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維他命B群吃法。

依您描述的內容: 維生素B群是協助酵素代謝營養素的輔酶,是一種代謝工具、不含熱量,八種維生素B各司其職,將攝取的營養素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如果B群不足,無法扮演輔酶的角色,這時就會覺得虛弱無力。 服用B群是補體內的不足,從藥物吸收和作用的原理來看,沒有早吃、晚吃的問題。服用B群後,一整天都會在身體內幫助代謝,任何時候吃都行。 B1 建議攝取量(DRIs):0.9~1.2mg B2 建議攝取量(DRIs):1.0~1.3mg B6 建議攝取量(DRIs):1.5~1.6mg(<上限攝取量(UL):80mg> B12 建議攝取量(DRIs):2.4μg 菸鹼素 建議攝取量(DRIs):14~16 mg <上限攝取量(UL):35mg> 葉酸 建議攝取量(DRIs):400μg <上限攝取量(UL):1000μg> 生物素 建議攝取量(DRIs):30μg 泛酸 建議攝取量(DRIs):5mg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吉安醫院副院長 家醫科 主治醫師 鄭崇佑 http://ppt.cc/TsWTC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看看別人都問什麼

請問一下我前陣子抽血檢查,結果飯前血糖108有點高,醫生說飲食控制就好,那我該注意血糖的什麼變化,或什麼症狀,才能避免得到糖尿病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目前是屬於糖尿病前期的階段,不到診斷為糖尿病的標準,但血糖調節的功能已經出現異常。此時採取健康生活型態:積極的飲食、運動及體重控制,血糖是有機會回復正常的,但必須定期接受血液檢查,因為血糖異常不易察覺。等到出現「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等三多一少的症狀,身體已經處在高血糖的狀態好一陣子了。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

請問醫師,輝瑞要間隔多久比較好。我在澳洲,剛預約,才三週,想明天打去改時間。改成八週或六週。

依您描述的內容: mRNA COVID-19疫苗是建議間隔28天後可以施打第二劑,台灣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 (ACIP)也建議接種間隔至少28天。隔愈久是不是能產生更多的中和抗體,仍須再確認。但就怕在間隔期間,抗體效價已降低而失去保護力!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 1.請問如果B肝抗原及抗體都是陰性 一定要去施打疫苗嗎 2.血中磷指數高於正常值的話容易造成什麼影響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一般來說,沒有B肝抗體,就有被B肝病毒感染的風險,若不想冒險,或是有較高的感染風險者,可自行選擇施打疫苗。 B肝主要傳染途徑是血液、體液和性行為,高危險群包括:血液透析病患、器官移植病患、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免疫不全者、多重性伴侶、注射藥癮者、同住者或性伴侶為B型肝炎帶原者,以及可能接觸血液的醫療、救護工作者。 磷是經由腎臟排泄,若是因為腎臟衰竭磷便無法排泄,過高的血磷會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 另一方面,過高的血磷會使血清鈣降低,低血鈣會導致抽筋、心率不整及低血壓等問題,長期的低血鈣會刺激副甲狀腺細胞,久而久之就產生所謂的副甲狀腺功能亢進,這時會有骨頭疼動、骨折、皮膚發癢等症狀,進而併發軟組織或血管鈣化、甚至死亡。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你好,我最近做了勞工健康檢查,檢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無數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8,想了解怎麼會落差這麼兩極?我的飲食、生活習慣有什麼需要改善的嗎?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1、限制飲酒,尤其是啤酒。 2、蛋黃每天不要超過2個,動物內臟、雞皮、肥肉及魚蛋、蟹黃等少吃。 3、選用低脂、脫脂牛奶,煎炸食品、動物性油脂少吃,選擇易消化而膽固醇含量較低之油脂,避開氫化植物油,氫化植物油又名酥油、乳瑪琳、植物性奶油。 5、選擇植物性蛋白質如豆類,或魚肉、雞肉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 6、每天食用新鮮五色蔬菜500克。它們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膳食纖維也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加速膽固醇排泄,降低血脂。 7、每天所攝入的總熱量要限制。山藥、白薯、芋頭等,要與主食米、麵粉調換吃,少吃甜食、含糖飲料等。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請問醫師 目前想準備懷孕,但醫生提醒需先打德國麻疹疫苗(還未打) 10/18打完AZ第二劑,現在適合打流感疫苗嗎? 這些疫苗需要間隔多久?

