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倫&洪千岱醫師】深部腦刺激手術 巴金森氏症病友不抖了

寫字、走路怎麼變得這麼困難!? 巴金森病的顫抖人生

巴金森病為成年人最常見的動作障礙疾病之一,約每一千人會有三人罹患此病,常見的症狀為手抖、四肢僵硬、及動作緩慢。隨著時間過去病徵會變嚴重,病患臉部發生無表情,走路步態會變成小碎步及重心前移易跌倒等,讓生活品質受到極大影響。


藥吃越來越多了,不吃藥都不能動,吃了藥還會全身亂動,怎麼辦?

目前巴金森病的首選治療為左多巴等藥物,目的是為了補充腦部黑質神經細胞死亡後缺乏的多巴胺。大多數患者初期接受藥物治療症狀均能控制良好(俗稱藥物蜜月期)。然而部分患者在藥物治療數年後會產生嚴重的藥物波動及異動症,此種療效變差(蜜月期結束)的情形稱作為「開關現象」。

 

此時可考慮藥物外的治療,其中「深部腦刺激手術」為最常見及較有效的治療選擇

 

此手術需經過微小創口的開顱手術,將電刺激用的電極置放於病患腦部深處的視丘下核或是基底核內,經過導線連接到的電池植入胸前皮下部位,持續進行電刺激,進而改善症狀。目前健保已核准在特定情況下給付深部腦刺激手術所需的電池,大幅減少病患的負擔。

 

使用機器手臂進行深部腦刺激手術,具優化手術流程及定位精準的優點

此類手術流程極其繁複,首先須在病患頭上搭上立體定位框架或立體定位用骨釘,再讓病患去接受腦部斷層掃描,此時病患的頭部在影像上呈現一個座標體系腦部每個部位都有其座標,使用立體定位裝置的演算法決定視丘下核的座標及置放的角度,再將電極置放到腦部深處的視丘下核。

 

手術成功與否取決於定位技術及儀器的精準度,電極置放越精準,耗電量就越低,電池壽命就越長,刺激到鄰近區域產生的副作用就越低,整體效果較佳。

 

傳統立體定位裝置的精準度約在二到四毫米左右。誤差大多是來自於影像扭轉及定位裝置刻度變化。立體定位裝置常會因為反覆高溫消毒使刻度產生變化,故每隔一段時間須接受校正。此外該類手術因步驟繁雜,常常開顱時間過久,導致空氣跑進去腦部產生氣顱現象,擠壓腦部使得原訂的目標位移而產生誤差。

 

使用最新的立體定位機器手臂進行深部腦刺激手術,不須手動調整刻度,可簡化手術流程及減少誤差,提升置放電極的精準度。根據文獻機器手臂的精準度可在一毫米以下,增加手術成功的機會及提升效率。


醫療科技的進步,不只是拯救生命,也可提升生活品質

巴金森病雖然不像腦中風或癌症一樣危及生命,但是嚴重影響病患生活品質,藥物治療初期效果雖好,但疾病中期服藥產生的副作用依然造成日常生活極大困擾。接受深部腦刺激手術搭配適度藥物治療,可以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及提升生活品質,擺脫顫抖的人生。

洪千岱
神經內科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 神經內科 專任主治醫師

文章數
1
回答數
0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