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維他命B群吃法。

依您描述的內容: 維生素B群是協助酵素代謝營養素的輔酶,是一種代謝工具、不含熱量,八種維生素B各司其職,將攝取的營養素轉化為身體所需的能量。如果B群不足,無法扮演輔酶的角色,這時就會覺得虛弱無力。 服用B群是補體內的不足,從藥物吸收和作用的原理來看,沒有早吃、晚吃的問題。服用B群後,一整天都會在身體內幫助代謝,任何時候吃都行。 B1 建議攝取量(DRIs):0.9~1.2mg B2 建議攝取量(DRIs):1.0~1.3mg B6 建議攝取量(DRIs):1.5~1.6mg(<上限攝取量(UL):80mg> B12 建議攝取量(DRIs):2.4μg 菸鹼素 建議攝取量(DRIs):14~16 mg <上限攝取量(UL):35mg> 葉酸 建議攝取量(DRIs):400μg <上限攝取量(UL):1000μg> 生物素 建議攝取量(DRIs):30μg 泛酸 建議攝取量(DRIs):5mg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吉安醫院副院長 家醫科 主治醫師 鄭崇佑 http://ppt.cc/TsWTC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看看別人都問什麼

醫師您好,家人有膽固醇過高的情況,於高雄長庚醫院看診,醫生開了冠脂妥的長期藥,說這藥要吃一輩子,我媽已經長年在服用降高血壓藥物了,對於需要吃藥一輩子很難接受。想請問為什麼看過有其他醫師說膽固醇降下來就可以停藥了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現行多數的血脂治療指引對初級預防的建議都只針對中老年族群,而且多數現行的風險評估表都只能預測未來十年的心血管事件風險;對於青壯年族群,則往往認為其風險不高而採取較為寬鬆的管理策略。 至於服用降血脂藥物的病人,應該每隔3個月抽血檢查,如果達到治療目標,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減量甚至在計算風險指數後評估停藥,擅自停藥或減量,將使膽固醇回升,增加動脈硬化風險,喪失藥物保護心血管的功能。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碘131 (12.4mci ) 治療甲亢,醫院只說需要在家隔離三天,我想請問以我的劑量需要多久的時候可以正常活動不需要和老人小孩保持距離。 我多久體內的幅射可以到達安全值,不會影響他人。 另外碘131 之後,還需要低碘飲食多久? 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出院後可正常飲食,不必繼續吃低碘食物,但避免吃大量含碘食物。 2. 依過去經驗,大多數病人在治療完第三週後,身上的輻射劑量就幾乎降為背景值了。但為避免不必要之困擾,仍請注意以下事項: 出院7日內: 與其他人應保持一公尺以上距離,每天不得超過一小時;維持在二公尺以上距離,不限時間。避免接觸孕婦或孩童,如有必要,每天不得超過10分鐘。每次如廁後的便器應按水沖洗2次。 出院8~14日內: 避免接觸孕婦或孩童,如有必要,每天不得超過20分鐘。每次如廁後應按水沖洗2次。 出院14日以上: 可恢復正常生活。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請問手上長疣,摸到身體其他部位如肚子,也會長疣嗎? 男生會有可能得hpv 嗎? 要去打疫苗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皮膚病毒疣是因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所引起的,HPV大約有170種不同的亞型,不同部位的疣,有不同常見的HPV亞型,身體各部位都可能出現。 超過40種HPV亞型可能感染肛門及外生殖器黏膜,其中約有15種亞型已被證實和癌症發生有相關性,HPV 16、18型是致癌性HPV中最常造成感染的,而HPV 6、11型雖然不是致癌性HPV,但在臨床上造成90%的生殖器部位尖形濕疣!目前9-26歲男生可以接種嘉喜(四價)疫苗,預防人類乳突病毒第6與11型所引起的生殖器疣(俗稱菜花)。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麻疹衛教文章 ►http://bit.ly/2SsdELS

醫師您好 想請問 我們是先打了新冠疫苗 (腺病毒載體或mRNA)的疫苗 但是隔了八到十二週打的是流感疫苗(雞蛋培養)的 會不會兩種疫苗之間有什麼樣的問題?(可能衝突或著是保護力變好之類的) 會不會建議說流感疫苗應該先暫緩施打?

