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醫師】找尋適合的減重方法,手術也是其中一種

致病型肥胖族群,手術幫助減重

前面的文章曾經談到肥胖對身體的潛在風險及傷害,因為積極的體重控制對健康是有很大的助益;也談到了各種保守型的減重治療,以及維持的重要性。當身體肥胖堆積的程度已經達到「病態型肥胖」時,(我個人比較想用「致病型肥胖」的用辭),保守的治療方式若要達成大量的體重下降,可能成功的機率會很小,再者減重即使成功,在易胖的體質要長期注意飲食而不復胖更是難上加難,因此對於這一類的族群,以手術的方式來進行減重就會成為重要的方法。


誰適合手術減重?有哪些治療術式?

討論減重手術之前,必須說明這種治療的適應對象。對於亞洲人(當然包含台灣人)而言,BMI大於37.5或BMI大於32.5且已經有肥胖的合併症(如高血壓、高血脂、睡眠呼吸中止症、下肢退化性關節…等等),若經過努力及專業人員治療仍無法成功減重的情況下,就應該考慮以手術方式來協助控制體重了。此外,若是糖尿病患的話,長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則是BMI大於27.5就可以考慮以手術來治療肥胖及糖尿病(以後我會專文討論糖尿症的手術治療)。

 

減重手術的源起,可以追溯到60年代,當時利用牙科矯正的工具將上下排牙齒拉緊使得病患無法張口進食,藉此希望達到減重的效果。雖然想法似乎有創意,但實際上接受治療的對象,不但體重沒有下降反而長了蛀牙,這種治療也宣告失敗。而接下來的就是腸胃外科的醫師切除大量的小腸來減少吸收,這種手術方式雖然的確造成了體重下降,但也同時引起了短腸症的問題(如電解質失調、肝硬化等),所以也沒有成為常規的治療。

 

而後的發展變以減少胃容積的方式演化,40多年來,減重外科的進步主要就是由剖腹手術進化到腹腔鏡手術,這個進步使得手術的安全性大大的提升,過去手術的致死率,甚至高到10%,但現在只要是合乎評鑑的手術中心,致死率皆不到1%;其次,因為手術的案例累積分析檢討,所以一些效果差,風險高的手術被逐漸淘汰,順著演化的軌跡發展至今,現今減重手術已經是經過千錘百鍊的成熟治療,而不論是美國或歐洲,目前也都以胃繞道及袖狀胃切除,為主流的術式。(之後會專文介紹各種術式)


減重手術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健康

在了解手術原理之前,先來談談減重手術的好處,不論是歐洲追蹤20年的研究結果,或是美國10年的結果,都證明長期追蹤下來,接受開刀者比不接受開刀的族群體重明顯的低;除此之外無論是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相關肥胖合併症之發病率也明顯得較少,所以因這些合併症長期引發的中風、心肌梗塞,甚至死亡的比例也遠低於非手術組,甚者手術組的癌症發生症也低於非手術組。

 

總而言之,減重手術之目的是為了促進健康而不是美容行為,對於病態型肥胖的族群,手術可以改善或治癒現有的相關疾病,預防將來疾病的發生,提升生活品質及自我認知,避免早衰死及中老年病痛。

 

減重手術目前在美國已經是腹部手術中數量排名的第一名(當然因為美國肥胖率世界第一名),比起膽結石、癌症手術的數量都多出許多,由此可見他已經是一個成熟而普通的治療方式了。早在1991年美國的國家健康局強調減重手術是唯一有長期治療效果的減重方式,而當時所建議的手術選擇是胃繞道及胃隔間手術,而隨著時間的演練,腹腔鏡手術取代了傳統開腹手術,胃隔間被胃束帶及之後的袖狀胃切除取代。目前在美國的主流術式是胃繞道及袖狀胃切除,胃束帶雖然是排名第三多的選擇,但占比已經下降到小於10%,至於其他術式,只能說是少數的外科醫師非主流選擇了。

 

總而言之,對於已經努力嘗試減重卻反覆失敗的個案,若已經出現健康的威脅時,減重手術或許是重拾健康的重要選擇,而減重外科不是很新奇的新治療,目前也有評鑑的評比可以參考,所以千萬不要選擇沒有科學根據的減重方法,而且若是要接受手術,也必須多做功課跟你的外科醫師充分討論才是。

 

 

王偉
一般外科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體重管理中心 主任 / 外科部 副主任/ 一般外科 主任

文章數
3
回答數
0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