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彗倫醫師】尿中有泡泡就是腎功能出事?醫用口訣教你辨別何時該就醫

前言

大家每天都會排尿,有時仔細端詳在馬桶中的尿液,發現尿液中充滿泡泡。

網路文章經常出現尿液裡有泡泡和腎臟病有關的說法,到底這些泡泡是不是正常的呢?

泡泡尿的鑑別

尿液裡有泡泡十分常見,造成泡泡尿最普遍的原因是高速的排尿。現代人工作忙碌可能會長時間憋尿,導致膀胱內貯存大量尿液,當好不容易有時間去廁所時,就會高速把膀胱中的尿液排空,這時就如同魚缸中的打氣幫浦一般,會不斷把空氣打入尿液中,造成最終尿液充滿泡泡,這是不需要擔心的自然狀況。

 

另一個較少見導致泡泡尿的原因是逆行性射精,男性若射精時尿道括約肌沒有適時的放鬆,便有機會導致精液射到膀胱中,進而使射精完的下一次排尿看到尿液含有泡泡狀的精液。若經常在射精後觀察到泡泡尿,可能需要到泌尿科門診做進一步諮詢。

 

此外,泡泡尿最令醫生擔心的成因是尿中含有過多的蛋白質。正常情況下,腎臟就像一張濾網,會把水和代謝廢物濾出,而蛋白質這類大分子因為過不了濾網則會被留在血液循環中。但當腎臟出了問題,濾網的過濾功能出差錯,就會導致蛋白尿,並以泡泡尿作為病徵

 

如何自我鑑別正常和異常的泡泡尿?

當你懷疑出現泡泡尿的症狀,可以在解尿後先不要沖馬桶,過幾分鐘再回來觀察尿液。正常的泡泡尿由於僅含空氣,會在幾分鐘內自動消散;然而若尿液中含有過多的蛋白質,即使過一段時間也不會消散,民眾可以依此現象做初步的鑑別。

 

暫時性蛋白尿

最簡單又準確知道是否為蛋白尿的方式是使用尿液試紙驗尿,或到醫院就診,讓實驗室檢查尿液中是否含有過多蛋白質。即使真的是蛋白尿,也不一定是腎臟出問題,有可能是稱為良性蛋白尿的情況,常見原因包含:發燒、激烈運動、壓力、缺水導致尿液濃縮。

 

良性蛋白尿通常是暫時的,只要當下的身體狀況恢復正常(例如:退燒、休息過後等)便能逐漸緩解,與健康方面的疑慮較無關聯

 

姿勢性蛋白尿也是一種暫時性的蛋白尿,常發生於青少年,雖然目前原因不明,但觀察發現是在站立時會出現蛋白尿,而這並不是一種疾病,也不會造成長久的影響

 

腎病變症狀口訣:泡-水-高-貧-倦

倘若蛋白尿一直持續,或包含其他典型症狀時,醫師可能會懷疑不單單只有蛋白尿這麼簡單,並開始考慮腎病變的可能性。腎病變常見症狀的口訣為:泡-水-高-貧-倦。

 

「泡」泡尿:

腎臟過濾功能受損,導致血液中的蛋白質滲漏,形成蛋白尿。

 

「水」腫:

腎病變滲漏的蛋白質主要為白蛋白,白蛋白在血液中是維持血管滲透壓的重要角色,滲漏掉會使血管內沒有足夠白蛋白拉住水份,讓水份流到組織間形成水腫

 

「高」血壓:

高血壓既是腎病變的因,也是它的果。長期高血壓不斷衝擊腎臟內的小動脈造成破壞,使腎臟不能獲得足夠的氧氣與養分,最終導致腎臟功能被破壞而形成蛋白尿,甚至演變為腎衰竭。腎病變亦會導致高血壓,當腎臟血流降低時,腎臟會分泌腎素,腎素會活化血管張力素,除了直接造成血管收縮,也會間接增加腎上腺分泌醛固酮,醛固酮又會作用在腎臟增加鈉離子和水份的再吸收,這兩者皆可能導致血壓上升,長期的腎臟血流不足即會形成高血壓

