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醫師小朋友玫瑰疹的症狀有哪些呢?玫瑰疹會先長疹才發燒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玫瑰疹是一種病毒感染,主要為皰疹病毒第6型及第7型最常見。大多發生在六個月大到一歲半的寶寶,兩種病毒間可能有交叉保護力,所以只有少數的寶寶會得兩次。 整個病程會有3-4天的發燒 ,然後會有漸近式的出疹 ,全身都有疹子 ,出疹後就逐漸退燒 ,疹子出現到消失也要3-4天 ,所以整個病程結束約一週 。 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 ,只能症狀治療 ,發燒溫度如果太高就給退燒藥 ,觀察寶寶精神活力有無變化 ,這個病能做的就是等待而已 ,病程走完它就好了 。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中幼恩小兒科診所 兒科 主治醫師 蕭淑綾 問8健康新聞網 ► https://goo.gl/thHdOq 問8 Facebook ► https://goo.gl/UZt42U 問8 醫學動畫 ► https://goo.gl/Fo1lHQ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看看別人都問什麼

寶寶現在四個多月 早沒有夜奶 早上幫他換尿布 尿布幾乎沒什麼濕 早上四小時喝一次奶 尿布都很濕 就晚上喝完最後一餐奶到早上那一包尿布沒什麼尿 這樣正常嗎? 之前都很大一包

依您描述的內容: 沒有夜奶,水分攝取在夜晚是少的。再加上夜晚腦下垂體分泌ADH抗利尿激素,或是寶寶流汗,會使夜晚尿少。如果白天尿液正常,一整天有滿滿六包以上尿布,寶寶食慾活動力正常,沒有其他症狀,就沒關係。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 新生兒科 主治醫師 黃宣蓉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XkrDi

請問我女兒滿5歲打4合一的針,在施打的部位有腫一顆,已經過了一個月了,還是沒有消,還會痛,需要回診治療嗎?平時照護需要注意什麼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如果沒有紅 只是腫有硬塊 可以改熱敷 最久可能要3-6個月硬塊才會慢慢消失 如果是紅腫熱痛明顯 無法排除感染的可能 請立即就醫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中幼恩小兒科診所 兒科 主治醫師 蕭淑綾 醫師簡介►http://bit.ly/2uZBXqA

幼兒4歲時中了腮腺炎,)之前有打了第一劑MMR疫苗)當時第一天發現臉腫就去看了醫生,開了抗生素,吃了當天下午就開始臉消腫了,當下沒有發現睪丸腫大之類,但現在看網路上說,腮腺炎會深遠影響生育,就算當下沒有併發睪丸炎,睪丸也可能受傷害了。作為家長很是擔心,我們需要去醫院再做什麼檢查嗎?謝謝回覆,萬分感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腮腺炎由病毒引起,若發生在青春期之前,通常痊癒後不會留下後遺症,若發生在青春期之後,20%可能併發睪丸炎,患者睪丸異常疼痛,體積腫大為原來的數倍,約有50%的機會造成睪丸萎縮,影響生殖能力。 依你描述 ,小孩的病程在適當的治療下很順利地復原, 沒有睪丸炎的症狀,不需擔心。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中幼恩小兒科診所 兒科 主治醫師 蕭淑綾 醫師簡介►http://bit.ly/2uZBXqA

家中小孩感染腺病毒,照顧上該注意什麼? 會不會傳染大人?

依您描述的內容: 腺病毒的症狀和感冒差不多。但除了咳嗽、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外,腺病毒的發燒往往持續更長時間,時間可能長達一週以上。 如果同時出現了發燒、喉嚨痛以及紅眼,就更有可能是腺病毒造成的咽喉結膜熱(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 腺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如咳嗽或打噴嚏)、直接接觸患者的口鼻分泌物(例如與患者握手,或接觸受污染的物件表面),或進食受污染的食物或食水傳播。 在幼兒園或小學過著群體生活的孩子,特別容易遭到感染。夏日裡父母常喜歡帶孩子到游泳池玩水消暑,但受污染的池水也是腺病毒的感染源。 通常感染後會經過5到7天的潛伏期。在腺病毒流行期時,必須時時督促家中的寶貝勤洗手來預防,也要讓孩子減少揉眼睛和吸手指頭的壞習慣,以免讓病毒有機可乘。 目前在治療上並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臨床治療大多採取支持性療法,鼓勵病患多喝水。或是症狀治療。在發燒期間,家長應多注意孩童的活動力和精神狀態,如果覺得有異,應趕緊回診。 除了兒童,長者及免疫力受損的人士也較容易受到感染。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 新生兒科 主治醫師 黃宣蓉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XkrDi

