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聽神經瘤是惡性腫瘤嘛?

依您描述的內容: 聽神經瘤是良性的,但有時仍會壓迫神經,造成嚴重的症狀。如果有一定的大小,仍建議開刀取出檢體,送病理化驗確認是良性。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腦神經外科 副教授 陳品元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看看別人都問什麼

醫師您好,我爸爸之前小中風,醫生建議他吃阿斯匹靈可以減少血栓,但他服用後會吐,腹脹不舒服。想請問小中風後的藥物除了阿斯匹靈外,還有什麼其他選擇嗎?日常照護上需要注意什麼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治療腦部梗塞性中風主要是以這類「抗血小板凝集藥物」為主,除了阿斯匹靈 (Aspirin)以外,還有保栓通(Clopidogrel),或是較新的普栓達(Dabigatran)。雖然阿斯匹靈是很老的藥物,但臨床上還是以阿斯匹靈治療為主,不過考量到您父親對阿斯匹靈會有不適感,可以跟您父親的主治醫師反應看是否可更改藥物或是加上一些腸胃用藥,來減緩阿斯匹靈造成的不適。 2.日常生活請盡量避免過油過鹹飲食,盡量以清淡飲食為主,必須戒煙戒酒。照顧方面,若您父親有行動不便需人看護,請小心安全避免跌倒受傷。若可以請規律的適度運動,保持正常生活作息。最重要的要定期回診並持續追蹤檢查。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醫師您好,經檢查發現腦血管狹窄,請問什麼狀況需要裝支架呢?裝支架會有什麼風險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若您指的是「顱內」,而不是指「頸部」血管狹窄 (頸部血管狹窄也有其放置支架的適應症)。 一般來說,「有症狀」就是置放支架的適應症,其症狀包含肢體麻痺無力、臉歪嘴斜、講話口齒不清或有失語症等。若血管狹窄但是沒有相對應的症狀,也許會建議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是也有比較積極的醫師會建議置放支架,因為擔心藥物的效果有限。 #至於置放支架的風險,因為屬於侵入性治療,所以手術時會有產生栓塞型缺血中風、血管打通後造成血流量過多的出血型中風、治療過程中血管受傷撕裂等風險。而且因為在血管中置放支架屬於外來物,必須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一段時間,再評估之後才能予以停藥,服用抗血小板藥物會有腦出血及其他內出血的風險。 建議可以掛神經外科或神經內科門診討論。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我做完腕隧道的神經減壓手術,傷口約不到一公分的門診手術,已經三個星期了,感覺仍是麻麻的,請問需要注意什麼嗎?可以如何照護改善呢?

不知道你現在手麻的情況與術前比較起來是否有某些程度上的改善呢?一般來說,腕隧道症候群若症狀拖得較久,術後會需要較長的時間來恢復;所以若術後症狀是有慢慢改善,給他一些時間,手麻的情形會在更進一步減輕。手術後多會要求病人一週內避免傷口碰水,一個月內避免提重物、做出扭毛巾等會增加手腕負荷的動作,可適時補充一些維他命B群。 當然,如果有任何症狀變化,建議儘早與醫師討論喔!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腕隧道症候群衛教文章 ►http://bit.ly/2TgbU8E

醫師您好,我媽媽上週作了mri,發現神經被壓住,醫生給的icd10 是m4716,中文診斷是說馬尾症候群,手術建議用第六代脊椎內植物;另一個醫生只說用傳統手術開。目前聽到都建議開刀,不過有的說要支架有的說不用,想到要開刀覺得害怕。想請問 1.是否需要開刀的評估項目有哪些呢? 2.醫師說支架手術不用住院,傳統手術的話大概會住一週。請問兩種手術的優缺點及差別在哪裡呢? 謝謝醫師