依您描述的內容: 施打完第二劑新冠病毒疫苗後,只要間隔七天,即可去施打流感疫苗,也可以同時接種德國麻疹疫苗,但須注意的是接種德國麻疹疫苗後四週內應避免懷孕。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阿嬤80歲,無其他病史,因為長期吃糖尿病的藥(repaglinide, janumet, fenofibrate, pioglitazone, acarbose, SYNTREND)導致什麼都不想吃,吃了又很快餓 一天要吃6餐(大概是肉、醬瓜、飯、青菜),每天凌晨都看他起來吃東西,到了傍晚身體就不舒服 ,甚至不舒服到哭 ,但問他哪裡痛也說不出來。只有定期回診的時候才有量血糖(飯前149)。想請問醫師 1.目前的飲食狀況需要怎麼調整? 2.藥物的副作用該如何照顧能讓她舒服一點?

依您描述的內容: 根據您描述的情形,要注意阿嬤的低血糖問題!老年人的肝腎機能衰退,分解排出藥物的功能變差,使降血糖藥物的代謝緩慢,停留體內時間拉長,因而增加低血糖的風險。加上老年人的自律神經功能變差,不一定會出現心悸、顫抖、冒冷汗等低血糖的典型症狀,若疏於警覺未即時處置,可能導致病人血糖過低而陷入昏迷。 傍晚時出現無法描述的身體不適、吃了很快餓和凌晨會想吃東西等這些問題,很可能就是低血糖的表現,檢視阿嬤目前的糖尿病用藥,要留意repaglinide這類藥品,它是會造成低血糖的。我建議您要開始幫阿嬤監測血糖,分別在晚餐前、晚餐第一口飯算起的兩小時後、睡前、嚴重飢餓和身體不舒服時,一旦發現血糖小於70mg/dl,要馬上補充含糖食物,或是在午、晚餐時增加半瓶至一瓶的糖尿病專用均衡配方奶,不但可以有效控糖,也能避免低血糖的發生。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

醫師您好,我有有中度脂肪肝,想請問為何三酸甘油脂降了,但膽固醇卻高了?上次量膽固醇156, 三酸甘油酯96 ,這次膽固醇162, 三酸甘油酯64。需要注意什麼嗎?或該如何調整飲食呢?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目前檢驗數值正常,毋需過度擔心!可能原因是高密度膽固醇或低密度膽固醇數值變化所導致 (三酸甘油脂數值除以5,加上高、低密度膽固醇,大致等於總膽固醇數值)。但要提醒的是: 三酸甘油脂大多由肝臟製造,跟低密度膽固醇不同的是,飲食牽動體內三酸甘油脂的多寡。經常吃精緻甜食、肉皮、海鮮、大量澱粉類和高鹽、油炸類的食物,都容易使三酸甘油脂增加,加速把高密度膽固醇代謝出體外,如果想留住好的膽固醇,建議少吃上述食物,並且多喝水。 美國農業部2015年發表研究,低密度膽固醇與飲食的關係不大,若從改變飲食這單一因素就想降低壞的膽固醇,恐怕效果有限。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我的小孩一歲八個月,已經打過水痘疫苗一針,家人前陣子帶狀皰疹,水泡已經結痂。 請問已經結痂的帶狀皰疹還會有傳染力嗎?需要注意什麼避免傳染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帶狀疱疹是會傳染的: 尤其是一歲以下還沒接種過水痘疫苗的幼兒,一旦被帶狀疱疹患者傳染,就會產生水痘,必須小心保護。 傳染突擊: 水痘病毒主要是經由皮膚直接接觸、飛沫或空氣傳染;然而,接觸到帶狀疱疹患者之水疱,也可以造成傳染。此外,也可被經由被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污染的器物間接傳染。痂皮則不具傳染性。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第二型糖尿病衛教文章 ► http://bit.ly/2BQwNUu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請問糖化血色素過低會有何影響?長期都是1或2但是飯前血糖都在標準值內90左右!謝謝你!

