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瑀醫師】淺談乳癌的發現與治療:家族病史增罹癌率、篩檢起於45歲

乳癌,長久以來都是困擾婦女的一大問題,雖說乳癌多半是女性為主,但仍有一定比例患者為男性,因此不論是否為女性,都需要對乳癌有基本的了解。

 

乳癌跟許多危險因素有關,大致上可以分成遺傳、家族史、飲食、荷爾蒙、生育與否部分。遺傳性主要跟BRCA、p53、Her2/neu基因突變相關; 家族史則是看家中是否有其他親戚有乳癌病史。舉例來說若母親有乳癌,自己罹患乳癌機率高2倍左右。 

 

飲食方面則是我們最容易改變的,高脂肪、紅肉飲食會增加罹癌率,而ω3脂肪酸、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甘藍菜)則有助於降低罹癌率;荷爾蒙跟乳癌相關的原因在於雌激素是助長乳癌細胞生長的助劑,換言之過多的雌激素接觸便會增加乳癌機率,研究顯示,初經早以及停經晚會增加乳癌機率、年輕時服用口服避孕藥對於乳癌的產生無顯著差異,然而停經後使用雌激素則稍微增加乳癌機率、不孕或無生育者也會增加乳癌機率。
 

乳癌診斷方式:

那確切的診斷是如何產生呢?診斷分黃金三步驟:觸診/症狀+影像學檢查+病理切片檢查,觸診上會發現乳房硬塊,多半是非疼痛性,但仍有一定比例是疼痛性的,此外也可能會有異常分泌物,有的人可能會發現兩側乳房不對稱或皮膚表面粗糙有如橘子皮般。

 

影像學檢查以超音波和X光為主,乳房超音波跟X光各有優劣,超音波較適用於緻密的乳腺,東方年輕女性變很適合,不過目前本國乳癌篩檢以X光為主,45-69歲女性兩年宜進行一次乳房X光檢查,再根據其判讀結果進行下一步處置;X光檢查若呈現疑似惡性結果,則應考慮切片檢查,切片檢體可由細針抽吸(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粗針穿刺(core needle biopsy)、手術切除腫瘤(excisional biopsy)等方式取得,再根據切片結果考量是否要進一步手術、手術的方式甚至是後續的賀爾蒙或化學或放射線治療。

 

目前臺灣乳癌平均年齡約50歲多,且超過半數在停經前罹癌,跟歐美國家多半發生於停經後仍有所差異。

 

乳癌篩檢年紀起始於45歲,有家族史者可提前至40歲篩檢,然而仍有一定比例的人罹癌歲數小於篩檢年紀。

 

因此一些症狀的表現便更需要我們重視,異常的分泌物、持續存在的無痛性乳房腫塊,若有類似的發現,便有必要就醫進行進一步評估以釐清早期乳癌的可能。

劉宗瑀
一般外科

阮綜合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 健仁醫院乳房外科支援醫師

文章數
4
回答數
57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