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醫師-周維薪】慢性發炎:看不見,卻在體內燃燒的那把火
身為一位在大都市生活多年,又習慣高壓生活的自己,我非常理解那種「永遠做不完」的壓力感,在這樣高壓的現代生活中,我們也時常會忽略身體正在悄悄發出的警訊。無論是長期疲勞、情緒低落,還是關節痠痛與腸胃不適,這些看似不相關的症狀,背後往往有一個共同的根源 - 慢性發炎(Chronic Inflammation)。
一、慢性發炎的影響與常見症狀
慢性發炎不像臨床上的急性感染那樣會有明顯腫痛,它是一種低度、持續性的身體發炎反應。這種反應可能潛伏數月、甚至數年,逐漸損傷細胞與器官,成為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甚至自體免疫疾病的溫床。
你是否經常有這些狀況?
• 睡再多仍覺得累,精神難以集中
• 無來由的肌肉痠痛或關節僵硬
• 情緒不穩,容易焦慮或低落
• 經常脹氣、便祕或腹瀉
• 體重莫名大變化,免疫力下降
這些都可能是慢性發炎在身體某處悄悄燃燒的結果。
造成慢性發炎的原因,除了反覆感染與自體免疫外,也與環境毒素(如塑化劑)、飲食習慣(高糖、高脂)、粒線體功能下降與腸道菌失衡有密切關聯。
二、婦科問題竟也與發炎有關:多囊性卵巢的發炎機轉
圖解 : 以多囊性卵巢來說,脂肪細胞本身就是發炎的火種,會蔓延至血液循環再到卵巢。引起身體免疫細胞活化,導致體內免疫力下降、發炎更加劇,最終影響卵母細胞成熟,以至於月經不規則、不孕風險激增。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過去被認為是單純的荷爾蒙疾病,但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它其實也是一種全身性的低度慢性發炎疾病。
PCOS的發炎機轉包含:
• 肥胖與胰島素阻抗:內臟脂肪會分泌第六型介白素(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等發炎激素,破壞胰島素受體功能,導致代謝惡化。
• 高雄性素血症:刺激免疫細胞,活化κB核轉錄因子(NF-Κb)路徑,進一步升高發炎指數。
• 腸道菌相失衡:造成腸漏,讓 LPS(內毒素)進入血液循環,誘發免疫反應。
• 黃體素不足:少了抗發炎作用的荷爾蒙,身體更難平衡免疫反應。
• 微量營養素缺乏(如維生素D、硒):讓抗氧化與免疫調節能力下降。
這些因素不只影響卵巢,也連帶影響甲狀腺、肝臟、腦部與腸道。
臨床上,我們常看到這樣的女性:
• 月經亂(一年小於八次)、無法排卵、受孕困難
• 經前症候群明顯、掉髮與痘痘問題反覆發作
• 嚴格飲食控制仍難以瘦身成功
其實,她們需要的不只是減肥跟改善代謝,而要針對發炎做出精確調理。
三、婦科問題竟也與發炎有關: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炎風暴
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是一種典型的雌激素相關的發炎性疾病。異位的內膜組織會分泌大量發炎激素,使得整個女性的盆腔成為一座無形的發炎火場。
主要發炎機轉包括:
• 細胞激素風暴:第六型介白素(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第一型介白素βIL-1β 等激素促進細胞增生與疼痛神經敏化。
• 氧化壓力:內膜病灶出血導致鐵過載,引發脂質過氧化(ferroptosis)與 DNA 損傷。
• 免疫逃逸:子宮內膜的異位組織會逃過正常免疫清除,形成慢性炎症循環。
• 腸道與菌相參與:腸漏(與長期食物過敏)與腸道發炎也可能是觸發疼痛與免疫反應的關鍵因子。
這也解釋為何內膜異位症女性除了經痛,還常有:
• 經期間排便習慣改變
• 性交疼痛
• 明顯的疲憊與焦躁
• 月經前水腫、腸胃不適
四、生活中抗發炎的方式與保健品建議
飲食:抗發炎飲食是根本調理的第一步。
• 高纖飲食:提升腸道菌多樣性、減少毒素吸收。
• 富含植化素的蔬果:如莓果、十字花科蔬菜(花椰菜、羽衣甘藍)。
• Omega-3脂肪酸:如深海魚、亞麻仁籽。
• 避免高升糖食物、反式脂肪與加工食品。
生活習慣:
• 規律運動(每週150分鐘):促進抗發炎肌肉激素(如IL-10)釋放。
• 充足睡眠(7–8小時):睡眠不足會增加CRP與發炎激素。
• 減壓療法:如正念呼吸、冥想、瑜珈,降低HPA軸過度活化。
保健品推薦與機轉:
保健品 | 機轉說明 |
Omega-3(魚油) | 抑制NF-κB活化、促進抗發炎激素 IL-10 釋放 |
薑黃素(Curcumin) | 抗氧化、抑制COX-2與NF-κB通路 |
綠茶多酚(EGCG) | 抑制TNF-α、減少ROS生成 |
芝麻素 | 抑制脂肪細胞發炎基因表現、穩定荷爾蒙 |
維生素D | 提升Treg細胞活性、降低免疫過度反應 |
硒 | 增強抗氧化酵素GPX活性、清除過氧化物 |
Myo-inositol | 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炎症指數(CRP) |
Metformin | 降低LPS濃度、調整腸道菌相、抑制卵巢發炎 |
結語:
慢性發炎絕不是一夜之間形成的,也不會短短一週就能改善。它可以說是現代人高壓生活常見的副作用,而且發炎不是只有痛的時候才算病,有時無聲的火,燒得更久更深。
從今天起,為自己添一把抗發炎的水:少一點糖與精緻,多一點深色蔬菜與魚油;少一點壓力,多一點睡眠與呼吸。你會發現,那些長久以來的「小毛病」,其實是可以被好好理解與療癒的。
參考論文 :
1.Systematic low-grade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intrinsic mechanisms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2.Endometriosis and the Role of Pro-Inflamm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Pathophysiology: A Narrat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3.Michels da Silva D, Langer H, Graf T. Inflammatory and Molecular Pathways in Heart Failure-Ischemia, HFpEF and Transthyretin Cardiac Amyloidosis. Int J Mol Sci. 2019 May 10;20(9) [
4.Zhang X, Wu X, Hu Q, Wu J, Wang G, Hong Z, Ren J., Lab for Trauma and Surgical Infections. Mitochondrial DNA in liver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 Life Sci. 2019 Nov 01;236:116464.
5.Fritsch J, Abreu MT. The Microbiota and the Immune Response: What Is the Chicken and What Is the Egg? Gastrointest Endosc Clin N Am. 2019 Jul;29(3):381-393

婦產科專科醫師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您可能想知道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