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您好,我檢查是中度壓迫的腕隧道症候群,醫生建議先復健和觀察,現在手只有垂直放下才不會麻,請問什麼程度的腕隧道症候群會需要以手術治療呢?平時的照護及觀察需要注意什麼?

其實要不要手術,個人始終覺得是依患者的症狀而定;有些病患只是偶爾手麻,譬如只有在騎車、長時間使用滑鼠鍵盤等情況下有症狀,但肌力都是正常的,那適當的休息、藥物及副木使用,基本上是不需手術的;但若病患症狀已經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工作狀況、或甚至有手無力的情況,那手術減壓不但可以快速緩減症狀,也可以避免神經進一步傷害~ 在急性期症狀時,如上述所說,休息、藥物使用、減少手腕的負荷及動作、熱敷等,都是可以做的治療;平時則儘量避免手腕過度使用,造成它反覆發炎而進一步嚴重壓迫神經,簡單的說,在症狀嚴重時,當一陣子的貴婦/貴公子就是了~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坐骨神經痛衛教文章►http://bit.ly/2BcPUrt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看看別人都問什麼

陳醫師您好,謝謝您的回覆。想再請教動脈瘤手術夾閉或栓塞兩者有何優缺點、風險呢?腦動脈瘤會快速增長嗎?什麼狀況需要盡快處理否則會有何危險呢?腦動脈瘤栓塞手術是否已經行之多年?平均一年有多少人作栓塞?

依您描述的內容: 動脈瘤夾閉手術需要開顱傷口大,但復發機率很低。酸塞手術傷口極小,術後恢復快但復發機率較高。另外有一些 新式材料健保不給付。由於動脈瘤破裂會有生命危險,因此大於5mm的動脈瘤應積極處理。栓塞手術已行之多年每年有越來越多的病人使用這種方法處理。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腦神經外科 副教授 陳品元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zZXl2o 腦瘤檢查衛教文章 ►http://bit.ly/2ypmr98

請問腰椎第四節有裂痕 睡覺要戴護腰 還是走動的時候才戴護腰保護 日常活動需要注意什麼?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睡覺可以不用戴,要起身活動時就要戴。護腰的目的是要提醒您注意姿勢,所以睡著時就不需要。只要佩戴時不要勉強自身去做過於激烈的動作,就不用太擔心。臨床上遇到不少雖然佩戴護腰or頸圈的病患,但仍太過擔心害怕所以造成肌肉緊繃不適感。所以不需太擔心。 2.日常生活需注意不要勉強做過於激烈及粗重的動作,尤其是彎腰+-搬運重物;也要避免久坐增加腰椎負擔。但平時仍可進行較緩和的運動,如散步, 快走, 登山步道, 瑜珈 (避免過度彎曲腰背部動作)等。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醫師您好,照了x光,報告上說脊椎的S1∼S2節變寬,放射師說有可能是骶管囊腫,請問有哪些原因會造成這樣的狀況呢?需要注意什麼或立刻就診嗎?謝謝

骶管囊腫又叫做Tarlov cyst,一般位於骶管內,本質上是硬脊膜憩室或脊神經根袖的膨脹。而隨著骶管囊腫的增大,可能會造成骶管內的馬尾神經根被壓迫,進而出現神經根受壓迫的症狀,同時骶管骨性結構也會被侵襲破壞-也就是會造成骶管變寬變大,甚至會侵襲到骶骨內。 這是一個良性的囊腫,好比是氣球壁某處變薄了,而不斷的從這個薄弱處膨大。一般是先天性的,原因不明,但絕大多數的病患是沒有症狀的,所以多無立即性的危險。而針對它的治療,不論國內外的文獻,都是以保守治療為主。只有零星一些報導是以手術治療而痊癒的。 話說回來,脊椎的S1∼S2節變寬,有時不見得真的是有長什麼東西,在胚胎生長過程中的脊柱癒合不良,也會有類似情形,那處理方式又完全不同了。 所以建議再回診與醫師討論是否需其他檢查,來做更進一步評估會較恰當。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坐骨神經痛衛教文章 ►http://bit.ly/2BcPUrt

請問做完腰椎腹腔手術,如何確認已經改善腦髓液的循環?我想確認引流管是否有發揮作用可以從哪裡判斷呢?若有術後全身無力,嗜睡的狀況,需要注意什麼呢?我怕這樣問會讓醫生不高興,該怎麼詢問我的主治醫師叫洽當呢? 謝謝您

