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您好 請問每次蹲或坐下時,膝蓋都會有聲音(蟋囌聲)但不會痛,是關節退化嗎? 如果有關節退化情形,還能爬山騎車或健走?或有其他注意事項,謝謝你

依您描述的內容: 膝關節在蹲下或比較大幅度的彎曲時會產生聲響,但不會疼痛,通常是關節內氣泡或是肌腱卡頓引起的,就像有些人彎曲手指關節會有喀喀聲一樣,只要不影響活動就不需特別處理,不需要太緊張。至於關節退化後是否還可以從事爬山健走等活動,原則上只要不是非常嚴重的退化變形,一般都還是可以經過適當的復健調整後再來從事這些運動,不過受傷的風險相對比較高一些,肌力的訓練對於關節的保護也很重要,要特別注意。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大千綜合醫院 骨科 主治醫師 范姜治澐 醫師簡介► http://bit.ly/2LncO3U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看看別人都問什麼

請問醫師,退化性關節炎與痛風有什麼不同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痛風是代謝問題,體內尿酸堆積過多引起發炎反應,好發在足踝,膝蓋,手腕或掌關節,症狀為紅,腫,熱,痛。退化性關節炎是隨著時間或受傷引起關節軟骨磨損,引起發炎或關節變形,活動角度受限等,通常比較不會有發紅或發熱的表現。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喔!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大千綜合醫院 骨科 主治醫師 范姜治澐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請問 1.醫師們如何判斷患者是跗骨隧道症或足底筋膜炎 ? 2.骨震波治療部位在足部 ,治療時可以穿著薄襪嗎 ? 先謝謝醫師的回覆 。

依您描述的內容: 所謂的附骨隧道症候群,主要是指通過腳踝內後側的脛後神經,遭到此處纖維束的壓迫,引起足跟足底的「麻痛」、「刺痛」為主,或者伴隨著「灼熱感」的疼痛。與足底筋膜炎主要還是以症狀表現來做區別,首先,跗骨隧道症候群比較沒有有所謂的「第一步疼痛」,也就是早晨剛起床,或休息一陣子後踩下去的那瞬間最痛的狀況,在足底筋膜炎較容易有這種表現。而跗骨隧道症候群相對其他原因的足底疼痛而言,比較容易有「麻」、「電」、「灼熱感」,以及「足跟側邊痛一整圈」的感覺,這主要是神經分布的範圍所致。至於其他類型的足跟痛,通常是足底疼痛,少有痛到「側邊」的狀況。另外進一步可以超音波檢查足底筋膜是否有增厚充血的情形,來做區別。 足底筋膜炎在做震波治療時,必須赤腳,塗上凝膠,直接與機器接觸,才能達到震波的效果,雖然會疼痛還是只能忍忍了。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大千綜合醫院 骨科 主治醫師 范姜治澐 醫師簡介► http://bit.ly/2LncO3U

醫師您好,長輩膝蓋有退化性關節炎,想了解治療上打玻尿酸或prp之優缺點、副作用為何?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玻尿酸在膝關節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其高度的保水性、黏彈性和潤滑作用,覆蓋於軟骨表面保護軟骨,防止磨損及退化、抑制發炎反應、改善關節攣縮並增加關節活動度,一次注射大約可維持3~6個月。玻尿酸目前有健保給付,給付條件為在同一院所,以保守治療及一般藥物治療時間累計6個月以上,仍無效者才能使用。有的人在注射完初期會感到腫脹及酸痛感,比較嚴重的副作用為皮膚或關節內的感染,因此施打是要注意注射處的皮膚狀況及適當的消毒。 PRP療法是抽取自體血液後,經離心純化出高濃度血小板血漿,再注射到患處,因血小板內部含有多種生長因子,可促進肌肉及纖維細胞生長,有助於人體組織修復或再生,部分研究報導指出注射完PRP後有部分軟骨再生的功效,不過目前尚未有明確的定論。PRP注射健保是不給付的,各家醫療院所收費不一,品質也不盡相同,一般一年打一個療程,一個療程打1~2劑 (這部分每位醫師的標準可能也不大相同)。施打PRP的副作用除了初期的發炎及腫脹,若抽血離心的過程沒有做好適當的無菌,可能也會造成關節感染的風險,另外少數報導長期施打可能有增加癌細胞生長的疑慮。 最後要提醒您這些注射療法一般只建議用在輕度到中度的退化性關節炎,且仍應配合生活型態的調整,以及適當的藥物與復健治療。若軟骨已經嚴重磨損或變形,注射治療的效果通常不會太好,因此若是嚴重的退化變形,還是應考慮手術治療。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大千綜合醫院 骨科 主治醫師 范姜治澐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健檢時發現有「骨盆腔靜脈石」,醫師是建議每年至骨科檢查追蹤。想請問這是什麼病呢?需要注意什麼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骨盆腔靜脈石是指骨盆腔內小靜脈所發生的結石,通常由腹部X光或骨盆X光檢查發現,透過X光片呈現的影像通常是邊緣平整的圓形白色小鈣化點,主要發生位置在骨盆腔兩側外的下方。靜脈結石是髂骨靜脈鈣化現象,對身體不會有任何影響,無臨床意義,不需要治療也不需特別追蹤,可不必擔心。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大千綜合醫院 骨科 主治醫師 范姜治澐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請問什麼原因會造成脊柱側彎呢?先天或後天的脊柱側彎該如何矯正治療呢?

