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想請問針對第一型糖尿病小孩低密膽固醇過高,平常飲食需注意什麼呢? 一周約外食3次,其餘時間都自己煮,使用橄欖油,苦茶油. 炸物,零食一周約1次,肉湯是否不能喝呢? 小孩不挑食,蔬菜水果每天都有吃.運動及水份也充足.希望能找出盲點.謝謝您. 。 想請問針對第一型糖尿病小孩低密膽固醇過高,平常飲食需注意什麼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我覺得您對孩子的生活操作已經做的很好,只要血糖控制和理想體重皆已達標,請繼續保持高纖維和低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在下次回診時和醫師討論一下膽固醇分型(高密度膽固醇是否足夠),只要沒有嚴重異常,便毋須過度擔心,當然仍須維持適當的運動和充足的睡眠,辛苦了!加油 1. 持續血糖控制和維持理想體重。 2. 控制油脂攝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及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 3. 常選用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豆類,蔬菜、水果及全縠類。 4. 盡量少吃含反式脂肪食品,如:薯條、炸雞、爆米花、鮮奶油蛋糕、鳳梨酥、酥皮、奶精等。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看看別人都問什麼

醫師您好,今年我的體檢EB病毒值0.96,去年0.71。請問數值升高我需要注意什麼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一般成人大都接觸過EB病毒,血中的抗體也多半呈現陽性反應,雖然病毒抗體呈現陽性比起呈現陰性的人,未來得鼻咽癌的比例較高,但整體來說,檢查出陽性的人真正罹患鼻咽癌的人不到百分之一,所以此種指數只能做參考,並不代表一定得了鼻咽癌,若臨床上有所懷疑,出現下述四類症狀,則應接受鼻咽鏡檢查並持續追蹤。 鼻咽癌的初期症狀大致分為四類: 第一是頸部症狀,第二是鼻部症狀,第三是耳部症狀,第四是神經症狀。 鼻咽癌初期的表徵大都是出現於頸部以上之淋巴腺腫大,約有70%的病人可以見到;耳部的症狀常會出現的是單側耳悶塞、耳鳴以及聽力障礙等;至於鼻部的症狀則常見晨起後咳痰中帶有血絲或者是鼻涕中帶有血絲等;最後神經方面的症狀主要是以第五、六對腦神經最容易被侵犯,而其引發的臨床症狀為半邊臉麻、複視等。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您好,想請問針對第一型糖尿病小孩低密膽固醇過高,平常飲食需注意什麼呢? 一周約外食3次,其餘時間都自己煮,使用橄欖油,苦茶油. 炸物,零食一周約1次,肉湯是否不能喝呢? 小孩不挑食,蔬菜水果每天都有吃.運動及水份也充足.希望能找出盲點.謝謝您. 。 想請問針對第一型糖尿病小孩低密膽固醇過高,平常飲食需注意什麼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我覺得您對孩子的生活操作已經做的很好,只要血糖控制和理想體重皆已達標,請繼續保持高纖維和低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在下次回診時和醫師討論一下膽固醇分型(高密度膽固醇是否足夠),只要沒有嚴重異常,便毋須過度擔心,當然仍須維持適當的運動和充足的睡眠,辛苦了!加油 1. 持續血糖控制和維持理想體重。 2. 控制油脂攝取量,少吃油炸、油煎或油酥的食物,及豬皮、雞皮、鴨皮、魚皮等。 3. 常選用富含纖維質的食物,如:未加工的豆類,蔬菜、水果及全縠類。 4. 盡量少吃含反式脂肪食品,如:薯條、炸雞、爆米花、鮮奶油蛋糕、鳳梨酥、酥皮、奶精等。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我平時飲食清淡,少油、少鹽、少少醣、少少糖,幾乎每天都會運動,伸展+腹肌練習的類仰臥起坐、負重深蹲半小時、核心機練習半小時+踩腳踏車半小時等。以前的我很胖,最重到68kg這4年來清淡飲食後才瘦下來到 39,應該沒有代謝症候群,但皮下脂肪為何仍有20?該如何才能減少皮下脂肪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飲食調整 多攝取維他命B群及礦物質,可以幫助脂肪燃燒!良好的油脂是可以幫助減脂的,不好的油脂就像是炸過東西的油或是精緻沙拉油、奶油等容易結塊的油都是會造成肥胖的油品。選擇未經過太多加工的自然食物,通常升糖指數都較低,例如全穀食物、綠色蔬菜、豆類等。 2. 肌肉訓練 先做肌肉訓練再做有氧運動,會提高脂肪的燃燒率!肌肉訓練後身體的新陳代謝會比平常來的快,所以在訓練後不用特別做甚麼運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消耗脂肪。 3. 有氧運動 長跑選手身上幾乎沒有多餘的皮下脂肪,有氧運動對於脂肪燃燒是非常有效果的!要讓脂肪可以燃燒,至少需要連續運動20分鐘才會有效果。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請問糖尿病末梢神經循環不好,容易手腳冰冷,可以怎麼做來改善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糖尿病併發周邊血管阻塞時,手腳可能會有蒼白、發紫、冰涼、無力等症狀!提供以下方法給大家參考: 1. 適當保暖 氣溫及環境的溫度會影響血管收縮,適當地保暖可以讓血管擴張而減少冰冷的感覺,棉質手套和襪子尤其重要,但避免選擇過緊的襪子,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2. 避免熱傷害 許多人會使用熱水泡腳或熱水袋、熱水墊、電暖器烘烤來促進血液循環,但由於糖尿病患者容易有周邊感覺異常的問題,因此使用加熱的產品會有燙傷的疑慮,應儘量避免使用。 3. 正確坐姿 避免兩腿交叉於膝蓋、翹腳或盤腿而坐。 4. 加強運動促進循環 多做手指、腳趾伸展運動或局部肌肉的按摩,有助於肌肉組織放鬆和促進血液循環。 5. 減少危險因子 (1) 戒菸 (2) 穩定控制血糖、血壓、血脂肪 (3) 維持理想體重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請問醫師 帶狀皰疹疫苗施打後 多久會產生防護效果?