M4716指的是腰部的脊椎退化,但並非特別指椎間盤或椎體的問題,所以,不知道神經被壓住指的是哪一節或哪一側的神經根?!這會影響許多判斷與治療方向。 1.是否開刀或怎麼開,其實是依病患的症狀與檢查結果決定。如果只是單純椎間盤突出,顯微鏡下或內視鏡下進行椎間盤切除術或許足夠,但若合併有椎體滑脫、不穩定、椎管狹窄等,可能還得考慮移除骨板,並植入骨釘及支架等。 2.骨材種類繁多,所謂的支架,有時指的是骨籠、有時指的是脊突間置入物,不知你指得是哪一種,但不論前者後者,大概會建議病患觀察至少3-5天,以避免併發症的產生。所以不太清楚你所謂的支架手術指的是什麼,無法向你回答。 建議當面與執刀醫師討論清楚,會比較能獲得全盤的了解。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坐骨神經痛衛教文章 ►http://bit.ly/2BcPUrt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我想請問~動脈血管畸形跟血管瘤一樣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動靜脈畸形通常是先天就形成的一團血管交通,動脈瘤則是後天因高血壓或其他原因,造成血管壁變薄而形成。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腦神經外科 副教授 陳品元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請問二度膠質瘤的開刀方式,顯微鏡手術和開顱手術比較有什麼差別嗎?哪種方式較適合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一般腦瘤手術即是開顱手術,只是在移除腫瘤過程中會應用顯微鏡開刀。若是要保留更多神經功能,建議採清醒開顱手術。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腦神經外科 副教授 陳品元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您好,我因位顱底脊索瘤切除手術,年初做了一次頭部電腦CT,這兩個月各做一次頭部MRI。對顯影劑無過敏反應。醫院安排10/6做肺部電腦CT,作為日後追蹤有無轉移的對照基礎。我擔心短時間內接受太多輻射量對身體有害,請問在這一年內做了這麼多檢查,需要注意什麼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1.其實依您的狀況,不需太擔心輻射劑量,您所接受的MRI檢查是完全沒有輻射暴露風險的,MRI純粹是以磁場造成體內水分子變化然後來偵測病灶的技術,換言之並沒有牽涉到任何X光射線亦即無輻射暴露之問題。 2.而若您一年接受兩次左右CT,頭部CT約2mSV(2毫西佛),肺部CT約1~2mSV,那也絕對是在安全暴露範圍之內,甚至遠低於原能會公布的輻射安全劑量50mSV。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腦下垂體腫瘤衛教文章 ►http://bit.ly/2x1OfQ0

你好,我兒子是從小就是水腦症患者,他從8個月開刀埋入管子,至今已經再經歷過二次重新再埋入管子(總共開了三次)了第一次有將管子拔掉外,所以他現在頭上共有二個管子( 一邊一條) , 最近第三條又阻塞了,準備開刀,請問1,有沒有新式的手術,可以避免水管再阻塞,2,術後如何保養管子才能避免阻塞3,造口術是否可以避免水腦症一直發生,另外我兒子已經33歲了 ,可以用造口術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這段期間您辛苦了,以下就我所知跟您解釋: 1.一邊一條可能表示兩邊腦室不相通,也許腦室有隔間,這樣的水腦症就比較複雜。 2.先簡單說明腦脊髓液循環路徑:由腦室脈絡叢製造後在腦室循環再到蜘蛛膜下腔,最後再回到靜脈回收。 3.如果蜘蛛膜下腔沒有阻塞的話,理論上可以做造口術讓腦室的水分流到蜘蛛膜下腔再回收,但是如果蜘蛛膜下腔有阻塞那就效果有限。 4.也可以嘗試保留管子+接受造口術,雙重保險。 以上還是得看實際情況來判斷。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神經外科 助理教授 李丞騏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Ln4b9F

醫師您好,請問預防椎間盤突出,需要避免哪些動作呢?我在做重量訓練,有個動作是空手直立蹲下後再直立站起,這樣的動作會容易對脊椎造成傷害嗎?謝謝

其實要預防椎間盤突出,不外乎幾項重點: 1.生活習慣要正確:行得直、做得正、睡得安穩!走路站立時避免低頭、駝背,坐椅子要做好做滿、避免太矮或太軟的椅子,選擇對脊椎有一定支撐力,但又不會太硬的床墊,這些都對脊椎的退化有減緩作用。平時要避免彎腰搬重物,也避免久站久坐。 2.適度的運動:尤其是核心肌群的訓練。重訓其實並非適合每個人,而且需有教練在旁指導較安全,否則常造成肌肉損傷或關節磨損加劇。 3.避免煙、酒、熬夜:這些都是對骨質會有影響的東西。 至於你提到的動作,基本上不太會造成脊椎太嚴重的傷害。但一切運動都得量力而為,並且避免快速大力地改變姿勢,才是保養之道。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坐骨神經痛衛教文章 ►http://bit.ly/2BcPUrt

