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彗倫醫師】懷孕婦女要小心!茲卡病毒與新生兒小頭症
可能導致新生兒小腦症的茲卡病毒(Zika virus)於2016年在中南美洲以及加勒比海地區蔓延,當時里約奧運開幕在即,肉眼不可見,甚至不能被稱為生物的茲卡病毒,弄得人心惶惶。
茲卡病毒的危險性
隨著科技和交通的發展,世界儼然成為一個地球村,但在為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疾病的傳播也更加快速。茲卡病毒之所以可怕,在於它不只可能導致患者神經系統或免疫系統的異常,許多研究顯示婦女在懷孕期間,特別是第一孕期,也就是懷孕前三個月感染茲卡病毒,可能生出小頭畸形的新生兒。當小頭畸形同時伴有腦發育不良,則可能導致新生兒的發育障礙。
常見的併發症
根據許多研究顯示格林-巴利症候群(Guillain-Barré syndrome)和茲卡病毒感染具有高度相關性,特別容易發生在男性以及年長的感染者,症狀為漸進式對稱性肌肉無力,通常會從下肢開始,合併肌腱反射下降或消失,有時會出現呼吸肌無力或顏面神經麻痺的症狀。
如何避免感染?
要避免茲卡病毒傳播有以下幾種方式:藉由環境維護避免蚊蟲孳生;如果疑似為茲卡病毒感染者,或者曾經到過疫區者,應避免無保護的性行為,特別是與育齡期的女性或是已懷孕的婦女,因為該病毒可藉由性交傳播;輸血或骨髓移植等醫療行為也應特別注意。
萬一被感染了怎麼辦?
目前並沒有針對茲卡病毒感染的治療方式,現今治療方針包含:鼓勵患者多休息、補充液體避免脫水和服用解熱鎮痛劑緩解發燒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在登革熱的可能性被排除前,阿斯匹林和其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必須避免服用,以減少出血的風險,特別是兒童更不應該使用阿斯匹林,以避免急性肝腦病變導致雷氏症候群的發生。
茲卡病毒vs登革熱
茲卡病毒常與登革熱放在一起比較,原因在於登革熱和茲卡病毒感染都是由斑蚊傳播,只要周遭有適合病媒蚊生長的環境,那怕只是一個廢推輪胎、空盆栽或者鐵鋁罐,都有可能成為疾病的溫床,因此結合鄰里的力量避免積水的產生,是防治這兩種疾病的重要手段。
在症狀方面,登革熱和茲卡病毒感染常見的症狀是發燒、關節疼痛、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食慾不振、腹痛及噁心等,兩者症狀相似,但登革熱的發燒溫度較高,而茲卡病毒感染則偏向低燒,症狀表現較輕微,結膜炎的出現則是另一個重要的特徵,這一點在登革熱患者身上很少見。如果要進行確診,還是需要醫生透過抽血來檢驗。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您可能想知道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