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您好,請問糖尿病末梢神經循環不好,容易手腳冰冷,可以怎麼做來改善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糖尿病併發周邊血管阻塞時,手腳可能會有蒼白、發紫、冰涼、無力等症狀!提供以下方法給大家參考: 1. 適當保暖 氣溫及環境的溫度會影響血管收縮,適當地保暖可以讓血管擴張而減少冰冷的感覺,棉質手套和襪子尤其重要,但避免選擇過緊的襪子,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2. 避免熱傷害 許多人會使用熱水泡腳或熱水袋、熱水墊、電暖器烘烤來促進血液循環,但由於糖尿病患者容易有周邊感覺異常的問題,因此使用加熱的產品會有燙傷的疑慮,應儘量避免使用。 3. 正確坐姿 避免兩腿交叉於膝蓋、翹腳或盤腿而坐。 4. 加強運動促進循環 多做手指、腳趾伸展運動或局部肌肉的按摩,有助於肌肉組織放鬆和促進血液循環。 5. 減少危險因子 (1) 戒菸 (2) 穩定控制血糖、血壓、血脂肪 (3) 維持理想體重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解決您的疑問

找不到您的問題嗎?來問吧!問8醫療專家提供您LINE免費健康諮詢

看看別人都問什麼

醫師您好 想請問 我們是先打了新冠疫苗 (腺病毒載體或mRNA)的疫苗 但是隔了八到十二週打的是流感疫苗(雞蛋培養)的 會不會兩種疫苗之間有什麼樣的問題?(可能衝突或著是保護力變好之類的) 會不會建議說流感疫苗應該先暫緩施打?

依您描述的內容: 流感疫苗是非活性疫苗,理論上可以跟其他疫苗一起施打,或分開在任何時間施打。但新冠疫苗是一種全新的東西,對全人類而言都是全新的認識,一切的準則都必須持續累積資料和經驗,所以請按照以下規範: 台灣疾管署目前建議先完成完整兩劑疫苗接種後,再接種其他疫苗,等待施打第二劑期間也不建議施打其他疫苗。完成第二劑COVID-19疫苗之後至少間隔14天才可接種其他非活性疫苗,至少28天可接種其他活性減毒疫苗。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請問喝可樂對骨質疏鬆有影響嗎?那喝纖維+可樂就可以比較放心喝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其實關鍵並非可樂(不論有無含纖維)本身,而是可樂所含的咖啡因,目前已有許多證據顯示長時間攝取過量的咖啡因,造成骨質疏鬆的機率相對增高!所以咖啡、茶類等也不宜攝取過量,此外,造成骨質疏鬆另一重要的因素仍是鈣質攝取不足,一般人每日至少應攝取800~1200毫克的鈣質才足夠。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清問醫師 膽固醇過高,飲食方面要注意什麼?謝謝感恩!

