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三叉神經痛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原因是三叉神經的根部被硬化而彎曲的血管所壓迫,隨著脈搏的跳動,而刺激到三叉神經(有點像電線短路一樣),進而引起陣發性的疼痛。而其他例如三叉神經旁的腫瘤、血管瘤、或多發性硬化症等,也都會引起症狀。
這種神經痛與一般身體某處發炎引起的疼痛不同,應該視為一種"癲癇"的表現,所以一般所使用的藥物,也是以抗癲癇藥物為主,譬如癲通(Tegretol)、除癲達(Trileptal)等。其疼痛控制率可達七成左右,但缺點為需長期服用藥物,且僅能抑制疼痛症狀而非治療病因;另外,長期服用藥物也會有抗藥性的發生,所以病患一段期間疼痛控制不佳時則必須增加藥物劑量。當然了,藥為雙面刃,多少會有輕重不等的副作用產生,最主要的副作用為頭昏、嗜睡、皮膚病變(甚至有的病人會出現史蒂芬斯-強森症狀而引起全身的皮膚潰爛)、白血球減少、腸胃道不適等。
至於外科手術治療的方式,則包括有:
1.開顱微血管減壓手術:在顯微鏡的協助下,使用一小塊鐵氟龍將神經與血管隔開。其主要優點為可以長期控制病情,其10年控制率可達70%,而幾乎沒有感覺喪失的情形。但缺點為一開顱手術,且手術時間和麻醉時間較長、危險性較高,病患手術後需住加護病房觀察。主要副作用則是少部份病人會有聽力受損、暈眩、顏面感覺受損等問題。
2.經皮膚三叉神經節氣球壓迫阻斷手術:此一手術主要的優點,為操作技術單純、病人耐受性良好,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整個手術,過程中幾乎沒有疼痛和不適感。手術時間短,平均手術時間為2個小時,術後疼痛立即緩解率可高達93%以上,如病患對於疼痛緩解不滿意,可於隔日再接受同一手術,可治療眼支所引起的疼痛。術後感覺缺失較輕微,併發症發生機率低(少於1%)、住院天數少,一般住院天數為3天,不需開顱手術,術後不須住加護病房、術後傷口小(約為2mm)。於整個治療過程,病患無痛苦也沒有傷口疼痛情況,病患滿意度高,術後5年疼痛復發率約為20%,而部分疼痛復發病患仍可重覆接受此一治療方式,手術併發症發生率相對低。主要缺失為輕度到中度半側顏面麻木感和咀嚼肌力減弱。
3.經皮膚三叉神經節熱週波燒灼術:同屬於經皮膚三叉神經節阻斷手術的一種,其優點為同樣有較高的疼痛立即緩解率、較低的疼痛復發率。但其缺點為主要針對下頷支所引起的三叉神經痛治療,對於眼支所引起的疼痛固定位困難,效果不好。
4.經皮膚三叉神經節甘油阻斷術:效果不佳,復發率較高,操作困難,手術時間較久,常引起疼痛不適,無法配合。
5.周邊三叉神經阻斷術:可暫時抑制疼痛,但效果短暫約3個月到半年又會復發,局部麻醉,治療時會引起疼痛不適。
6. 伽瑪刀或電腦刀:透過放射線「單點定位」及「能量集中」二特性,可照射血管壓迫之神經以消除疼痛。但因神經遭壓迫部位大多接近腦幹,手術過程有可能損傷腦幹或半側臉部感覺麻木。
綜合上述,可知三叉神經痛經過適當的診斷與治療,是可以達到令人滿意的緩解率的,雖仍有復發的可能性,但仍有許多“手段”可以處理它。所以如果有相關問題,建議還是當面和醫師討論較為恰當。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http://ppt.cc/U7Z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