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醫師膽固醇太高怎麼辦?生活要怎麼調整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人體內的膽固醇約三分之二由肝臟製造,另外三分之一則由飲食中攝取得來。假設你血中膽固醇值為240毫克(每100毫升中),那麼其中160毫克是體內自行合成,80毫克是來自食物。所以如果你經常吃膽固醇過高食物,例如內臟、有殼海鮮等,即使在肝臟完全罷工不製造的狀況下,你的值還是會過高。所以避免經常吃含量過高的食物是預防的第一步。第一部 拒絕油膩膩 油膩食物不但會讓血脂升高,還會使你變胖喔!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控制油脂攝取量。 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 少吃豬皮、雞皮、鴨皮、魚皮、肥肉及奶油等 第二部 炒菜有秘方 換料不換美味,主婦做菜時,可以改變烹調習慣或是用油方式,簡簡單單就能做出一首既好吃又健康的菜餚。 炒菜用油最好用不飽和脂肪酸高的植物油(如橄欖油、花生油、菜籽油等) ,少用飽和脂肪酸高的動物油(如奶油,牛油,豬油等) ,而且不要為了省小錢使用回鍋油,因為這對健康是一種傷害。 多採用清蒸、水煮、涼拌、燒烤或清燉等方式烹飪食物,完全不影響菜色多樣化的原則。 第三部 再見膽固醇 長期攝取高膽固醇食物,容易成為高血脂患者,平時飲食習慣應盡量減少攝取高膽固醇食物。 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包括:內臟(腦、肝、腰子等) 、蟹黃、蝦卵、魚卵、蛋黃或牛油製成的麵包、蛋黃酥或餅乾等,若血膽固醇過高,則每週以不超過攝取3個蛋黃為原則。 肉類宜多選用魚類及去皮家禽。且應盡量減少羊、牛、豬等脂肪含量高的肉類。每餐亦可搭配豆製食品食用。 第四部 我愛高纖 高纖維食物含飽和脂肪酸低,且可在腸道結合膽固醇,減少其吸收。多食用高纖維食物對健康很有幫助。 高纖維食物包括: 五榖根莖類(如糙米、燕麥、玉米、胚芽米、全麥麵包、薏仁等)。 未加工的豆類(黃豆、紅豆、綠豆等)。 各類蔬菜(如葉菜類、竹筍、四季豆、紅蘿蔔、蒟蒻等)。 各類水果(如葡萄柚、柳橙、梨、番石榴等)。 第五部 少乾杯 酒饕客可要特別注意,別以為自己目前身體強壯,有事沒事就多喝兩杯,長期下來可是會影響身體的喔!任何人都應盡量少喝酒,尤其是三酸甘油脂過高者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吉安醫院副院長 家醫科 主治醫師 鄭崇佑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看看別人都問什麼

您好,想請問,我每次在醫院量的血壓都很高(170-180)在家裡量比較低(130-140) 請問落差這麼大正常嗎?要以何者為主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您的情形是所謂的白袍高血壓,屬於假性高血壓的一種;正確的血壓測量仍是以居家測量為主! 白袍高血壓是一種功能性高血壓,當在醫院裡或是在診間測量血壓,都會發生血壓偏高的狀況,但是只要離開醫院或是回到家裡,血壓值又恢復正常。主要原因是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升高;除此之外,有些人一進到醫院就急著量血壓,身體尚未從活動狀態中恢復,因此量出來的血壓自然也是偏高的。台灣高血壓學會建議民眾在家應採用722的量血壓原則,也就是每週量「7天」,每天量「2次」起床睡前各一次,每次量「2遍」取平均值,且在剛買血壓計時,左右手各量數次,取血壓高的那隻手做為未來量測的手。 因此,建議您使用722量血壓原則在家裡記錄兩週,再將您的血壓紀錄結果和家庭醫師討論,這樣才安心喔!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麻疹衛教文章 ►http://bit.ly/2SsdELS