依您描述的內容: 血液中膽固醇過高,建議以下的飲食調整: 1、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必須限制食用:蛋黃每天不超過2個,動物內臟、雞皮、肥肉及魚蛋、蟹黃等少吃。許多隱藏在澱粉中的膽固醇炸彈最容易被忽略,頻繁攝取也是會造成血脂重大負擔。列舉以下三大類食品,#烘焙類食品:麵包、蛋糕、餅乾等,在製作過程中需要加入許多糖份及奶油,口感越是綿密鬆軟,添加的份量越是可觀,更不用說選擇偏甜的口味,糖及奶油更是加倍。#含奶精飲品:早餐店或超商奶茶,手搖杯店奶茶、奶蓋、烤布蕾,沖泡式三合一或二合一咖啡或奶茶,基本上都會加入奶精或奶油來增添香味,提供濃醇的口感,但每天都來一杯,日積月累的影響是不容小覷。#快餐飯、麵類:滷肉飯、三寶飯等,所使用的肉類都是比較肥的部分,且飯上都會額外淋上含豬油、雞油的醬汁,整體飽和脂肪含量太高,反而吃一般的滷雞腿、炒肉或燒肉片便當、自助餐,健康程度較高。炒飯、炒麵、炸醬麵、麻醬麵屬於大量澱粉加入油脂的餐點,熱量高,飲食均衡性較差又重口味,經常攝取會使心血管狀態變差,造成血壓、血脂過高問題;請減少食用頻率,且以兩人分一份,再搭配燙青菜、加顆蛋或點份豆干小菜,營養較均衡。 2、低脂飲食:選用低脂、脫脂牛奶,煎炸食品、動物性油脂少吃,選擇易消化而膽固醇含量較低之油脂,避開氫化植物油,氫化植物油又名酥油、乳瑪琳、植物性奶油。 3、加強優質蛋白質的攝取:選擇植物性蛋白質如豆類,或魚肉、雞肉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 4、每天食用新鮮五色蔬菜500克:它們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膳食纖維也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加速膽固醇排泄,降低血脂。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因為最近喉嚨左側邊喝水經過會疼,上網爬文可能是發炎或腫瘤, 所以開始戒菸,抽了快20年菸,第一次戒菸,快三天沒碰菸,純靠意志力自控,也有一堆戒斷症出現,請問 1.大概要多久戒斷症才能撐過去 2.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改善戒斷症狀 3.戒菸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困難可以提前準備來克服呢 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戒菸的原理是降低身體對尼古丁的需求量,同時有效地改善戒斷症狀!戒斷症狀可能持續二到四週,且可能同時產生一種或數種的戒斷症狀,雖然不容易控制,但是對身體無害。 2. 暫時離開有壓迫感的地方;改變想法,轉移注意力,想一些以往愉快的經驗;將全身肌肉繃緊後儘量完全放鬆,搭配深且慢的呼吸,重複交替數次後,可消除戒斷症狀。再者,使用健保戒菸門診,尋求戒菸醫師協助。 3. 規律的運動可以使腦內產生類似嗎啡的化學物質,使人情緒穩定,心情愉悅且有安定神經的功能。室內運動可從各式伸展體操開始,包括擴胸運動、伸展四肢、跳繩、打掃房間等等。有氧運動則能加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以上皆能有效為戒菸做準備!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肌少症衛教文章 ►http://bit.ly/2IS5xra

請問醫師 肺炎鏈球菌疫苗與新冠疫苗注射需要間隔嗎? 間隔需要多久?

依您描述的內容: 新冠肺炎疫苗建議與非活性的疫苗(如肺炎鏈球菌疫苗、A型肝炎和B型肝炎疫苗等)間隔14天。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請問我家寶寶預計一歲過幾天要去日本,因為離一歲太近沒辦法打MMR,請問需要注意什麼關於旅遊防疫相關事宜嗎? 另外,因為同行大人不知道有沒有抗體,需要做什麼檢查?還是可以直接接種MMR呢? 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接種一劑MMR後可以產生95%以上的保護力,接種第二劑是為了提升保護力及延長保護時間。 2. 1981年以前出生的人幾乎都曾自然感染麻疹,依據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90%以上的人具有麻疹抗體,原則上終身都有保護力;而 1981年以後出生的成人依當時國家政策均已完成2劑MMR疫苗,調查結果至少還有75~80%的民眾具有麻疹抗體。 3. 如果非常擔憂,可先進行抗體檢測確認自身免疫情形或直接接種一劑MMR疫苗再前往,民眾於旅遊期間應做好自身防護措施,如配戴口罩、注意清潔及手部衛生等,返國後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咳嗽、紅疹等疑似症狀,應配戴口罩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接觸史。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麻疹預防衛教文章 ►http://bit.ly/2SsdELS

請問時常有破嘴狀況(口腔內及喉嚨),且已補充B群等營養品仍會有此狀況。本身很瘦小(28歲)吸收不好,請問該如何處理?