脊椎側彎 (scoliosis)是指患者的脊椎有不正常的側向曲線 (有時會伴隨脊椎旋轉)。X光檢查時可以看到正面的脊椎呈現S型、C型等的形狀而非一條直線。常見的分類包括先天性脊椎側彎、好發於青少年時期的原發性脊椎側彎, 以及因為其他因素(如:外傷、腦性麻痺)所產生的次發性脊椎側彎。其中已發生在青少年時期的原發性脊椎側彎最為常見 , 發生原因不明 , 而這種脊椎側彎隨著骨骼發育成熟(17~18歲)便不會繼續惡化。 另外一種非結構性脊椎側彎症(non-structural scoliosis)是指患者躺下來的時候側彎現象會消失。常見的因素則是因為神經肌肉病變、脊椎左右兩側肌肉張力不平衡、兩腳長度不等(長短腳)等因素產生。此類患者往往能在病因消失後改善其脊椎側彎的症狀。 一般側彎角度小於20度的患者需要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接受姿勢矯正及運動治療,18歲以前建議每半年追蹤檢查一次,觀察角度是否有惡化的情況。 側彎角度介於20度~40度之間的患者,除了運動治療之外,必須長時間穿戴特製背架矯正,避免惡化,同時每三至六個月追蹤檢查一次。通常側彎角度大於30~40度會建議開刀治療。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大千綜合醫院 骨科 主治醫師 范姜治澐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http://www.cocomy.net/post/267461 請問文章提到南瓜+豆漿一起煮,可以防治退化性關節炎,其真實性為何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南瓜以及豆漿都是富含營養的食物,對身體有助益,經常服用或許對關節的修復保養有幫助,但不要期待它有什麼神奇的治療效果,畢竟如果真的非常有效,那我們這些醫師都等著失業了不是嗎?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大千綜合醫院 骨科 主治醫師 范姜治澐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我媽媽因髖關節退化,6/15動了更換髖關節的手術、至今已45天了,已經不會痛了,但走起路來總是一跛一跛的,醫生的解釋是肌肉量未練足,想請問該做些什麼復健治療,或照護上需要注意什麼呢?該如何追蹤術後復原狀況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髖關節置換術後的復健主要是加強大腿股四頭肌,以及外展肌的訓練,訓練的方式可參考以下網頁: https://woman123.pixnet.net/blog/post/451312817-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2個月的運動復健 一般術後拐杖或助行器的使用約需6~8週,力量的訓練需三個月以上,除了注意傷口的情況,還要避免雙腳交叉的動作,練習蹲下時記得雙腳要打開,膝蓋不要併攏,最後就是按時回診追蹤X光。祝早日康復~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大千綜合醫院 骨科 主治醫師 范姜治澐 醫師簡介► http://bit.ly/2LncO3U

請問甚麼樣的人容易得到退化性關節炎?年輕人也會發生嗎?要做怎樣的檢查確診是退化性關節炎呢?

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 是指軟骨磨損, 引起關節內的發炎反應, 造成疼痛, 腫脹等不適的症狀。 造成軟骨磨損的原因很多, 以膝關節為例, 最常見的就是年輕時務農, 或從事粗工的老人家, 隨 著年紀軟骨逐漸磨損, 甚至最後造成關節變形, 活動度受限。當然造成軟骨破壞的原因還有很 多, 例如創傷, 先天性的O型腿, 痛風, 類風濕等自體免疫疾病都會造成關節炎, 這些在年輕的病 患當然也可能發生 (一般指40~50歲以下), 只是通常還要處理這些背後的病因。 要確診是退化性關節炎, 一般基本需要詳細的問診, 理學檢查, 以及X光影像檢查。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大千綜合醫院 骨科 主治醫師 范姜治澐 醫師簡介► http://bit.ly/2LncO3U 關節保健衛教文章 ► http://bit.ly/2KEWs1t