我想你做的應該是針對水腦症所做的"腰椎腹腔引流手術"。腦脊髓液的循環是否有改善及引流管是否有發揮作用,應該從臨床上的反應可以得知;與術前相比較,若有明顯改善,即表示引流閥的壓力適當、引流功能正常運作;若沒有,則表示可能引流功能不佳或需改變壓力設定了。至於術後有無力、嗜睡情況,若持續數天,甚至狀況越來越嚴重,建議及早回診較為安全。建議可以當面與主刀醫師提及你的反應與問題,一般醫師都會與你討論的。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醫師您好,我有腦部良性血管瘤,做開顱手術一個月了,術後復原狀況良好,請問1.搭飛機有需要注意什麼嗎?2.燙髮染髮有何限制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您所謂的良性腦血管瘤應該是指類似【海綿竇血管瘤】,術後雖然都恢復良好。但是依據各個醫師的態度及建議,有些醫師仍然會建議不要在此時搭飛機,即使是短程的旅程。基本上若要放心,會建議三個月以後再搭飛機,最好當面問一下幫您開刀的醫師。至於染頭髮的問題就沒有任何限制了。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家中長輩平常就會大腿麻,有天急性疼痛而去看診,醫師診斷是退化性椎間狹窄,因長輩已80歲加上骨鬆嚴重(已符合一年一次骨鬆針的資格),醫師建議處理骨刺及L4跟L5中間放人工墊片就好,但手術效率不會像裝珠子來的好,因長輩疼痛不已,所以我們接受了該手術,目前已經術後1個月了,雖然沒有當時急性疼痛來的嚴重,但三不五時大腿處(開刀前疼痛的地方)還是隱隱作痛,以致長輩心情低落,我想詢問的是: 1.這樣的手術一個月後還會隱隱作痛該如何照護呢?該注意什麼狀況需要回診再檢查呢? 2.目前我們有用熱敷,但效果不大,除了吃止痛藥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改善疼痛感嗎?吃止痛藥有效,但已經有吃一些慢性病的長期藥,希望能盡量不靠止痛藥 因為這樣的結果讓病人及家人都情緒滿低落的,希望醫師能夠幫忙回答,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您長輩的症狀已經一段時間了,神經多少有受到某些程度的傷害,而這些傷害形成的症狀需要一段時間慢慢復原,所以不要心急,只要疼痛沒有加劇或有新的症狀出現,定期回診即可;建議可以去復健科做一些肌肉牽引等療程,讓症狀慢慢舒緩,另外針炙、推拿等治療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醫師您好,我經醫師看診為HIVD患側的不適(L4.5間突出),大腿小腿外側都會麻/痛。想請問 1.腰椎的神經阻斷術除了能減緩坐骨神經疼痛,對於減輕「麻」的症狀有效果嗎? 2.術後效果可以維持多久呢? 3.是否為健保給付? 4.平時照護需要注意避免什麼動作呢?

1.神經阻斷術用於椎間盤突出造成的疼痛,很多時候病患術後疼痛感減輕了,但麻刺感依舊,有時甚至更明顯 2.術後效果因人而異,大多數病患可以維持約3-6個月左右,但臨床上也遇過只維持1個多月就症狀復發的病患,主要和神經所受壓迫情況與術後復健程度有關 3.原則上健保有給付,但須先有介入影像診斷,並將診斷結果與後續追蹤效果提交健保局做申請 4.腰椎有問題的病患,原則上核心肌群的訓練是絕對需要的,平時姿勢則須避免彎腰、深蹲等動作,也須避免久坐、久站、以及負重 當然,若經治療後症狀無改善,甚至更嚴重,進一步的手術治療仍是可以考慮的~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請問,有一種高葡萄糖增生注射,不知道對於骨刺治療效果如何?

所謂的增生療法是針對身體受損的肌腱韌帶關節組織,施打高濃度葡萄糖水, 以促使組織產生輕微的發炎,誘發增生反應,再次啟動修補機制,促進組織復原,強化軟組織的強度、減少疼痛。而骨刺是骨頭磨損退化所產生的骨贅生物,與增生療法的目的恐怕不盡相同,效果可能有限。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坐骨神經痛衛教文章 ►http://bit.ly/2BcPUrt

醫師您好,請問什麼是肋間神經痛?該如何預防及改善呢?

