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姵君藥師】「食品級的B群」跟「藥字號的合利他命B」有什麼不一樣?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也是我們一直想宣導的觀念,究竟食品跟藥品有什麼不同?先撇開法規面不談,我們可以從二方面看起:劑量與規格。

 

古有云:藥食同源,又云:藥即是毒,物質本身沒有善惡,端在使用的劑量不同,對人體造成不同的影響,即使是水,若在一小時內飲用5000ml,也會因大幅影響電解質濃度而有水中毒的危險。

 

回到維生素的部分,臺灣的食品藥物管理署有公告一份含維生素產品認定基準表,將各種常見的維生素依照劑量高低劃分為食品或藥品,以維生素B9(葉酸)來說:每顆低於0.8mg的是食品,超過1mg的是藥品。藥品會標示適應症,葉酸的適應症是:惡性貧血、妊孕性貧血、小兒巨大紅血球貧血及骨髓增生或衰退引起之貧血。如果是食品的劑量,只能夠標示:有助於紅血球的形成。有助於核酸與核蛋白的形成。有助胎兒的正常發育與生長。


這其中最大的差別就是,藥品是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具有矯正人類疾病之醫療效能。而食品都是輔助而已,無法保證任何功效。

 

如果是生病了,就要請醫生協助診斷,對症下藥,配合按時服藥且調整生活作息,讓身體機能能夠恢復正常,「藥」才會有它該有的效果,短期使用把一時的疾病狀態治好了就沒有問題,如果因為害怕藥有副作用,而胡亂尋求仿間未經證實的解法,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或許有的人會說,要劑量高很容易,多吃幾顆就達到所謂的藥品劑量了,為什麼一定要用所謂的“藥”,藥很可怕,天然的比較好。

 

所以接下來我們談製造規格,臺灣的製藥廠,現在(105年底)被要求依循著國際醫藥品稽查協約組織(PIC/S)制定的標準管理,從原料、供應商、管理到製造都要合乎安全標準,層層把關紀錄,只要發生什麼問題,可以立即追蹤查詢,新聞上也常常有某藥廠因為嚴重違反PIC/S GMP而被強迫回收的消息,違反規定固然不應該,但是更可怕的是從一開始就沒有嚴格規定,也沒有嚴謹文件記錄的製造過程,如果發生問題完全無法追溯起。這也是常常發生食安問題的原因,因為沒有制訂標準,且嚴格要求。

 

當然不是所以的食品廠都很差勁,選購食品的時候,可以朝幾個方向去看,
 

如果標示無法符合以下內容,那麼不買也罷:
1. 成分劑量是否標示清楚:每一項成分,都要清楚標示出有多少含量,且含量不超過每日建議服用量太多,以避免過量
2. 是否有詳細中文服用說明
3. 是否有清楚標示製造日期及使用期限
4. 是否有廠商的基本資料,聯絡電話或消費者諮詢、服務專線
5. 是否標示適合及不適合服用的族群
6. 是否標示服用注意事項
7. “沒有”神奇的效果

 

陳姵君藥師:對於大多數病人來說,有療效的稱為「藥」 ;  而大多數病人使用無效,或是看不出什麼影響,但也看不出傷害的,稱為「食品」。而您對維生素的期待是什麼呢?

 

無論如何,在服用任何東西之前,都以安全為第一考量,絕對不要想促進健康卻不小心賠了健康,保持均衡飲食及良好的生活作息,才是保健的根本方法,能夠落實到生活之中,如果有任何廠商宣稱,必須要每天一顆,才能保持健康,那都是...想從消費者口袋中多拿到一點油水而已,是吧?

 

維生素是維持身體機能所必須,可以適當”依需求"補充,購買產品時慎選廠商即可。

陳姵君
藥師

問8醫療團隊 藥師

文章數
19
回答數
170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