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民醫師】對付登革熱,預防是最重要的環節

登革熱,是在台灣十分常見的公共衛生問題,疾病特徵包含「雙峰型的發燒」(發燒達39-40度後,體溫下降1-2 天後又再度發燒)、肌肉痛或關節痛、起疹、後眼窩痛、白血球低下及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登革熱病毒屬黃病毒科(Flaviviridae)黃病毒屬(Flavivirus),依抗原性的不同分為Ⅰ、Ⅱ、Ⅲ、Ⅳ型。這種病毒會以蚊子為媒介傳播至人,主要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白線斑蚊,多孳生於儲水容器或下雨積水的地方。

 

登革熱最常出現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國家,據統計,每年有超過 3億9千萬人感染,其中有接近9600萬人有臨床的疾病表現,包含較嚴重且死亡率較高的登革出血熱,因此對於登革熱疫情的防範已是不容忽視的課題。

 

登革熱會有什麼臨床表現?

典型登革熱

典型登革熱的潛伏期約為3至8天(最長可達14天),臨床表現在不同年齡族群也不同,嬰幼兒會有1至5天的發燒、鼻炎及咳嗽,在孩童和成人則是以突發性的高燒(39-41°C)為表現,伴隨肌肉痛、關節痛、後眼窩痛、皮疹(發燒發生後的24-48小時)。

 

登革出血熱

登革出血熱常見於續發性感染,意指重複感染了不同型的登革熱病毒,從無明顯感染症狀到登革熱典型症狀都有可能發生,其中較嚴重的症狀有:出血表現、血小板低下、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肋膜積水及腹水與低白蛋白血症。民眾也無須太驚慌,因為續發性登革熱感染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症狀表現都比較輕微,值得注意的是,若母親曾感染登革熱而將抗體傳給了胎兒,登革出血熱亦有可能發生在嬰幼兒身上。

 

登革熱與登革出血熱在病程初期是很難鑑別的,因此若在發病後的2至5天有病情加劇,併發諸如四肢冰冷、臉潮紅、躁動、出汗、腹痛、解尿量減少或點狀紫斑等症狀,需特別當心且及時就醫,才能有效大幅降低死亡率。

 

那麼醫師會提供什麼治療呢?

現今針對登革熱的治療屬支持性治療,並沒有特別針對的藥物,一般會建議患者只需多休息、適時水分的補充,照醫囑服用退燒藥,切記不可使用阿斯匹靈退燒止痛,大部分患者約在兩週間可痊癒且預後良好。

 

預防是對付登革熱最重要的環節

因台灣尚未有登革熱疫苗上市,對於登革熱的預防最重要的就是病媒蚊的防治,針對家中蚊蟲易孳生的環境做好清潔工作,在戶外活動可著輕薄長袖或使用防蚊液,除此之外,對於已感染登革熱患者,應在其環境加以使用紗門、紗窗或蚊帳,避免再次接觸病媒蚊而加劇病情。另外要提醒的是,根據衛生福利部基於登革熱預防所採取的措施:「自登革熱流行地區離境、登革熱確定病例及其接觸者皆需暫緩捐血4週」,有捐血習慣的民眾,切記可別白跑一趟囉。

 

如何選擇有效且安全的防蚊方式?

炎炎夏日,大家進行戶外活動時最常用的就是防蚊液,但是防蚊液百百種,究竟該如何依照自身需求選擇正確的防蚊液呢?防蚊液依成分可以分為「含化學DEET成分」及「天然成分」兩大類

 

含DEET成分

提到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相信多數人都避之唯恐不及,坊間更可能常有DEET有毒,或電視廣告上標榜天然的最好等等說法,在這裡需要替DEET的惡名平反,事實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對於防範蚊蟲叮咬的建議,正是使用由衛服部核准認可的含DEET用藥(待乙妥,又稱敵避),DEET是目前經實驗證明有效、最廣泛使用的驅蟲成份,民眾在購買時只需注意以下事項,便可確保安全無虞:

 

1.塗抹於人體皮膚,應選用衛福部核准之含DEET「人用藥」;噴灑於室內外環境,應選用衛福部核准之含DEET「環境衛生用藥」。環境用藥不能噴灑於人體,即使隔著衣物也會滲入對人體造成傷害。

2.注意標示的DEET濃度,濃度影響防蚊的時間與效果,濃度的選擇可依個人環境需求斟酌,但建議成人使用濃度不超過50%,孩童使用濃度10-30%即可。2個月以下嬰兒不建議使用含DEET用藥,建議以長袖物理性隔離叮咬。

3.避免噴到傷口或眼、鼻、口等部位,即使是噴劑仍建議以塗抹方式使用。

4.先塗抹防曬15分鐘後再使用防蚊液,防曬和防蚊液皆需定時補充,但不建議使用同時含防曬防蚊之產品,因為防曬補擦頻率比較高,恐有防蚊成分過高之風險。

5.防蚊液只需一般正常的清洗即可。

 

天然成分

天然植物成分的產品,通常是使用精油類、香藥草類為原料做萃取,市面上產品眾多,防蚊功效不一,且極易揮發,有些天然防蚊液可能只能維持幾分鐘或僅防止特定蚊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產品雖標榜純天然,但是萃取仍需使用人工化學物質,公司產品把關不利的新聞也是時有所聞,在選購時應多加留意。即使是天然的產品,成份還是有可能因人而異產生過敏反應,要停止使用同類產品。

林哲民
小兒科

大千綜合醫院 兒科主治醫師

文章數
14
回答數
16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您可能想知道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