醫師你好,我最近做了勞工健康檢查,檢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無數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8,想了解怎麼會落差這麼兩極?我的飲食、生活習慣有什麼需要改善的嗎?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1、限制飲酒,尤其是啤酒。 2、蛋黃每天不要超過2個,動物內臟、雞皮、肥肉及魚蛋、蟹黃等少吃。 3、選用低脂、脫脂牛奶,煎炸食品、動物性油脂少吃,選擇易消化而膽固醇含量較低之油脂,避開氫化植物油,氫化植物油又名酥油、乳瑪琳、植物性奶油。 5、選擇植物性蛋白質如豆類,或魚肉、雞肉等蛋白質含量高而脂肪含量較低的肉類。 6、每天食用新鮮五色蔬菜500克。它們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膳食纖維也能減少膽固醇的吸收、加速膽固醇排泄,降低血脂。 7、每天所攝入的總熱量要限制。山藥、白薯、芋頭等,要與主食米、麵粉調換吃,少吃甜食、含糖飲料等。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請教醫師: 1.如何判定地中海型貧血? 2.如何區分地中海型貧血和缺鐵性貧血? 3.地中海型貧血需要做治療嗎? 4.地中海型貧血的檢查和治療是要掛哪一科? 5.地中海型貧血需要抽血檢查的相關項目有哪些? 6.地中海型貧血的人的肝腎脾胰臟等器官,會受影響嗎? 平常需要注意什麼? 以上三個問題,請相關的專業醫師幫我解答,感謝您!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地中海型貧血是因為血色素中的血球蛋白鍊合成缺陷所引起的先天性紅血球病變,貧血的原因主要由於溶血,此溶血發生於骨髓或脾臟。所謂重型地中海型貧血患者,往往在嬰兒期即逐漸發生症狀,蒼白、黃疸、肝脾腫大甚至造成腹部隆起及骨骼變形,生長發育遲緩。中型地中海型貧血者,血色素多維持在六至九間,平時較不需依賴規則性輸血來維持。輕型地中海型貧血者臨床上常不易被發覺,日常生活幾乎完全不影響。 2. 地中海型貧血不論為甲型或乙型,都會危及孕婦或胎兒的生命及健康,婚前或懷孕時接受地中海型貧血帶因者的篩檢,十分重要。 3. 建議至血液腫瘤科或家庭醫學科就診。 缺鐵性貧血是因缺乏鐵質而造成血紅素的合成有缺陷,使得血液中紅血球內的血色素減少。造成缺鐵性貧血原因有可能是:   1. 血液的流失,血液可以從胃腸道、泌尿道、生殖道等地方流失,血液的流失可以是看得到的如血便、黑便、血尿等,也可以是看不到的,必須加以檢測。   2. 鐵質吸收的減少,此發生於長期吃素者或因胃切除、乳糜瀉或胃酸缺乏等病人,由於食物中含鐵質不足或鐵質吸收減少而引起缺鐵性貧血症。   3. 懷孕授乳時發育中的小孩 ,因鐵質需求量增加而引起。   缺鐵性貧血的診斷只是一種症候群,並非最後的診斷,因此當一個人得到缺鐵性貧血時,一定要仔細尋找發生缺鐵性貧血的可能原因,方能對症治療。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鄭醫師您好,感謝您關於骨鬆的回覆。因我有蟹足腫體質,後來是選擇注射「骨力強」,但有醫師說會造成「非典型骨折」,請問可以如何避免呢? 非常感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骨質疏鬆症是老人必然罹患的疾患,老人脊椎、髖部或腕部骨折越來越多。由於骨質疏鬆導致的骨折併發症會造成疼痛、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甚至臥床死亡,因此骨質疏鬆症一直都是老人重要的健康議題。目前骨質疏鬆症治療藥物最為普遍使用的為雙磷酸鹽類,可增加骨質密度以降低脊椎和髖部骨折發生率。 雙磷酸鹽類藥物雖然可提升骨質密度,但會減緩骨代謝及重塑作用,可能阻礙微小骨骼創傷的修補機制,反而弱化骨骼結構強度。長期使用的病患可能會發生十分罕見的非典型股骨骨折,機率約10萬分之1。 研究指出,長期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5年以上可考慮暫時停用藥物以降低非典型骨折風險;屬於輕中度骨折風險之骨質疏鬆症患者,若已接受超過5年的治療,經評估骨質密度回升可以停藥;若屬於高度骨折風險患者,則是建議更換藥物種類繼續治療。 骨力強是雙磷酸鹽的藥物,使用三到五年後就要評估 雙磷酸鹽類藥物雖可大幅降低骨鬆骨折風險,但長期服用超過5年使骨質變脆,反而會有非典型股骨骨折的風險,患者有鼠蹊部或大腿疼痛,X光可見股骨有「鳥嘴狀」皮層增厚,甚至可見到骨折裂痕。 整體來說,骨質疏鬆治療用藥其安全性經文獻證實是屬相對安全的,可以有效降低骨折發生率,並且減少死亡與失能。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吉安醫院副院長 家醫科 主治醫師 鄭崇佑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BeUpSb 帶狀皰疹衛教文章 ►http://bit.ly/2MOjFA8