依您描述的內容: 一般認為施打帶狀皰疹疫苗後2到4週會產生抗體,開始出現防護效果。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醫師您好,我是過敏體質的人,鼻子容易過敏,眼睛也有過敏性結膜炎。我這幾天在做些健身操運動時都會打哈欠還會流眼淚,但做完運動精神會比較好,晚上也會比較好睡。 想請問醫師為何運動時會打哈欠呢?代表我身體還是很疲勞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打哈欠是因為腦部缺氧所造成的,但同時打哈欠也是一種增加大腦血氧含量的短暫自我保護,所以日常的打哈欠其實是一個好的現象,而腦內缺氧的主要原因就是疲勞、睡眠不足等,打完哈欠可以提神。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麻疹疫苗衛教文章 ►http://bit.ly/2SsdELS

請問,抗磷脂指數是0.47 ,在飲食、保健上可以做什麼來改善嗎?或可以如何治療嗎?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抗磷脂症候群不論原發或繼發,在台灣並非少見,此群病患在臨床上可能會有一再流產、動脈或靜脈發生血栓、血小板減少等問題。 需要注意的有: 1. 預防動脈硬化及高血壓 戒煙、降血脂、減重、減鹽、適量運動、生活步調之調適等皆為必要。 2. 血栓之治療 控制血脂肪,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藥,為絕對必 要!並與醫師討論抗血栓藥物之使用。 3. 流產之防止 僅有抗磷脂抗体之孕婦,並不需要特別治療,有時僅服用低劑量之阿司匹靈即可。 4. 血小板減少之治療 抗磷脂症候群之血小板減少,除非合併其他因素,出血極為少見,但仍須謹慎追蹤評估。 5. 慎防猝變性抗磷脂症候群之發生 有少數具有高抗磷脂抗體或狼瘡制凝素之病患,可突發廣泛之血管栓塞,死亡率極高,緊急血漿置換及抗凝劑之使用才能救命。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您好,想請問腿部常常一整天下來到晚上會水腫,可以如何改善呢? 如果要用刮痧的方式改善,方向應該由上而下、還是由下而上呢 ?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1. 睡前腳下墊枕頭或靠牆抬腳,擺在比心臟高的位置,維持5~10分鐘。 2. 按摩能促進周邊循環與組織液回流,減少腫脹。以上兩點雖能即時見效,但也較難維持,當作息不變、循環依然很差時,就會慢慢腫回來。 3. 透過泡熱水讓雙腿升溫,會讓局部微血管擴張、促進循環,雖沒辦法立即看出消腫效果,但長期泡澡會調整末梢循環,當循環變好,也就不容易水腫。 4. 運動是最好的消腫法,因為肌肉就像人體幫浦,隨著肌肉收縮、放鬆,會擠壓下肢血液回流。 5. 運動貼布(肌內效貼布)貼完當下無法立即見效,但隔幾個鐘頭或一兩天就有效果,不過撕掉後會慢慢腫回去,所以建議搭配運動、伸展,效果會更好。 一般人如果沒有水腫問題,大多採用正統的刮痧方法調理身體,正統刮法是依照經絡的運行方向而刮。但倘若是有腿部水腫的問題,則通通建議由下往上刮,就像我們在按摩腿部一樣,較能夠放鬆腿部肌肉和排除水份。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 http://bit.ly/2vlkREB

請問帶狀性皰疹的皮蛇、皰疹己經在結痂了,還需要再繼續到診所拿藥嗎?如何才能確定已經完全痊癒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目前有一種專門對付帶狀疱疹病毒的口服藥Acyclovir(艾塞可威),能減輕疱疹的症狀,不過醫生提醒得把握時機吃才會有效。 這種口服藥無法清除病毒,只能趁病毒還在發作時,阻止病毒持續繁殖、擴散,以減少神經被破壞的程度跟水泡的範圍。因此要在病毒剛跑出來的時候吃,大約是疱疹開始冒出的5天之內,效果最好。 若超過關鍵期,即使吃藥也沒有幫助,「因為病毒已經打完仗了,接下來就只剩凌亂的戰場,重點就是要修復清理善後,也就是把傷口照顧好,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吉安醫院副院長 家醫科 主治醫師 鄭崇佑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BeUpSb 衛教文章 ► http://bit.ly/2MOjFA8

