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依儒醫師】子宮中隔:隱藏在反覆流產背後的原因
「醫師,我已經流產三次了,去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子宮中隔……」
這是許多患者的心聲。對許多人來說,流產常被歸咎於「運氣不好」,但其實背後可能有一個潛藏的原因—— 子宮中隔。
子宮中隔是什麼?
子宮中隔屬於先天性子宮發育異常。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子宮不是一次長好的,而是:
1.兩側各自長出一個「小子宮」
2.慢慢往中間靠攏並融合
3.中間的隔板逐漸消失
4.最後才形成一個完整的、正常的子宮腔
如果融合過程出現差錯,隔板沒有完全消失,就會形成子宮中隔(Septate uterus)。
★換句話說,子宮中隔就像子宮腔中間多出了一道「牆」,而這道牆可能會影響受孕與懷孕的結果。
子宮中隔會有什麼影響?
大部分女性即使有子宮中隔,也不會有明顯症狀,因此往往是在遇到懷孕困難或流產後,才被檢查出來。
可能的影響包括:
• 不孕:受精卵不容易在中隔上著床
• 早期流產:就算著床,也因為中隔血流不足,容易導致胚胎發育失敗
• 反覆性流產:多次懷孕卻屢屢失敗
• 懷孕後的併發症:少數成功懷孕的女性,可能發生胎位異常或早產
臨床上,子宮中隔是重複性流產最常見的子宮異常原因之一。
如何檢查子宮中隔?
1. 子宮鏡檢查
• 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
• 可以同時診斷與治療
2. 其他影像檢查(若合併其他異常)
• 3D 超音波
• 輸卵管攝影(HSG)
• 核磁共振(MRI)
這些檢查有助於區分子宮中隔與雙角子宮等其他結構異常。
3. 合併檢查泌尿系統
因為子宮發育異常常伴隨泌尿道異常,例如單側腎臟缺如,因此建議同時安排影像檢查。
子宮中隔怎麼治療?
是否需要治療,最重要的判斷依據就是—— 有沒有懷孕需求。
治療方式:子宮鏡手術
• 經由陰道與子宮頸進入子宮腔
• 使用「冷刀」切除中隔(盡量避免電燒刀,以降低沾黏風險)
• 手術時間短,傷口小,恢復快
術後照護
• 傷口癒合大約需要 1.5 個月
• 術後可使用防沾黏產品,進一步降低沾黏風險
• 約 1–2 個月後再做一次子宮鏡檢查,確認子宮腔恢復正常
• 一旦確定沒有沾黏,就可以準備懷孕了!
★子宮中隔手術的成功率非常高,而且復發率低,是臨床上「治療效果很好」的子宮結構異常。
什麼人需要懷疑自己有子宮中隔?
• 反覆流產(兩次以上)
• 一直不孕,其他檢查都正常
• 懷孕後曾有胎位異常或早產
• 家族有人有子宮發育異常
如果符合上述情況,建議進一步做子宮鏡或超音波檢查,別忽略了這個可能性。
小提醒
1.子宮中隔並不是罕見疾病,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
2.不是每個子宮中隔都需要手術,如果沒有懷孕需求,可以單純追蹤。
3.若正在規劃懷孕、卻屢次失敗或流產,務必要檢查看看。
結論
子宮中隔雖然是一種先天的子宮發育異常,但透過簡單的子宮鏡手術就能矯正,而且成功率高、復發率低。
☑ 如果您正面臨反覆流產或長期不孕,卻始終找不到原因,別忽略子宮結構異常的可能。
☑ 及早檢查、正確治療,往往能大幅提升懷孕成功率,讓期待的好消息早日到來。

美迪大直婦產科診所 主治醫師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您可能想知道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