醫師您好,我媽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患者,想請問醫生,平常飲食部分,有哪些是避免或補充攝取的?還有哪些活動能幫助她在寒冬不要感到那麼疼痛。平時熱敷能舒緩疼痛嗎?謝謝您

依您描述的內容: 關於飲食方面: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合理搭配飲食的基礎上應遵循高蛋白、高維生素、低脂肪的飲食原則。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主要有蛋奶類、大豆類、乾果類和肉類;高維生素的食物則是指新鮮的蔬菜和水果。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發病時,代表著骨骼中鈣質已經出現透支,並有伴隨骨質疏鬆的危險。因此,日常飲食中還需補鈣。除了乳製品、豆製品、瘦肉中富含鈣質外,芹菜、胡蘿蔔、黑木耳、蘑菇等蔬菜也含有大量鈣,可以搭配食用。 關於運動、保養和作息方面: (1)休息:日常活動或工作當中,每小時至少應休息十分鐘;每日睡眠至少八小時。 (2)運動治療:包括主動及輔助性關節運動,如游泳、騎腳踏車、園藝、編織等。在溫水池中進行運動治療,可改善關節活動度、肌力及耐力、效果特別好。 (3)熱療與冷療:熱療可以減輕疼痛並使關節活動更容易;濕熱治療又比乾熱治療有效。冷療可暫時止痛及降低肌肉痙攣,在運動前以冷敷袋治療疼痛關節,可使運動治療更易進行。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

您好,想請問我平常抽血檢查指數都無異狀,但偶爾爾會出現低血糖的症狀,需要注意什麼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幾乎都是降血糖藥物造成的,尤其是胰島素和促進胰島素分泌的口服降血糖藥,常見的發生原因如下: 1. 活動量增加,但沒有降低胰島素的用量或增加食物的攝取 2. 吃的太少但沒有減少胰島素的劑量 3. 空腹時間過長,三餐不定時 4. 空腹時喝太多酒 非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多發生在住院病人,常見因為心臟衰竭、腎臟衰竭、肝臟衰竭、敗血症等重症所造成。最後,健康的成人若符合低血糖的正式定義:病人的症狀和表徵符合低血糖、抽血檢查的數值符合低血糖、血糖回升後,病人的症狀和表徵也恢復,就要懷疑是否內源性胰島素分泌過多,進一步接受檢查。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

