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彗倫醫師】接種疫苗勝於治療——淺談麻疹
大多數民眾在今年麻疹疫情爆發前,對麻疹這種疾病應該不太熟悉,這是因為自1987年起,台灣即開始全面施打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三合一疫苗(MMR),對麻疹、德國麻疹和腮腺炎這三種疾病提供保護力,自此麻疹大規模感染的情況便很少在台灣發生。
許多感染的情況是中國或東南亞境外移入者所造成,就在2018年3月,台灣發生今年首例境外移入感染,令全台聞麻疹色變。
傳染
麻疹病毒,人類為自然界唯一之宿主,因此傳染的發生是透過人傳人,而與動物無關,好發的季節為冬末及春季,屬於第2類法定傳染病,需於24小時內進行通報。麻疹是一種傳染性極高的疾病,可傳染途徑多樣,可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是病人的鼻腔或咽喉分泌物而感染。
症狀
麻疹常見的症狀為發燒,和有「3C」之稱的咳嗽、結膜炎、鼻炎(cough、 conjunctivitis、coryza),在發燒3到4天後,口腔可能出現柯氏斑點(Koplik’s spots),柯氏斑點的特徵是口腔中臉頰內側出現白色斑點,直徑約為0.5~1mm,斑點外圍有紅暈。在柯氏斑點出現後1到2天中,耳後會出現皮疹,並逐漸擴散到全臉,進而全身,出疹時體溫可能會攀升至病程中最高,當皮疹和高燒逐漸緩解,疾病的進程也進入尾聲,出現脫皮的現象並留下褐色沉澱。
併發症
水痘和麻疹往往令人傻傻分不清楚,但麻疹相較於水痘可怕的地方在於,有一定的機率產生嚴重的併發症,例如中耳炎、肺炎以及腦炎。
併發症對於1歲以下的孩童特別危險,死亡病例大多起因於為肺炎所導致的呼吸衰竭。
亞急性硬化腦炎為一特殊的麻疹相關疾病,發生率極低,約每10萬病例中出現1例,亞急性硬化腦炎是一種中樞神經退化性疾病,通常發生於麻疹感染後七年,症狀有人格行為改變、心智障礙等等,可能在發病後6到9個月時死亡。
治療
目前對麻疹並沒有特殊藥物治療,只能採症狀治療,因此最好的應對之道還是預防勝於治療。MMR疫苗屬於活性減毒疫苗,常規預防接種時程為出生滿12個月及滿5歲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不適合接種此疫苗的對象有:對雞蛋嚴重過敏者、孕婦、嚴重免疫缺失者(AIDS、先天性免疫缺失症或者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及高劑量類固醇者)。
MMR疫苗注意事項
既然MMR疫苗是預防麻疹感染最好的方法,那麼在接種時機上有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呢?相關注射注意事項包含:如果使用一般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或者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應間隔3個月以上再進行接種;如果曾有輸血的醫療行為,應6個月後再接種;曾進行靜脈注射血漿、血小板或靜脈注射高劑量免疫球蛋白治療,應間隔11個月後再接種此疫苗。
結語
今年3月的麻疹群聚事件中,感染者的年紀大多落在20到40歲之間,這個年齡層不論是B型肝炎病毒抗體、水痘抗體、麻疹抗體、德國麻疹抗體等都是處在相對的低點!
所幸,這次的感染者都是打過2劑MMR的年輕人,所以發病時,臨床症狀都相當輕微,只有發燒及出疹。經過這次麻疹的群聚事件之後,衛生機關也開始重視成人疫苗接種、補接種的課題,雖然說兒童是未來的主人翁,可是青壯年卻是現在的主人翁啊!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您可能想知道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