 

「貧」血:

腎臟會分泌紅血球生成因子促進骨髓內紅血球的生成,當腎病變導致紅血球生成因子不足,血液中的紅血球數目便會減少,導致出現貧血的症狀,如:頭暈、疲倦、容易喘。

 

「倦」/疲倦:

除了腎病變貧血導致的疲倦,腎臟功能不好也會讓代謝廢物累積,產生尿毒症,而其中倦怠是尿毒症常有的臨床表現之一。然而倦怠感成因多元,除了身體各部位的異常,生活上的壓力也常常造成倦怠。

 

因此若發現自己有符合前述四項指標,伴隨經常休息卻始終感到無來由的疲倦,則建議盡早向醫師諮詢

 

慢性腎臟病成因和分級

慢性腎臟病常見的原因是身體其他系統性的疾病影響腎臟,稱為次發性腎臟病,常見引發的疾病包含糖尿病和高血壓

 

醫師會利用抽血結果來診斷慢性腎臟病,其中最常被使用代表腎功能的指標為血清肌酸酐(Creatinine),它是一種肌肉的代謝產物且會由腎臟排出,可以顯示腎臟代謝廢物的能力,正常值為0.7~1.2mg/dl,會依照年齡與性別有些微差異。藉由公式可以由血清肌酸酐推算得出腎絲球濾過率(GFR),它表示腎臟過濾的功能,GFR越小代表腎功能越差,依此醫師替慢性腎臟病進行分期並治療。

 

第一期:GFR ≧ 90 且合併其他證據證明有腎臟疾病。

第二期:GFR 60~89 且合併其他證據證明有腎臟疾病。

第三期:GFR 30~59

第四期:GFR 15~29

第五期:GFR < 15

 

除了血液檢查,尿液檢查也可以預估慢性腎臟病的預後,尿中所含白蛋白越多則代表預後越差,依此分成三級:

A1:尿中白蛋白 < 30 mg/g,正常。

A2:尿中白蛋白 30~300 mg/g,微量白蛋白尿。

A3:尿中白蛋白 > 300 mg/g,巨量白蛋白尿。

 

綜合血液和尿液的檢查,醫師可以預測慢性腎臟病的預後並給予適當的處置。

 

慢性腎臟病的治療與併發症

想要緩解慢性腎臟病的惡化,要從造成腎病變的源頭開始處理,常見方法包含控制血壓、血糖與血脂、飲食中減少蛋白質與糖分的攝取、限制每日鈉含量

 

然而慢性腎臟病影響的不僅是腎臟,也會有許多全身性的併發症;常見有紅血球生成因子分泌不足導致貧血,這時為了治療,會藉由補充鐵質與施打紅血球生成刺激劑來取代體內不足的紅血球生成因子。

 

除此之外,慢性腎臟病也會導致血液中鈣與磷的失調,磷無法藉由腎臟排出而會與血中的鈣結合沉積,長期沉積在血管壁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而副甲狀腺素升高也會導致不斷積累的惡性循環,因此治療方法可以選擇服用磷的結合劑來排出多餘的磷,或是藉由活性維生素D和擬鈣素抑制副甲狀腺活化,打破惡性循環。

 

結語

臺灣是眾所皆知的洗腎大國,健保耗費大半資源在因慢性腎臟病而洗腎的病友,可見腎臟保健的重要性。從源頭開始預防,控制血壓血糖,並及早意識到腎病變的表現,適時介入處置,將得以有效避免步入慢性腎臟病的惡性循環

 

參考資料

1.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foamy-urine

2.https://www.heart.org/en/health-topics/high-blood-pressure/health-threats-from-high-blood-pressure/how-high-blood-pressure-can-lead-to-kidney-damage-or-failure

3.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N GLOMERULAR DISEASES

黃彗倫
家醫科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文章數
53
回答數
123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您可能想知道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