醫師們好,我有一朋友她的女兒34歲,4年前得了一個病名「神經膠姆細胞瘤」,最近只要坐起就會昏去流口水,她的主治醫師只說當下叫醒她就好。請問醫師需要進一步做什麼檢查嗎?或是平時照護該注意什麼呢?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一般我們都會安排核磁共振追蹤,若病情有變化,請緊快就醫。平時照護應多運動,均衡飲食。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腦神經外科 副教授 陳品元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我是香港人,去年12月底工作期間在樓梯間滑倒,撞傷尾椎骨一直休養至今,期間一直接受物理治療但情況反覆,初期撞傷後坐立躺皆痛,痛處集中在尾椎附近位置,曾一度好轉,但後來又出現由左邊臀部開始感覺酸軟連同小腿外側也乏力難以站立的情況。看診後醫師「認為」沒有椎間盤突出的問題,也不需停止運動;但物理治療師則認為暫時不要深蹲/跑步。想請教是否建議做更進一步的醫療檢查或治療,以及日常生活中須注意什麼呢?謝謝

根據你的症狀,可能有幾種狀況,其一是椎間盤突出導致左側第四腰椎神經根壓迫導致小腿外側無力酸軟,另一種可能,則為梨狀肌症候群,這也會導致臀部、大腿、小腿痠軟不適;可能還是得需醫師當面評估或安排檢查才能確定;至於平時需注意的,盡量避免久坐、久蹲、彎腰提重物等姿勢,至於運動,則建議加強核心肌群的訓練,避免過於激烈的運動;如果症狀持續沒有改善,建議再回診追蹤評估是否需其他檢查或藥物使用喔!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醫師,想請問動靜脈血管畸形是不是一定會併發腦出血?還是可以和平相處?

依您描述的內容: 動靜脈畸形的出血比例約為一年百分之一到三%, 一般沒出血就沒事,但有些人的病灶會造成神經壓迫引發癲癇或中風。因此積極治療的確是一種選擇。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腦神經外科 副教授 陳品元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請問 OPLL 有哪些保守治療的方法呢?優缺點各是什麼?謝謝

我們的脊椎除了靠骨頭與椎間盤軟骨堆疊起來外,還藉由許多韌帶、肌肉將它們牢固地連結在一起,而後縱韌帶(PLL)就是其中一項。與西方人比較起來,東方人的後縱韌帶容易有鈣化(骨化)、增厚地傾向,學名簡寫為OPLL,部分病患甚至會壓迫到椎管內的脊髓,造成神經學上的症狀。原因不明,但針對後縱韌帶骨化(鈣化)所造成神經學上的症狀,並沒有什麼特別的保守治療,除了手術減壓,就是靠復健、熱敷、電療等改善部分症狀。 雖然手術風險相對較高,但若因OPLL造成神經學症狀,建議還是與醫師當面討論並及早手術,才是最有效的治療。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MiiMUn 坐骨神經痛衛教文章 ►http://bit.ly/2BcPUrt

請問當手腕關節隧道症候群打類固醇也效力不持久時,只能開刀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通常腕隧道症候群,如果經過保守治療(包括休息、熱敷、藥物等治療)都無效時,就必須考慮手術減壓治療了。 這通常代表著腕隧道的橫韌帶,由於長期反覆傷害發炎,已經造成不可逆的增厚增生,進而壓迫到正中神經產生症狀。此時單靠保守治療或甚至藥物注射,其緩解的效果是很有限的,手術相對會為病患的不適感帶來有效的緩解。 現在腕隧道症候群的手術治療通常不需住院。手術原理是將壓迫正中神經的橫韌帶切開,以達到腕隧道減壓的效果。手術的傷口不大(約0.8公分左右),而且術後疼痛情形少、不需住院。 腕隧道症候群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周邊神經病變。如果患者出現手麻的現象,最好快點接受醫師診療,通常接受保守治療即可治癒。即使真的需要手術治療,其預後也和手術前症狀的嚴重度有密切的相關性,若患者拖到已經出現肌肉萎縮的現象,那麼即使接受手術治療後恢復的狀況也不會太好了!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 急重症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劉育澤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