醫師您好,我有有中度脂肪肝,想請問為何三酸甘油脂降了,但膽固醇卻高了?上次量膽固醇156, 三酸甘油酯96 ,這次膽固醇162, 三酸甘油酯64。需要注意什麼嗎?或該如何調整飲食呢?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目前檢驗數值正常,毋需過度擔心!可能原因是高密度膽固醇或低密度膽固醇數值變化所導致 (三酸甘油脂數值除以5,加上高、低密度膽固醇,大致等於總膽固醇數值)。但要提醒的是: 三酸甘油脂大多由肝臟製造,跟低密度膽固醇不同的是,飲食牽動體內三酸甘油脂的多寡。經常吃精緻甜食、肉皮、海鮮、大量澱粉類和高鹽、油炸類的食物,都容易使三酸甘油脂增加,加速把高密度膽固醇代謝出體外,如果想留住好的膽固醇,建議少吃上述食物,並且多喝水。 美國農業部2015年發表研究,低密度膽固醇與飲食的關係不大,若從改變飲食這單一因素就想降低壞的膽固醇,恐怕效果有限。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請問一下我前陣子抽血檢查,結果飯前血糖108有點高,醫生說飲食控制就好,那我該注意血糖的什麼變化,或什麼症狀,才能避免得到糖尿病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目前是屬於糖尿病前期的階段,不到診斷為糖尿病的標準,但血糖調節的功能已經出現異常。此時採取健康生活型態:積極的飲食、運動及體重控制,血糖是有機會回復正常的,但必須定期接受血液檢查,因為血糖異常不易察覺。等到出現「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等三多一少的症狀,身體已經處在高血糖的狀態好一陣子了。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

不好意思,請問白血球偏高需要注意什麼呢?因為學校健康檢查從國中開始到大學,我的健康檢查白血球都偏高,但是都沒有到紅色警戒,就是都偏高一點點,需要做什麼進一步檢查嗎?備註欄上面也都沒有要我去檢查,所以想問問看。

依您描述的內容: 白血球指數常可因身體當時的狀況而有波動性的變化,例如感染發炎、壓力、重大刺激和創傷,某些化學物品或類固醇藥物、出血等,我們稱白血球過高,若只是稍微偏高,可再觀察,注意身體有無不適症狀,定期血液追縱即可。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 麻疹衛教文章 ►http://bit.ly/2SsdELS

醫師您好,我長期胸悶胸痛,檢查心電圖並無異樣,請問什麼原因造成胸悶胸痛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肺臟疾病:例如氣胸、氣喘,或是肺動脈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引發之肋膜性胸痛等。 心臟疾病:例如冠狀動脈心臟病、心律不整、心包膜發炎引發的尖銳性胸痛等。 心理疾病:例如壓力大、自律神經失調、容易緊張、過度換氣症候群等。 非典型胸痛: 1. 胃食道逆流伴隨有噁心、嘔吐、酸水逆流、胸口灼熱感。 2. 更年期婦女因為荷爾蒙的變化,也可能出現胸悶痛的症狀。 3. 胸痛發作時如果有特定的壓痛點,大多為過度運動或外傷引起之肌肉筋膜發炎。 4. 胸痛如刀割,疼痛難耐且後續發生疼痛性水泡結痂者,則為帶狀皰疹引發的胸痛。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東元綜合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http://bit.ly/2uUM3sQ 血糖控制衛教文章 http://bit.ly/2vlkREB

醫師您好, 1.請問如果B肝抗原及抗體都是陰性 一定要去施打疫苗嗎 2.血中磷指數高於正常值的話容易造成什麼影響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一般來說,沒有B肝抗體,就有被B肝病毒感染的風險,若不想冒險,或是有較高的感染風險者,可自行選擇施打疫苗。 B肝主要傳染途徑是血液、體液和性行為,高危險群包括:血液透析病患、器官移植病患、接受血液製劑治療者、免疫不全者、多重性伴侶、注射藥癮者、同住者或性伴侶為B型肝炎帶原者,以及可能接觸血液的醫療、救護工作者。 磷是經由腎臟排泄,若是因為腎臟衰竭磷便無法排泄,過高的血磷會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的風險! 另一方面,過高的血磷會使血清鈣降低,低血鈣會導致抽筋、心率不整及低血壓等問題,長期的低血鈣會刺激副甲狀腺細胞,久而久之就產生所謂的副甲狀腺功能亢進,這時會有骨頭疼動、骨折、皮膚發癢等症狀,進而併發軟組織或血管鈣化、甚至死亡。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新竹東元醫院 家庭醫學科 主治醫師 黃彗倫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UM3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