依您描述的內容: 這樣的數值確實太低,請先確認檢驗報告的正確性。再者,糖化血色素值偏低,常見的狀況為曾發生血糖過低 (但您的飯前空腹血糖值正常,應該沒有低血糖的可能)、貧血、鎌狀細胞血色素、G6PD缺乏症和其他的血色素病變等。 所以我建議要進一步檢查,特別是血球學的部分,才能找到原因。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請問醫師,女性38歲,因為工作關係,三個月來每天大概3至5點才睡覺,睡到早上10-11點。請問睡眠不足需要注意身體的哪些症狀或數值呢?或可以如何照護避免對健康的危害?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晚上睡眠不足的時候,大腦的情緒中樞功能便會受到影響,很容易反應過度,感到沮喪、受傷和過度敏感。失眠和抑鬱症是相輔相成的,睡眠不足會加重抑鬱症的狀況,而抑鬱症反過來又會令人更加難以入睡。而當你感到疲倦,便無法意識到周圍環境的細微變化,判斷力隨之降低。倘若長期睡眠不足,也有容易得到阿茲海默症的相關研究。 2. 相較於睡滿7小時的人,如果每晚睡眠時間少於5小時,血管硬化、形成動脈斑塊的可能性增加50%,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50%。 3. 沒有獲得充分的睡眠時,身體會釋放出更多的皮質醇。過量的皮質醇會分解皮膚中的膠原蛋白,讓皮膚失去彈性。睡眠不足也會加劇諸如濕疹和牛皮癬等疾病症狀。 4. 長時間睡不足,身體的免疫力會下降,變得容易生病。有時也可能會導致免疫細胞分泌發炎物質,引發克隆氏症以及潰瘍性大腸炎。 5. 睡眠不足之所以會導致體重增加和肥胖,其中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睡眠不足會影響瘦體素的分泌,導致食慾增加,吃得更多。 6. 嚴重睡眠不足也會增加罹患乳癌、大腸癌的風險。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

您好,我想請問一下麩丙酮轉氨基脢指數過高跟血清總膽固醇過高,代表什麼意思?我需要做哪些調整? 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肝功能指數異常,可能的原因很多,一定要先排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和藥物性肝炎等三大原因! 倘若真如您所說和總膽固醇偏高有關,或許就是所謂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可以經由肝臟超音波檢查證實)所造成的肝臟輕微發炎,這種情形的話,我的建議如下: 1、限制飲酒,尤其是啤酒。酒精會促使三酸甘油脂合成,加重脂肪肝程度,並對肝臟造成損害。 2、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必須限制食用。蛋黃每天不超過2個,動物內臟、雞皮、肥 肉及魚蛋、蟹黃等少吃。 3、低脂飲食。選用低脂、脫脂牛奶,煎炸食品、動物性油脂少吃。 5、加強優質蛋白質的攝取。選擇植物性蛋白質如豆類,或魚肉、雞肉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 6、每天食用新鮮五色蔬菜500克。它們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膳食纖維也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加速膽固醇排泄,降低血脂。 7、每天所攝入的總熱量要限制。少吃甜食、含糖飲料等。 8、加強每日運動。 9、睡眠務必充足。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請問家醫科醫師,我無病史,月經期間是否需要補充綜合維他命或b群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我想綜合維他命和維他命B群的補充是無須區分生理期和非生理期的,尤其維他命A、B、C、D、E,以及鈣、氯化鎂等,這些都是月經期間身體很需要的營養素,當然食物中也攝取得到,如果一定要補給的話,綜合維他命可以說是最萬全的補給了!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您好,我想請問一下,我是一位喝酒後起酒疹的人,奇癢無比,但是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時後避不了喝酒 那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酒疹的發生或是可以減緩酒疹的痛苦? 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關於酒疹預防: 有些人起酒疹的原因是對酒精過敏,而有些人則是對酒類製作過程中,額外加入的水果、添加物,以及發酵過程中產生的物質過敏。人體有一套獨特的免疫系統,當過敏原首次進入人體,身體的記憶細胞便會將其記憶並形成抗體,未來只要身體接觸到相同過敏原,便會立即出現一連串的過敏反應。因此,要避免酒疹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別碰酒類飲品。 關於酒疹處置: 通常只要大量飲水,將身體血液中的酒精等過敏原稀釋、排泄掉,都有助於緩解酒疹症狀。如果出現嚴重身體發熱、全身性紅疹等劇烈過敏反應時,建議儘速就醫,評估是否需要使用抗組織胺類,或含類固醇藥物、針劑,來減緩過敏症狀。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您好 ,最近去做了婚前健康檢查 ,關於血液檢查部分有一些疑慮 :HbF 2.8 偏高 、Hb-A 正常 、HbA2 1.4 偏低 。請問這樣是貧血嗎?需要注意什麼呢?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甲型海洋性貧血帶因者的HbA2大多在正常範圍內(<3.5%),而大部份的乙型海洋性貧血者其HbA2偏高(>3.5%),少數人其HbA2值正常但是HbF偏高,因此HbA2與HbF的定量對區分甲型或乙型海洋性貧血扮演重要的角色。HbF含量明顯增高,大多>0.40,這是診斷的重要依據,建議立即至血液科追蹤檢查!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