依您描述的內容: 針對常嘴破、口腔喉嚨潰瘍等問題,還有以下幾點可以注意: 1. 注意口腔衛生:養成早晚刷牙、飯後即漱口的良好習慣,以減少口腔細菌的滋生,稀釋的鹽水、漱口液漱口亦可降低口腔細菌的數量。 2. 減少黏膜刺激:避免刺激性調味品如辣椒、蔥、薑、蒜等,以及少吃油炸、粗糙或堅硬的食物。 3. 注意營養搭配:不能偏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研究指出,15-25%複雜型口腔潰瘍病人合併有「鐵質、葉酸、維生素B12或鋅」等營養素缺乏的現象。 4. 養成良好作息:規律生活,充足睡眠,適當運動,避免過度操勞,調節情緒壓力,有助於預防口腔潰瘍的發生。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想請問醫生,在去年懷孕時有抽血,德國麻疹抗體是陽性的,那是不是表示麻疹抗體也是陽性的?我是71年次,老公是69年次,下個月底要去日本遊玩,不知道要不要施打麻疹疫苗?目前沒有懷孕,再麻煩醫師抽空回答,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德國麻疹抗體是陽性的,並不表示麻疹抗體也是陽性的,這是兩種不同的病毒! 疾管署建議1981年後出生的人,假使近期可能前往麻疹疫情高風險區,可以補接種一劑疫苗。 至於1968~1981年這段期間出生的民眾,由於尚未全面實施疫苗接種,但也未必每個人都得過麻疹而產生抗體,則建議可以到醫療院所抽血檢驗麻疹抗體,評估是否需要補接種疫苗。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家中父親95歲,上完廁所跌倒,扶起後沒事,他說忽然沒力氣,請問以後在預防長輩跌倒方面,需要注意什麼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老年人常在家具旁、路邊跌倒 住處最常發生跌傷的地點,第一位在家具旁;第二位在浴室、淋浴間或廁所等。 2. 夜晚起床如廁務必先開小夜燈 家裡裝置小夜燈,起床先將小夜燈打開,以降低跌倒風險。 3. 樓梯深度不宜太淺、浴室保持乾燥 樓梯的深度最好深一些,讓老人家的腳能夠整個踩在上面。 4. 前包後包鞋取代拖鞋 年長者在室內、外,盡量穿前包後包的鞋子,也能減少跌倒機率。 5. 規律運動加強下肢肌力 國健署提醒,年長者應規律運動,加強下肢肌力、身體柔軟度和平衡感。 6. 慢性疾病者,遵循醫囑、規律服藥 服用藥物若出現頭暈、肌力減弱、步履不穩等狀況,需要與醫師討論以降低跌倒風險。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

請問,抗磷脂指數是0.47 ,在飲食、保健上可以做什麼來改善嗎?或可以如何治療嗎?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抗磷脂症候群不論原發或繼發,在台灣並非少見,此群病患在臨床上可能會有一再流產、動脈或靜脈發生血栓、血小板減少等問題。 需要注意的有: 1. 預防動脈硬化及高血壓 戒煙、降血脂、減重、減鹽、適量運動、生活步調之調適等皆為必要。 2. 血栓之治療 控制血脂肪,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藥,為絕對必 要!並與醫師討論抗血栓藥物之使用。 3. 流產之防止 僅有抗磷脂抗体之孕婦,並不需要特別治療,有時僅服用低劑量之阿司匹靈即可。 4. 血小板減少之治療 抗磷脂症候群之血小板減少,除非合併其他因素,出血極為少見,但仍須謹慎追蹤評估。 5. 慎防猝變性抗磷脂症候群之發生 有少數具有高抗磷脂抗體或狼瘡制凝素之病患,可突發廣泛之血管栓塞,死亡率極高,緊急血漿置換及抗凝劑之使用才能救命。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生 您好 想請問要如何降低膽固醇 除了運動以外還有沒有什麼辦法 可以降低膽固醇

