸會破壞血管壁,甚至誘導平滑肌細胞的不正常增生,而戒菸可有效改善。 規律運動 規律運動可以直接或間接改善動脈粥狀硬化。 正確飲食 飲食熱量勿過高,若發現體重超過標準,應減少每日攝食總熱量。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經由血糖控制,確實可以減緩動脈粥狀硬化的進展,以及降低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控制血壓 高血壓患者經常會併發動脈粥狀硬化,所以必須積極的控制血壓,飲食方面可以採取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的得舒飲食(低脂、低飽和脂肪、低膽固醇、高膳食纖維、含有鎂鉀鈣等電解質與蛋白質的食物),類似衛生福利部建議的6大類食物,包含全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脫脂或低脂奶類、高蛋白質類、油脂及堅果類等。 控制血脂 高血脂是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血中膽固醇愈高,造成動脈粥狀硬化進而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機率也愈高。初期高血脂的控制可藉由運動和飲食(低脂、低膽固醇)來達成,如果血脂數值居高不下,可能就需要使用藥物來控制。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我7/9打過敏針至今,有做熱敷跟按摩,,皮膚輕撫過沒有腫塊跟瘀青,但還是會瘀青痛感。想請問一般打過敏針後的副作用會持續多久呢?若持續有感該怎麼照護或需要做何檢查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一般來說,打針後注射部位的副作用反應,可用冰敷、熱敷、輕揉的方式緩解消除。打針後1-2天內,注射部位紅、腫、脹、痛、麻,建議先進行冰敷。第3天起,症狀未減退,則需進行熱敷與輕揉。注射後超過10~14天,仍瘀青疼痛,如同您的情形,我建議返院就醫,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凝血功能或發炎反應等!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我三酸甘油脂偏高,請問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呢?可以吃魚油做日常保健食品的補充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1、限制飲酒,尤其是啤酒。酒精會促使三酸甘油脂合成,加重脂肪肝程度。 2、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必須限制食用。蛋黃每天不要超過2個,動物內臟、雞皮、肥 肉及魚蛋、蟹黃等少吃。 3、低脂飲食。選用低脂、脫脂牛奶,煎炸食品、動物性油脂少吃,選擇易消化而膽固醇含量較低之油脂,避開氫化植物油,氫化植物油又名酥油、乳瑪琳、植物性奶油。 5、加強優質蛋白質的攝取。選擇植物性蛋白質如豆類,或魚肉、雞肉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 6、每天食用新鮮五色蔬菜500克。它們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膳食纖維也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加速膽固醇排泄,降低血脂。 7、每天所攝入的總熱量要限制。山藥、白薯、芋頭等,要與主食米、麵粉調換吃,少吃甜食、含糖飲料等。 市面上魚油產品相當多,但研究顯示Omega-3濃度達80%以上的魚油,才能有降低三酸甘油脂的效果,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也將高濃度魚油列入用藥指引中。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 http://bit.ly/2vlkREB

請問醫師,一直以來我都有血壓偏低的現象,早上大約是91-65。請問低血壓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呢?平時照護上需要注意什麼或做什麼檢查治療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姿勢性低血壓:低血壓常見的形式,病人姿勢改變,如由坐或躺變成站立容易產生,可能只持續幾秒鐘到幾分鐘。餐後低血壓也屬於這類。 2. 血管迷走神經性低血壓:是自律神經失調的一種,尤其在久站後會出現不正常的血壓下降,在年輕人身上常見。 3. 因本身疾病而造成的低血壓,低血糖或糖尿病是最常見的因素;脫水、貧血造成的體循環減少也不少見;感染、嚴重過敏反應、心臟疾病也都可能。 當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過後,如有必要,則可安排抽血來排除代謝性、感染、或是貧血的問題。尿液分析、X光、心電圖等,都是基本的檢查。若懷疑是心臟系統疾病,可能會進一步安排24小時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若懷疑是神經系統疾病,則可以安排頸動脈超音波、腦部核磁共振等檢查。 血壓偏低的問題,首先要養成每日量血壓的習慣,以了解每天血壓的變化。建議先尋求醫師幫助來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問題,並檢視目前服用藥物的種類、劑量等,加強評估是否有造成低血壓的促發因子。若是體質性且有症狀的低血壓,飲食建議適當增加水分、鹽份、咖啡因的攝取,並注意足夠營養,可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尤其是體質虛弱者,更要保證攝取足夠的營養。此外,規律的運動(尤其是下肢運動)、使用彈性襪都可以幫助血壓的上升;日常生活也應注意姿勢的改變,以防止暈眩或跌倒的發生。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

您好,請問「保骼麗」骨質疏鬆症新藥,是否適用貝歇氏症病患? 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貝歇氏症四大特徵】 1.口腔粘膜和口腔潰瘍。 2.皮膚病變。 3.陰莖、外陰部潰瘍。 4.眼睛泛紅病變。 貝歇氏症目前真正的致病機轉並不太清楚,有可能跟自體免疫有關 Prolia是治療骨鬆的monoclonal antibody,目前在自體免疫疾病上並沒有 禁忌, 所以是可以使用 吉安醫院副院長 家醫科 主治醫師 鄭崇佑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BeUpSb 骨質疏鬆症衛教文章 ►http://bit.ly/2Rx2Gbb

請教醫師: 1.如何判定地中海型貧血? 2.如何區分地中海型貧血和缺鐵性貧血? 3.地中海型貧血需要做治療嗎? 4.地中海型貧血的檢查和治療是要掛哪一科? 5.地中海型貧血需要抽血檢查的相關項目有哪些? 6.地中海型貧血的人的肝腎脾胰臟等器官,會受影響嗎? 平常需要注意什麼? 以上三個問題,請相關的專業醫師幫我解答,感謝您!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地中海型貧血是因為血色素中的血球蛋白鍊合成缺陷所引起的先天性紅血球病變,貧血的原因主要由於溶血,此溶血發生於骨髓或脾臟。所謂重型地中海型貧血患者,往往在嬰兒期即逐漸發生症狀,蒼白、黃疸、肝脾腫大甚至造成腹部隆起及骨骼變形,生長發育遲緩。中型地中海型貧血者,血色素多維持在六至九間,平時較不需依賴規則性輸血來維持。輕型地中海型貧血者臨床上常不易被發覺,日常生活幾乎完全不影響。 2. 地中海型貧血不論為甲型或乙型,都會危及孕婦或胎兒的生命及健康,婚前或懷孕時接受地中海型貧血帶因者的篩檢,十分重要。 3. 建議至血液腫瘤科或家庭醫學科就診。 缺鐵性貧血是因缺乏鐵質而造成血紅素的合成有缺陷,使得血液中紅血球內的血色素減少。造成缺鐵性貧血原因有可能是:   1. 血液的流失,血液可以從胃腸道、泌尿道、生殖道等地方流失,血液的流失可以是看得到的如血便、黑便、血尿等,也可以是看不到的,必須加以檢測。   2. 鐵質吸收的減少,此發生於長期吃素者或因胃切除、乳糜瀉或胃酸缺乏等病人,由於食物中含鐵質不足或鐵質吸收減少而引起缺鐵性貧血症。   3. 懷孕授乳時發育中的小孩 ,因鐵質需求量增加而引起。   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只是一種症候群,並非最後的診斷,因此當一個人得到缺鐵性貧血時,一定要仔細尋找發生缺鐵性貧血的可能原因,方能對症治療。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