依您描述的內容: 流感疫苗是非活性疫苗,理論上可以跟其他疫苗一起施打,或分開在任何時間施打。但新冠疫苗是一種全新的東西,對全人類而言都是全新的認識,一切的準則都必須持續累積資料和經驗,所以請按照以下規範: 台灣疾管署目前建議先完成完整兩劑疫苗接種後,再接種其他疫苗,等待施打第二劑期間也不建議施打其他疫苗。完成第二劑COVID-19疫苗之後至少間隔14天才可接種其他非活性疫苗,至少28天可接種其他活性減毒疫苗。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我平時飲食清淡,少油、少鹽、少少醣、少少糖,幾乎每天都會運動,伸展+腹肌練習的類仰臥起坐、負重深蹲半小時、核心機練習半小時+踩腳踏車半小時等。以前的我很胖,最重到68kg這4年來清淡飲食後才瘦下來到 39,應該沒有代謝症候群,但皮下脂肪為何仍有20?該如何才能減少皮下脂肪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飲食調整 多攝取維他命B群及礦物質,可以幫助脂肪燃燒!良好的油脂是可以幫助減脂的,不好的油脂就像是炸過東西的油或是精緻沙拉油、奶油等容易結塊的油都是會造成肥胖的油品。選擇未經過太多加工的自然食物,通常升糖指數都較低,例如全穀食物、綠色蔬菜、豆類等。 2. 肌肉訓練 先做肌肉訓練再做有氧運動,會提高脂肪的燃燒率!肌肉訓練後身體的新陳代謝會比平常來的快,所以在訓練後不用特別做甚麼運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消耗脂肪。 3. 有氧運動 長跑選手身上幾乎沒有多餘的皮下脂肪,有氧運動對於脂肪燃燒是非常有效果的!要讓脂肪可以燃燒,至少需要連續運動20分鐘才會有效果。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因為最近喉嚨左側邊喝水經過會疼,上網爬文可能是發炎或腫瘤, 所以開始戒菸,抽了快20年菸,第一次戒菸,快三天沒碰菸,純靠意志力自控,也有一堆戒斷症出現,請問 1.大概要多久戒斷症才能撐過去 2.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改善戒斷症狀 3.戒菸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困難可以提前準備來克服呢 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戒菸的原理是降低身體對尼古丁的需求量,同時有效地改善戒斷症狀!戒斷症狀可能持續二到四週,且可能同時產生一種或數種的戒斷症狀,雖然不容易控制,但是對身體無害。 2. 暫時離開有壓迫感的地方;改變想法,轉移注意力,想一些以往愉快的經驗;將全身肌肉繃緊後儘量完全放鬆,搭配深且慢的呼吸,重複交替數次後,可消除戒斷症狀。再者,使用健保戒菸門診,尋求戒菸醫師協助。 3. 規律的運動可以使腦內產生類似嗎啡的化學物質,使人情緒穩定,心情愉悅且有安定神經的功能。室內運動可從各式伸展體操開始,包括擴胸運動、伸展四肢、跳繩、打掃房間等等。有氧運動則能加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以上皆能有效為戒菸做準備!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肌少症衛教文章 ►http://bit.ly/2IS5xra

請問醫師 帶狀皰疹疫苗施打後 多久會產生防護效果?

依您描述的內容: 一般認為施打帶狀皰疹疫苗後2到4週會產生抗體,開始出現防護效果。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您好!請問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39需要吃藥嗎?或是飲食控制就可?

依您描述的內容: 低密度膽固醇的標準值,是依照風險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建議,健保給付降血脂藥物的門檻,也是依照這樣的準則。對於曾發生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以及曾接受心導管介入治療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治療的患者,應該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70 mg/dL以下;若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控制目標則是降到100mg/dL以下。 若沒有相關心血管疾病,則要考慮具有多少危險因子。危險因子定義包括高血壓、年齡、有早發性冠心病家族史、高密度膽固醇小於40 mg/dL和吸菸等。若有兩個以上危險因子,低密度膽固醇超過130 mg/dL便建議使用降血脂藥物治療。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我71歲, 常年有吃高血壓及攝護腺藥(不嚴重),最近喝水常嗆到,除了慢飲外是否有其他健康上的問題需要注意呢?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有兩個層面需要思考: 1. 嗆到時,會反射性猛力咳嗽,輕者可能會出現聲音沙啞,嚴重者可能會出現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最令人擔心的是,嚴重嗆傷的後遺症有吸入性肺炎和缺氧性腦病變。 2. 中老年人容易嗆到,引發咳嗽,這是逐漸老化的正常現象,但若經常吞嚥嗆到並伴有走路不穩、肢體退化無力、頭暈頭昏等神經學症狀,切莫以為是老了退化,應提高警覺,及早至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做進一步檢查。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請問醫師,一直以來我都有血壓偏低的現象,早上大約是91-65。請問低血壓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呢?平時照護上需要注意什麼或做什麼檢查治療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姿勢性低血壓:低血壓常見的形式,病人姿勢改變,如由坐或躺變成站立容易產生,可能只持續幾秒鐘到幾分鐘。餐後低血壓也屬於這類。 2. 血管迷走神經性低血壓:是自律神經失調的一種,尤其在久站後會出現不正常的血壓下降,在年輕人身上常見。 3. 因本身疾病而造成的低血壓,低血糖或糖尿病是最常見的因素;脫水、貧血造成的體循環減少也不少見;感染、嚴重過敏反應、心臟疾病也都可能。 當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過後,如有必要,則可安排抽血來排除代謝性、感染、或是貧血的問題。尿液分析、X光、心電圖等,都是基本的檢查。若懷疑是心臟系統疾病,可能會進一步安排24小時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若懷疑是神經系統疾病,則可以安排頸動脈超音波、腦部核磁共振等檢查。 血壓偏低的問題,首先要養成每日量血壓的習慣,以了解每天血壓的變化。建議先尋求醫師幫助來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問題,並檢視目前服用藥物的種類、劑量等,加強評估是否有造成低血壓的促發因子。若是體質性且有症狀的低血壓,飲食建議適當增加水分、鹽份、咖啡因的攝取,並注意足夠營養,可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尤其是體質虛弱者,更要保證攝取足夠的營養。此外,規律的運動(尤其是下肢運動)、使用彈性襪都可以幫助血壓的上升;日常生活也應注意姿勢的改變,以防止暈眩或跌倒的發生。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