請問醫師,我睡前及起床時,手掌僵硬無法握拳,已經確定不是類風濕關節炎及尿酸關節炎,請問還可以看什麽科的醫師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很多更年期的婦女也會有早晨手指關節僵硬的問題, 除了您提到的類風濕, 痛風之外, 比較常見的原因是板機指, 另外就是關節本身發炎, 可能跟退化或天氣有關係, 可以先請骨科醫師檢查看看是不是板機指, 再看婦科檢查是否為停經後的症狀.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大千綜合醫院 骨科 主治醫師 范姜治澐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醫師您好,請問肩膀習慣性脫, 但每次脫臼都可以自己回復原狀。這樣的狀況需要積極治療嗎? 如果選擇不治療長久下來會有後遺症嗎? 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肩膀一般外傷性脫臼後,可能有超過一半的機會會演變成後來的習慣性脫臼,受傷的時間越年輕復發的機率越高。肩關節脫臼會把關節唇和關節囊撕裂,如果關節唇和關節囊長回原來位置,便不會發生習慣性脫臼,若沒有長回去、長的位置不對或關節唇磨損,就會發生習慣性脫臼,反覆的肩關節脫臼也會使關節囊破損越破越大,關節唇和關節軟骨磨損,長久可能使肩關節提前退化或功能喪失。治療要就幾個層面來考慮,1.是否伴隨有疼痛無力的症狀 2.是否影響工作或日常的生活 3.年紀 4.有無嚴重的結構缺損,如您的症狀偶爾發生(一年<5次),可自行復位,復位後可恢復到沒有症狀,不影響工作或生活,可以保守治療,注意不要做肩關節過度的外旋及外展,以及加強肩關節的肌力訓練。如發生頻率越來越高,復位後仍伴隨疼痛影響生活,或是嚴重到無法自行復位,建議還是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大千綜合醫院 骨科 主治醫師 范姜治澐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請問板機指有哪些治療方式?

輕微的板機指主要以休息, 熱敷, 手指伸展活動及藥物治療 藥物除了口服消炎藥, 也可考慮局部施打類固醇, 大多可改善症狀 嚴重的板機指,除了疼痛還伴隨有手指彎曲會被卡住伸不直的症狀 這時可能就需要手術治療, 才能改善"卡卡"的問題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大千綜合醫院 骨科 主治醫師 范姜治澐 http://ppt.cc/KFimn

醫師您好,請問扁平足的人要如何做,才不會腳痛,因為工作要常常走來走去,走久了腳底就會痛。有什麼輔助的東西嗎?還是運動?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扁平足患者因為缺乏足弓避震,足底筋膜較容易受傷發炎,治療的方法其實跟足底筋膜炎很類似,如訂製足弓鞋墊,做腳掌的熱敷,腳底板拉筋,墊腳尖運動等,可參考以下網頁: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5777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大千綜合醫院 骨科 主治醫師 范姜治澐 醫師簡介► http://bit.ly/2LncO3U 關節保養衛教文章 ►http://bit.ly/2KEWs1t

請問去年因板機指疼痛先以電療及超音波治療未有效改善 ,後來接受“類固醇”注射治療約一週後復原 ,今年一月中又復發 ,不知可有其他治療方式 ?(耳聞類固醇注射超過三次會造成斷筋 ,真的嗎 ?)可否靠自我物理運動治療 …… 謝謝

板機指主要是一種慢性發炎,隨著日積月累的工作以及年紀,造成腱鞘逐漸肥厚疼痛,甚至影響活動,輕微的板機指主要以休息, 熱敷, 手指伸展活動及藥物治療,藥物除了口服消炎藥,也可考慮局部施打類固醇, 大多可改善症狀, 並沒有打超過三次會"斷筋"這種說法,不過打多確實會造成局部組織更脆弱萎縮等副作用,如果打了三次都還沒效或持續復發,可能還是考慮手術治療,減少復發的機會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大千綜合醫院 骨科 主治醫師 范姜治澐 http://ppt.cc/KFimn

我先生更換人工髖關節已經4年,去年發現人工關節上長了很多異生骨,請問出現異生骨需要注意什麼呢?有哪些治療方式?

依您描述的內容:會出現異生骨(heterogeneous ossification)主要是體質,以及一些外傷的病史導致(手術也算),如開刀四年來復健的狀況不錯,關節活動度影響不大,一般不需要特別治療; 反之若影響活動或伴隨疼痛的話,可從簡單的復健開始,熱敷,按摩,若仍無效,少數病患可能需手術切除,或是放射治療。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大千綜合醫院 骨科 主治醫師 范姜治澐 醫師簡介► http://bit.ly/2LncO3U 關節照護衛教文章 ►http://bit.ly/2KEWs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