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丞騏醫師】動脈瘤破裂?? 竟然有人建議12-13歲每個人去照磁振照影檢查

近日名模因顱內動脈瘤出血不幸病逝,事後卻有「建議12到13歲就去照磁振造影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以及「該病跟工作壓力無關,是跟體質有關」等等說辭,為了避免社會大眾對於腦動脈瘤破裂有錯誤的印象,實在需要以正視聽。

 

腦部動脈瘤並非腦腫瘤,而是腦部血管因高血壓、糖尿病、洗腎等等造成血管壁較脆弱或是血管內壓力上升而導致,使得血管壁產生不正常的突起,再加上血液一直不停沖擊,就像是吹氣球一樣。在氣球慢慢膨脹的時候,絕大多數病人不會有症狀,但是到最後血管承受不了壓力就會破裂出血,可說是腦部的不定時炸彈。而動脈瘤一般都發生在顱底較大較主要的動脈,所以一但破裂往往造成相當嚴重的腦部受傷以及不可彌補的神經學後遺症。所以可想而知這種疾病應是好發於年紀較大的病人,或是有高血壓等等疾病的患者身上,臨床上也常常看到因工作壓力、長期熬夜導致動脈瘤破裂的病例。只是隨著飲食、工作壓力等等生活習慣的改變,發生在年輕人身上的比例也逐年增高,但是腦動脈瘤破裂仍是以年紀較長的族群為主。所以建議12到13歲就去做檢查實在違反醫療常規。

 

再者,診斷動脈瘤最標準的檢查乃是血管攝影,雖然是侵入性的檢查,但是卻是可以提供最詳細的資訊,是檢查的金標準(gold standard)。而近年來因為考量到血管攝影檢查的侵入性,再加上電腦斷層檢查儀器的日新月異,於是有電腦斷層式血管攝影(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這種快速又準確的檢查方式,其對於2mm以上動脈瘤的敏感度可高達97%以上,但是也有不少病人仍需要再一次接受血管攝影來確定診斷。至於磁振造影對於動脈瘤的診斷率反而沒那麼精準,而且所等待及花費的時間更久。試想:在一個已經腦出血的病人,我們能有多少時間可以等待與浪費??亦或許在動脈瘤尚未破裂的時候可以用磁振造影來診斷或是追蹤,一但發現以後可以與醫師討論治療的方法與選擇,且可以避免因反覆的侵入性檢查及顯影劑的使用而造成身體的傷害。

 

但是磁振造影絕對不是腦部動脈瘤的首選檢查,而建議12到13歲就去做磁振造影只會造成社會大眾恐慌、浪費民眾的時間以及寶貴的醫療資源,實在是不了解動脈瘤這個疾病而又不負責任的講法。

李丞騏
腦神經外科

林口長庚腦腫瘤神經外科主任、神經外科副教授

文章數
15
回答數
70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您可能想知道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