想請問一下,今天做了個健檢報告出爐家醫科醫生說我大動脈血管有點鈣化;醫生說我每天要量血壓1個月後回診,我想請問在飲食上或者保健食品的食用有沒有方法靠吃的方法能改善這狀況。

依您描述的內容: 面對動脈硬化可以做的是: 戒菸 吸菸會破壞血管壁,甚至誘導平滑肌細胞的不正常增生,而戒菸可有效改善。 規律運動 規律運動可以直接或間接改善動脈粥狀硬化。 正確飲食 飲食熱量勿過高,若發現體重超過標準,應減少每日攝食總熱量。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經由血糖控制,確實可以減緩動脈粥狀硬化的進展,以及降低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控制血壓 高血壓患者經常會併發動脈粥狀硬化,所以必須積極的控制血壓,飲食方面可以採取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的得舒飲食(低脂、低飽和脂肪、低膽固醇、高膳食纖維、含有鎂鉀鈣等電解質與蛋白質的食物),類似衛生福利部建議的6大類食物,包含全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脫脂或低脂奶類、高蛋白質類、油脂及堅果類等。 控制血脂 高血脂是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血中膽固醇愈高,造成動脈粥狀硬化進而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機率也愈高。初期高血脂的控制可藉由運動和飲食(低脂、低膽固醇)來達成,如果血脂數值居高不下,可能就需要使用藥物來控制。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我有有中度脂肪肝,想請問為何三酸甘油脂降了,但膽固醇卻高了?上次量膽固醇156, 三酸甘油酯96 ,這次膽固醇162, 三酸甘油酯64。需要注意什麼嗎?或該如何調整飲食呢?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目前檢驗數值正常,毋需過度擔心!可能原因是高密度膽固醇或低密度膽固醇數值變化所導致 (三酸甘油脂數值除以5,加上高、低密度膽固醇,大致等於總膽固醇數值)。但要提醒的是: 三酸甘油脂大多由肝臟製造,跟低密度膽固醇不同的是,飲食牽動體內三酸甘油脂的多寡。經常吃精緻甜食、肉皮、海鮮、大量澱粉類和高鹽、油炸類的食物,都容易使三酸甘油脂增加,加速把高密度膽固醇代謝出體外,如果想留住好的膽固醇,建議少吃上述食物,並且多喝水。 美國農業部2015年發表研究,低密度膽固醇與飲食的關係不大,若從改變飲食這單一因素就想降低壞的膽固醇,恐怕效果有限。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請問,原本長期血壓都120左右,有在吃血壓藥。前天降到98,昨天量又都正常,今天量又下降到99,人一樣沒有不舒服,請問有需要注意什麼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身體若沒有任何不舒服的問題,我建議再觀察兩週,早晚各量測一次血壓並紀錄之,回診與您的血壓用藥處方醫師討論,可能可以調整用藥或進一步檢查血壓波動大的原因。 年齡少於50歲的病人,血壓目標建議控制在120/80 mmHg以內(以目前流病資料顯示血壓高於此目標皆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若同時有其他慢性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糖尿病等問題的病人,收縮壓目標可上調至130 mmHg以內。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

醫師您好 最近搬來新室友,因廁所是共用的,性生活非常混亂,如若同用一間衛浴空間(洗澡衛浴設備、沐浴乳、洗髮精、及我和其他室友最擔心的「坐式馬桶」) 有可能被感染什麼疾病嗎? 我可以儘量做什麼樣的防護措施呢,任何方法都行,請麻煩醫生儘量提供各種建議了(目前跟朋友討論的結果是每次上廁所前都噴酒精,請問這樣是否有效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使用坐式馬桶,並沒有那麼容易被傳染: 1. 寄生蟲與黴菌: 生命力強的寄生蟲(如陰蝨、疥蟲)及無所不在的黴菌(如股癬、體癬),理論上比較可能存活在馬桶座上,並且傳染給下一位使用者,但臨床上幾乎沒有見過這樣的病例。 2. 前一位使用者身上活躍的病毒: 如果前一位馬桶使用者尿液中有病毒(如疱疹、菜花、愛滋病),且病毒正處於活動期,當下一位使用者沾到前一位的尿液,理論上有可能被傳染,但實際上也沒有發生過。 3. 由細菌引起的疾病: 由細菌所引起的淋病、梅毒等,傳染途徑是性行為及皮膚直接接觸,坐馬桶座與性行為無關,也沒有直接接觸到他人皮膚,得到這些疾病的機率更是非常的低。 4. 噴酒精基本上是有幫助!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