請問水痘後是否有什麼不能吃或藥物不能服用?康復後要開始接受流感疫苗要隔多久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長水痘的整個病程不能吃阿斯匹靈 否則容易併發雷氏症候群 飲食沒有什麼禁忌 吃得下就吃 水痘若無產生併發症 整個病程到水泡結痂脫落約2週 之後只要身體狀況正常 無發燒 無其他急性感染症 就能施打流感疫苗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中幼恩小兒科診所 兒科 主治醫師 蕭淑綾 流感用藥衛教文章 ►http://bit.ly/2J17zDP 醫師簡介►http://bit.ly/2uZBXqA

請問醫師 新生兒未滿5公斤 需要4小時吵起來喝奶嗎? (母乳寶寶 2個月大 4公斤) 目前瓶餵母奶大概3-4小時60-80/次

依您描述的內容: 以您的寶寶現在2個月4公斤來說,一天奶量約600cc左右可以提供他成長所需。如果依妳描述:瓶餵母奶3-4小時60-80cc/次,寶寶一天奶量約360-640cc。不知是否還有無法計算的親餵奶量?建議可以4小時餵100-120cc,或是胃口小需少量多餐,就3小時80cc左右。依寶寶需求為主,醒了、哭了、尋乳等就可以餵奶。但大多因為母奶好消化吸收,母奶寶寶多撐不了多久,很快就需要餵第二餐。如果年齡和體重再大一點,晚上超過五小時還在睡,就不用特別吵他起來喝奶。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 新生兒科 主治醫師 黃宣蓉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XkrDi

醫師您好,我的女兒即將滿2歲,但最近有些行為我有些不了解,如果將她的玩具拿走或停止她玩,她就會生氣並且會用力去扯自己的手,請問醫師輕微傷害自己的行為,需要擔心嗎?該如何幫助他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當下處理 確保孩子的安全 選擇安全的物品、場所給孩子發泄 不能讓孩子予取予求 避免他做出錯誤的連結 覺得這招可以吃定父母 轉移目標 利用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有趣事物吸引的特性 引導孩子暫時跳脫當下的執念 約定與正向鼓勵 當孩子的情緒瀕臨失控邊緣時 也可以跟孩子做約定 且約定的內容必須是孩子的能力能夠達成的 平時的教育 1.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與需求 如果孩子不太會用言語表達 可以給與選擇題讓孩子選擇 或是大人先給予一個示範給孩子看 2.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說的過程中不給與任何批評 只回應孩子 媽媽我聽到了 知道你的感覺 口氣要平穩 營造一個可以讓孩子安全說出口的環境 這也是家長的修煉 如果孩子一直無法發展出語言 情緒表達有固執性的行為甚至持續的自傷 跟其他人無互動社交 則需要就診兒童神經科做進一步的發展評估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中幼恩小兒科診所 兒科 主治醫師 蕭淑綾 醫師簡介►http://bit.ly/2uZBXqA 腸病毒衛教文章 ►http://bit.ly/2UbfGR4

醫師您好,我的寶寶1個月13天大,4.5kg,55公分。這幾天寶寶喝完奶了(配方奶加親餵60-120cc)、尿布也換了,晚上還是一直哭,該怎麼辦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一個月到四個月左右的嬰兒晚上一直哭,排除發燒、肚子餓、大小便、想抱抱等,最有可能不明因素哭鬧是因嬰兒腸絞痛。嬰兒腸絞痛最常見於下午或傍晚,是因這時期嬰兒腸壁神經發育還不成熟,若腸道蠕動不規則,一旦蠕動過快、糾結在一起,就容易導致驚攣疼痛,且症狀發作時常伴隨腹部鼓脹(脹氣)。發作時寶寶除了哭鬧,還會伴隨漲紅臉、大腿屈曲。嬰兒腸絞痛治療採支持性療法,包括輕搖、輕拍、使用安撫奶嘴等盡可能穩定寶寶的情緒,另可在寶寶腹部塗乳液採順時鐘方向輕輕按摩腹部,必要時用溫毛巾熱敷腹部。若情況嚴重必須使用藥物治療,醫師開立的處方多以益生菌(活菌乳酸菌)、消脹氣、抗胃腸驚攣、鎮靜安眠等藥物為主。「時間」才是唯一的解藥。四個月後會不藥而癒。 至於消脹氣藥物則以Gascon為代表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 新生兒科 主治醫師 黃宣蓉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XkrDi