醫師你好,想請問已經連續發燒四天,都有按時吃藥,目前雖然沒有發燒了,但卻一直盜汗,睡一睡背後整片濕的,請問盜汗問題在照護上需要注意什麼呢?謝謝你

依您描述的內容: 幾個常見的盜汗原因如下: 1.更年期,盜汗可能是夜間潮熱。 2.藥物,部份抗憂鬱、抗精神疾病的藥物,甚至是阿斯匹靈會引起盜汗。 3.癌症,癌症引起的盜汗症狀通常伴隨著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和發燒,例如淋巴癌。 4.感染,愛滋病、結核菌感染、膿瘍,心內膜炎或骨髓炎也常引起盜汗。 5.壓力,壓力或自律神經失調可能會導致夜間出汗。 6.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或其他睡眠障礙可能會導致盜汗,睡眠障礙的症狀包括突然驚醒、喘氣或感到窒息,白天嗜睡和高血壓等。  7.低血糖,低血糖發生時會引起出汗,糖尿病患者會因為低血糖在夜間出現盜汗情形。  推斷您的症狀,可能是急性感染後的相關症狀或藥物所引起的副作用,建議密切紀錄睡前和起床時的核心體溫,並留意是否出現其他身體不適的問題,再和醫師討論,確認您的用藥是否會造成夜間出汗的症狀。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

請問醫師,一直以來我都有血壓偏低的現象,早上大約是91-65。請問低血壓的可能原因有哪些呢?平時照護上需要注意什麼或做什麼檢查治療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姿勢性低血壓:低血壓常見的形式,病人姿勢改變,如由坐或躺變成站立容易產生,可能只持續幾秒鐘到幾分鐘。餐後低血壓也屬於這類。 2. 血管迷走神經性低血壓:是自律神經失調的一種,尤其在久站後會出現不正常的血壓下降,在年輕人身上常見。 3. 因本身疾病而造成的低血壓,低血糖或糖尿病是最常見的因素;脫水、貧血造成的體循環減少也不少見;感染、嚴重過敏反應、心臟疾病也都可能。 當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過後,如有必要,則可安排抽血來排除代謝性、感染、或是貧血的問題。尿液分析、X光、心電圖等,都是基本的檢查。若懷疑是心臟系統疾病,可能會進一步安排24小時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若懷疑是神經系統疾病,則可以安排頸動脈超音波、腦部核磁共振等檢查。 血壓偏低的問題,首先要養成每日量血壓的習慣,以了解每天血壓的變化。建議先尋求醫師幫助來排除器質性疾病的問題,並檢視目前服用藥物的種類、劑量等,加強評估是否有造成低血壓的促發因子。若是體質性且有症狀的低血壓,飲食建議適當增加水分、鹽份、咖啡因的攝取,並注意足夠營養,可進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尤其是體質虛弱者,更要保證攝取足夠的營養。此外,規律的運動(尤其是下肢運動)、使用彈性襪都可以幫助血壓的上升;日常生活也應注意姿勢的改變,以防止暈眩或跌倒的發生。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

醫師好,昨天因故在醫院接受靜脈注射點滴,點滴管不小心被護理師弄到地上,她就排出一些點滴的液體,消毒管子的尾端,再接上留在我手上的點滴軟針。 但我發現莫約有2cm左右的空氣被打入血管中,因為管子中看得出來有段非液體顏色,當下忘記起護理師處理。 請問2cm的空氣打入靜脈中可能會有什麼狀況呢?需要注意什麼或之後做什麼檢查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從醫學角度來說,一個正常成年人的血液中進入10毫 升以下的空氣是沒有任何危險的,自身是可以清除的,空氣進入血液循環的後果取決於進入的速度和氣體量。少量氣體進入可溶解於血液內,不會發生氣體栓塞。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

醫師您好,請問手上長疣,摸到身體其他部位如肚子,也會長疣嗎? 男生會有可能得hpv 嗎? 要去打疫苗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皮膚病毒疣是因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所引起的,HPV大約有170種不同的亞型,不同部位的疣,有不同常見的HPV亞型,身體各部位都可能出現。 超過40種HPV亞型可能感染肛門及外生殖器黏膜,其中約有15種亞型已被證實和癌症發生有相關性,HPV 16、18型是致癌性HPV中最常造成感染的,而HPV 6、11型雖然不是致癌性HPV,但在臨床上造成90%的生殖器部位尖形濕疣!目前9-26歲男生可以接種嘉喜(四價)疫苗,預防人類乳突病毒第6與11型所引起的生殖器疣(俗稱菜花)。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麻疹衛教文章 ►http://bit.ly/2SsdELS