所謂肋間神經,是指從胸椎脊髓發出,沿著胸部肋骨,由背後經過側腹,一直到胸前的神經。 而肋間神經痛就是沿著這條神經,在我們轉身、大聲笑、深呼吸、打哈欠或其他牽引到胸廓的動作所引發時呈半環狀的強烈疼痛。 病因大多病毒感染或外傷有關。像大家熟知的“皮蛇”、“帶狀皰疹”,最常見的形式就是沿著肋間神經引發疼痛與皮膚病灶。而脊椎、肋骨的損傷,肋間肌的筋膜炎、胸椎關節退化(較少)等,也會引起相關症狀。其他如脊髓腫瘤也可能壓迫肋間神經而造成疼痛。但很多時候,並不見得會有個明顯或特別的病因。病程可持續幾小時或幾天,但可復發,常在數月內自愈,個別可持續數年。 預防方式無他,隨時注意自己的姿勢(包括站姿、坐姿等)、運動前足夠的暖身運動等。 至於改善方法......只能說時間是最好的解藥,所有的藥物,都是以消炎止痛為主,包括貼布、口服藥物、局部注射等。當然,如果有明顯的致病原因,包括骨折、病毒感染、甚至腫瘤,將這些病因去除後,症狀也可以獲得一定程度的緩解。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經檢查發現腦血管狹窄,請問什麼狀況需要裝支架呢?裝支架會有什麼風險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若您指的是「顱內」,而不是指「頸部」血管狹窄 (頸部血管狹窄也有其放置支架的適應症)。 一般來說,「有症狀」就是置放支架的適應症,其症狀包含肢體麻痺無力、臉歪嘴斜、講話口齒不清或有失語症等。若血管狹窄但是沒有相對應的症狀,也許會建議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是也有比較積極的醫師會建議置放支架,因為擔心藥物的效果有限。 #至於置放支架的風險,因為屬於侵入性治療,所以手術時會有產生栓塞型缺血中風、血管打通後造成血流量過多的出血型中風、治療過程中血管受傷撕裂等風險。而且因為在血管中置放支架屬於外來物,必須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一段時間,再評估之後才能予以停藥,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會有腦出血及其他內出血的風險。 建議可以掛神經外科或神經內科門診討論。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家人去年因腦幹出血進加護病房,引流後返家照顧至今,主治醫師讓我們固定回診拿藥。目前患者可以跟我們的只是手比動作,會發出嗚嗚聲。想請問如何判定患者的清醒及復原狀況?後續照護上需要注意什麼?

依您描述的內容: 病患應該是有某種程度的清醒,只是神經受損太嚴重無法正常的溝通與表達。一般於六個月內會有一些進步之後進步的幅度就會減慢。照護一般的原則就是避免肺部及尿路及皮膚感染,要多翻身拍背及活動四肢。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腦神經外科 副教授 陳品元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我想請問~動脈血管畸形跟血管瘤一樣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動靜脈畸形通常是先天就形成的一團血管交通,動脈瘤則是後天因高血壓或其他原因,造成血管壁變薄而形成。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腦神經外科 副教授 陳品元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請朋友剛切除腦腫瘤,3星期後現在又發現有出現2cm腫瘤。請問膠質瘤是否生長很快?該如何避免再發生?持續出現需要注意什麼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1.請先確定您所敘述的確實是【再生】而非【殘存】,因為膠質瘤本身與腦部正常細胞界線不清,且在術中常需顧及保留重要神經功能(如語言、運動),於是某些與重要腦組織界線不明的腫瘤就無法切除,導致於有腫瘤【殘存】,然後看腫瘤惡性度決定是否術後接受電療及化療。(有些醫師會主張不論如何都要完全切除,所以術後能否保留重要神經功能就因人而異了)。因為若照您敘述的狀況是【又】發現,聽起來是【再生】。若是【再生】,那表示短短三周就又再生長,通常是惡性的膠質瘤。 2.膠質瘤生長速度端視腫瘤惡性度來決定,最惡性的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的確生長快速,而且若手術當中礙於須保留重要神經功能而無法全切除的話,的確有機會快速生長,所以不論如何都建議接受後續化療電療 3.無法預防再發生 4.應注意是否有相關神經學狀況,且依醫師建議定期追蹤,視情況接受化療電療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惡性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 ►http://bit.ly/2CdQ6nv

醫師您好,醫生說我的腰椎骨頭第四、五節有滑脫,有壓到神經,我3月初要開刀,請問腰椎滑脫一定要放墊片嗎?手術後有哪些後遺症?需要如何注意照護呢?

腰椎椎體滑脫常伴隨有腰背痠痛、走路走沒幾步就腳麻酸痛甚至無力的情形(間歇性跛行),而手術的目的,主要是針對滑脫不穩定的節段進行固定、骨融合。所謂的墊片,一般是指於椎體間放置一個支撐物以達到固定及骨融合的目的,另外多會搭配使用骨釘,這樣可以達到最佳固定的效果;那既然是“固定”,術後活動度一定會受限,而且手術的節段越長、受限的狀況越明顯;除此之外,手術鄰近節加速退化、感染、出血等,都是可能之併發症與後遺症;術後會使用背架約3-6個月,且短時間內不宜負重或過度激烈的運動。還是會建議在術前和醫生討論清楚相關術式與術後可能之狀況喔!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