請問三個多月快四個月大的嬰兒,好幾次腋下溫度量到37度是正常的嗎?一天當中有分什麼時段量比較好嗎?快四個月大的嬰兒的體溫也是比照一般小孩的體溫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不管幾歲的小孩正常體溫和大人都是一樣的。正常體溫是中心體溫在攝氏36.5度到37.5度範圍。發燒是攝氏38度以上。中心體溫可從耳溫、口溫、肛溫測量得到。腋溫會比中心體溫低約0.5度。一天當中沒有何時段測量比較好,但人的體溫會稍微受到環境溫度影響。正中午比較熱時或包覆衣物很多時,體溫的確會稍微偏高。量到微高體溫可先注意衣物是否包裹過多,先減少。洗溫水澡、多喝水等可幫助降溫。之後再測量。有到38度以上就是發燒了。如果自己無法判斷處理,建議帶去給醫生評估。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 新生兒科 主治醫師 黃宣蓉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XkrDi

醫師您好,我的寶寶1歲4個月,因為腸套疊嚴重而開刀,也割盲腸,術後因為腹瀉又無法入浴而引起細菌感染,肛門附近有硬塊,抗生素治療後軟化變成粉紅腫包,看不到膿液。醫生建議抗生素治療3週,若未見改善就要開刀。目前已治療10天,腫包稍微變小,想請教 除了藥物治療外,照護上還可以注意什麼,或其他方式,讓腫包消除呢?真的很擔心寶寶再開刀

依您描述的內容: 肛門附近有硬塊應該是有肛門膿瘍的變化 是因為及時施打了抗生素抑制了感染 所以才沒有化膿 而且膿包有變小 這顯示目前抗生素治療是有效的 應該持續治療 預防肛門膿瘍再發生的方法 預防方法: 1.每次上完廁所後要徹底清潔乾淨 2.大便完不要太用力擦拭肛門 3.避免便秘 現在的你應該是很擔心 但是現在能做的就是好好配合主治醫師的治療 持續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就是肛門膿瘍的治療方法 開刀是在內科治療無效時或沒有好的進展時所需要採取的另外一個方法 但我相信醫師也不希望走到這一步 醫師會盡最大的努力來治療寶寶的 寶寶因腸套疊開刀 應該有截斷壞死的腸道 腸道因此變短 加上術後可能有使用抗生素避免術後感染 所以因此造成腹瀉 (以上是我根據你所述自行推論 但因不完全了解寶寶實際狀況 所以或許有誤差)可以考慮補充益生菌改善腹瀉 肛門口的清潔工作會因腹瀉減少而獲得部分改善 至於益生菌品牌眾多 可以詢問醫院小兒科醫師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中幼恩小兒科診所 兒科 主治醫師 蕭淑綾 醫師簡介►http://bit.ly/2uZBXqA

請問小朋友玩跑 心跳過快 呼吸困難 臉色發白 身體冰冷。 請問當下要如何讓穩定下來?要採取站或蹲的姿勢讓心臟舒服平穩下來?