您好,想請問腿部常常一整天下來到晚上會水腫,可以如何改善呢? 如果要用刮痧的方式改善,方向應該由上而下、還是由下而上呢 ?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睡前腳下墊枕頭或靠牆抬腳,擺在比心臟高的位置,維持5~10分鐘。 2. 按摩能促進周邊循環與組織液回流,減少腫脹。以上兩點雖能即時見效,但也較難維持,當作息不變、循環依然很差時,就會慢慢腫回來。 3. 透過泡熱水讓雙腿升溫,會讓局部微血管擴張、促進循環,雖沒辦法立即看出消腫效果,但長期泡澡會調整末梢循環,當循環變好,也就不容易水腫。 4. 運動是最好的消腫法,因為肌肉就像人體幫浦,隨著肌肉收縮、放鬆,會擠壓下肢血液回流。 5. 運動貼布(肌內效貼布)貼完當下無法立即見效,但隔幾個鐘頭或一兩天就有效果,不過撕掉後會慢慢腫回去,所以建議搭配運動、伸展,效果會更好。 一般人如果沒有水腫問題,大多採用正統的刮痧方法調理身體,正統刮法是依照經絡的運行方向而刮。但倘若是有腿部水腫的問題,則通通建議由下往上刮,就像我們在按摩腿部一樣,較能夠放鬆腿部肌肉和排除水份。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 http://bit.ly/2vlkREB

醫師您好,我想請問有關車禍擦傷的問題,因為我有傷到真皮的部分,想知道傷口照護需要注意什麼呢?發生什麼情況就需要再複診檢查傷口?

依您描述的內容: 若是想要傷口快點好,可用創傷用敷材取代紗布,創傷用敷材常用於治療褥瘡,成分包括hydrocolloid、alginate等。它可保持傷口濕潤、促進細胞成長因子的作用,不會附著在傷口上,也不會接觸空氣,所以不會造成傷口的疼痛。 必須留意可能的感染症狀,傷口一天沒癒合,感染的風險就高。若傷口未穩定癒合,或出現發紅、流膿、發熱或腫脹等症狀,請立刻就醫。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

您好,請問低密度膽固醇154算是過高了嗎?須要吃藥嗎?要降至多少才算正常?有此一說低密度膽固醇不能過低,否則抵抗力降低還易罹癌症,請問是正確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低密度膽固醇的標準值,是依照風險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建議,健保給付降血脂藥物的門檻,也是依照這樣的準則。對於曾發生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以及曾接受心導管介入治療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治療的患者,應該將低密度膽固醇控制在70 mg/dL以下;若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控制目標則是降到100mg/dL以下。 若沒有相關心血管疾病,則要考慮具有多少危險因子。危險因子定義包括高血壓、年齡、有早發性冠心病家族史、高密度膽固醇小於40 mg/dL和吸菸等。若有兩個以上危險因子,低密度膽固醇超過130 mg/dL便建議使用降血脂藥物治療。 膽固醇是人體細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合成腎上腺素、性荷爾蒙的主要原料。有它才能保護紅血球、血管、器官等身體構造,過低時體內細胞可能提早衰老而誘發許多問題,包括免疫力下降、提高罹癌機會;同時也會使腦部提早老化,甚至罹患失智症。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我7/9打過敏針至今,有做熱敷跟按摩,,皮膚輕撫過沒有腫塊跟瘀青,但還是會瘀青痛感。想請問一般打過敏針後的副作用會持續多久呢?若持續有感該怎麼照護或需要做何檢查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一般來說,打針後注射部位的副作用反應,可用冰敷、熱敷、輕揉的方式緩解消除。打針後1-2天內,注射部位紅、腫、脹、痛、麻,建議先進行冰敷。第3天起,症狀未減退,則需進行熱敷與輕揉。注射後超過10~14天,仍瘀青疼痛,如同您的情形,我建議返院就醫,請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凝血功能或發炎反應等!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