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民醫師】血管瘤應該把握治療黃金期!
什麼是血管瘤?
嬰兒血管瘤在新生兒中發生率約3%,女生多於男生,是常見的良性血管增生腫瘤,常發生於出生至兩週大,然後隨時間越來越明顯,到五個月大的時候趨緩,其中鮭魚紅斑通常到了5-9歲會自己消退。
嬰兒血管瘤大部分都長在皮膚(頭頸部60%、軀幹25%、四肢15%),除了美觀問題外,對生理健康少有影響,但假如血管瘤長在重要器官(眼耳鼻,內臟器官)附近,可能會影響器官功能,造成損傷。
血管瘤的表現可能有表淺(左)和較深層(右)的型態。(圖片來源:Nelson)
為什麼會有血管瘤?
血管瘤的成因尚不明,但是已知有些風險因子會和血管瘤的發生有關:
1. 女嬰
2. 早產
3. 出生體重較低
4. 多胞胎
5. 高齡產婦
6. 試管嬰兒
血管瘤該不該治療?
除了上述皮膚的血管瘤需注意潰瘍,有些血管瘤可能出現在皮膚以外的器官,包括肝臟、腸胃道、喉頭、中樞神經系統,如果這些血管瘤影響到消化道、神經、呼吸功能就需要積極治療。
醫師會依照血管瘤病灶的型態、部位分布、系統功能受影響與否、孩子的心理因素作為評估治療的考量因素,雖然大部分表淺血管瘤因為會自行消退,對孩子功能發展沒有影響的話就不需要治療,家長們如仍有疑慮可進一步和醫師討論溝通。
血管瘤如何治療呢?
大致可分為藥物和非藥物的介入方式,取決於醫師評估和病人接受度。
1. 藥物治療
(1)口服:
心血管用藥Propranolol也被廣泛的使用治療血管瘤(目前為治療第 一線口服藥),但使用前須經醫師評估排除禁忌症,並密切追蹤血壓、心跳、血糖、支氣管痙攣等副作用。
類固醇可以有效遏止血管瘤的生長,但需注意長期使用的副作用,應配合醫師追蹤調整劑量。
(2)外用:
Timolol本是治療青光眼的外用眼藥水成分,近年來也被提出能治療血管瘤(安全無副作用),尤其對局部較淺較平的病灶有更佳的療效,外用較不用擔心副作用。
類固醇也可以用局部注射的方式,雖副作用較口服低,但效果不如口服。
2. 非藥物治療
(1)脈衝染料雷射:
對於潰瘍、表淺的血管瘤效果佳,緩解潰瘍疼痛效果也快,雷射療程每次需間隔2-4週直到完全痊癒,有些人可能會在雷射治療後留下疤痕。
(2)冷凍治療:
坊間許多皮膚科診所都備有液態氮,冷凍治療被應用在很多皮膚疾病上,缺點是治療過程較為刺痛,還有脫皮、起水泡等副作用。
(3)手術切除:
通常建議在緊急影響器官功能的狀況下進行手術切除,比方說呼吸道立即性的危險、眼睛周圍的血管瘤等等;除此之外,血管瘤對學齡前兒童的外觀有影響的話,在孩童自尊及社交生活的考量下,也可以評估考慮切除。
一些表淺型及深層的血管瘤,治療黃金期在出生後發現血管瘤的3個月內,這時應該讓醫師評估是否需要使用口服或是外用藥物,讓血管瘤的生長速度變慢,將血管瘤的傷害及影響降到最低。
大千綜合醫院 兒科主治醫師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您可能想知道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