依您描述的內容: 應該要蹲下休息 以增加上下腔靜脈回流血量 並增加全身血管阻力而增加肺血流而改善血氧量 但建議就診兒童心臟科做進一步檢查比較保險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中幼恩小兒科診所 兒科 主治醫師 蕭淑綾 醫師簡介►http://bit.ly/2uZBXqA

醫師您好,藥局藥師跟我說要給小孩補充乳鐵蛋白,能預防腸病毒,是真的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關於乳鐵蛋白預防腸病毒的部分 2008長庚醫院發表的“動物細胞實驗”論文:在“細胞”實驗中 證明乳鐵蛋白對腸病毒71型 可發揮完好的保護能力 但是這項研究僅止於實驗室的觀察 2011年長庚團隊發表於長庚醫誌一篇探討兒童乳補充鐵蛋白預防腸病毒及輪狀病毒效力的研究 此研究結果“未能”顯示經腸道補充乳鐵蛋白具有預防腸病毒71型或輪狀病毒感染的功效 臨床上發現 6個月以下的寶寶比較少感染腸病毒 可能和6個月前的寶寶體內仍有媽媽的抗體保護有關 而要獲得媽媽的抗體 直接喝母乳是最好的 建議要買任何健康食品(https://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cid=4&id=19516) 請上FDA查詢是否合格有小綠人標章,有政府把關更能安心食用。 只要營養均衡不挑食,運動量充足(每日一小時到公園跑跳),基本上都不需要額外補充 以下幾種情況,考慮使用額外的營養補充品 身高、體重發育不良者:兒童發育曲線<3% 飲食過度精緻者、有特殊疾病者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中幼恩小兒科診所 兒科 主治醫師 蕭淑綾 醫師簡介►http://bit.ly/2uZBXqA 腸病毒衛教文章 ►http://bit.ly/2UbfGR4

醫師您好,我想請問~我兒子目前十個半月大,以前我都會在旁邊哄睡(寶寶在嬰兒床,我在大床上),越大越難哄,有一天半夜哭了一小時,從此就試試看不要哄,我就跟他說聲晚安就關燈關門走出去了,然後寶寶就會開始哭,每次哭個半小時到四十分鐘左右就哭累睡著了。請問這樣讓寶寶哭到睡著是不是對寶寶非常不好呀?我很想再恢復哄睡(一隻手放在寶寶胸膛上不說話等他慢慢睡著)的做法,請問有什麼建議呢? 謝謝您

依您描述的內容: 其實哄睡的方法沒有標準答案 但如果要培養寶寶獨立入睡 就要避免抱睡搖睡奶睡 我個人認為把寶寶放在旁邊拍睡是可以接受的方式 這年紀的孩子開始有分離焦慮 讓寶寶哭到睡著是一種方法 但如果寶寶白天會因此更黏著你 那可能寶寶因此沒有安全感 還是可以調整一下 我的建議是 1.睡前1-1.5小時一定要吃飽喝飽 2.洗個放鬆的澡 3.然後跟寶寶從事靜態的活動 比如看繪本玩布書 聽點輕音樂 玩到看出寶寶有些睡意時 移到他的嬰兒床繼續 然後到母子都躺下想睡 就關燈 4.躺在寶寶旁邊 如果寶寶安安靜靜地 大人不小心先睡著也沒關係 如果寶寶出聲 就伸手拍拍寶寶 讓他知道媽媽就在旁邊 5.漸漸的 寶寶就會了解這種想睡覺的感覺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中幼恩小兒科診所 兒科 主治醫師 蕭淑綾 醫師簡介►http://bit.ly/2uZBXqA

請問如何預防兒童暈車?

依您描述的內容: 暈車暈船就是醫學上所謂「動暈症 motion sickness」,與內耳前庭系統有關。動暈症在小孩症狀的表現有可能會先異常安靜、面色蒼白或是哭鬧不安、難以安撫,而後就噁心嘔吐。暈車問題少發生在兩歲以下嬰兒,是因他們在旅途過程大多採平躺姿勢,且年紀小大腦比較不是採用視覺訊息來做空間定向。而最常發生的年紀是在2-12歲,因整個前庭系統與視覺訊息的整合到青春期之後才越趨成熟,所以在這之前感官衝突較敏感,症狀也較嚴重。減少動暈症的方式:1、出發前清淡飲食。2、前晚充足睡眠。3、車內空氣清新。4、坐在視野清楚、較不搖晃劇烈的位置。5、平躺。6、利用靠枕減少頭部搖晃。7、避免旅途中使用3C產品。8、平時多做刺激前庭神經感覺統合的遊戲,盪鞦韆、溜滑梯等。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 新生兒科 主治醫師 黃宣蓉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XkrDi 兒童發燒照護衛教文章 ►http://bit.ly/2Ms8d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