依您描述的內容: 首先要評估是否有心血管疾病,例如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疾病、缺血型腦血管疾病等,或計算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的多寡,例如1.高血壓、2.男性≧45歲,女性≧55歲或停經者、3.有早發性冠心病家族史(男性≦55歲,女性≦65歲)、4.高密度膽固醇<40mg/dL、5.吸菸等,配合低密度膽固醇的數值決定是否需要使用藥物治療。 血液中膽固醇過高,建議以下的飲食調整: 1、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必須限制食用:蛋黃每天不超過2個,動物內臟、雞皮、肥肉及魚蛋、蟹黃等少吃。 2、低脂飲食:選用低脂、脫脂牛奶,煎炸食品、動物性油脂少吃,選擇易消化而膽固醇含量較低之油脂,避開氫化植物油,氫化植物油又名酥油、乳瑪琳、植物性奶油。 3、加強優質蛋白質的攝取:選擇植物性蛋白質如豆類,或魚肉、雞肉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 4、每天食用新鮮五色蔬菜500克:它們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膳食纖維也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加速膽固醇排泄,降低血脂。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你好 請問高血壓的患者 在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 有什麼是不能吃的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高血壓患者的飲食原則: 1. 減少食鹽及過度調味料的攝取,糖份的攝取量也要注意。 2. 建議採低脂、低膽固醇、低鈉飲食。 3. 減少動物油脂和飽和脂肪酸的攝取。 4. 烹調選用植物油,遠離香煙、酒,多吃新鮮蔬果,避免醃漬醬菜、罐頭食品。可使用低鈉調味品來取代食鹽、醬油。 5. 市售加工食品含鈉量過高也不宜經常食用,補充高鉀食物的飲食型態有助於調整血壓。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請問黃醫師我先生兩個月前經採血其指數飯前280,飯後2hs345,醫師有開藥,只有服用一次而已就停藥,都以飲食控制,現在每天以採血機檢查結果都維持飯前在120以下,飯後2hs170左右,而體重也下降近10公斤,請問如此ok嗎?請黃醫師指示,謝謝您

依您描述的內容: 妳好,控制的很不錯!生活型態的調整包含正確的飲食方式和運動習慣,你們目前的血糖數值,都有達到糖尿病的控制目標,繼續保持。我會建議,多點監測加上配對測試,有時測量早餐前的空腹八小時血糖和早餐後的飯後血糖,有時測量午餐前後,有時測量晚餐前後,記得飯後血糖都是指第一口飯算起的兩小時後;每三個月定期回診追蹤,除了將記錄的結果供醫師參考,共同擬訂治療計畫和目標,也需要定期檢測血壓、血脂、肝腎功能、微量蛋白尿、心電圖、視網膜檢查和週邊動脈檢查等,以預防糖尿病一切的大小血管病變。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

醫師你好,想請問已經連續發燒四天,都有按時吃藥,目前雖然沒有發燒了,但卻一直盜汗,睡一睡背後整片濕的,請問盜汗問題在照護上需要注意什麼呢?謝謝你

依您描述的內容: 幾個常見的盜汗原因如下: 1.更年期,盜汗可能是夜間潮熱。 2.藥物,部份抗憂鬱、抗精神疾病的藥物,甚至是阿斯匹靈會引起盜汗。 3.癌症,癌症引起的盜汗症狀通常伴隨著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和發燒,例如淋巴癌。 4.感染,愛滋病、結核菌感染、膿瘍,心內膜炎或骨髓炎也常引起盜汗。 5.壓力,壓力或自律神經失調可能會導致夜間出汗。 6.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或其他睡眠障礙可能會導致盜汗,睡眠障礙的症狀包括突然驚醒、喘氣或感到窒息,白天嗜睡和高血壓等。  7.低血糖,低血糖發生時會引起出汗,糖尿病患者會因為低血糖在夜間出現盜汗情形。  推斷您的症狀,可能是急性感染後的相關症狀或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建議密切紀錄睡前和起床時的核心體溫,並留意是否出現其他身體不適的問題,再和醫師討論,確認您的用藥是否會造成夜間出汗的症狀。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