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聰財醫師】躁鬱症不可怕,治療應多尋求外界協助

躁鬱症又稱作雙相情緒障礙症 (bipolar disorder),顧名思義就是患者的精神狀態會週期性地在躁期與鬱期的兩種極端反覆游移,導致情緒異常,進而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正常功能。

 

躁鬱症肇因於腦部的內分泌系統調節失常,研究指出躁鬱症和基因息息相關,但是患者的心理狀態也有某種程度的影響,另外與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相比,躁鬱症的發病年紀通常較晚,而且預後通常也會比較好,年紀越晚才發作的病人尤甚,許多患者經過治療控制病情後,往往能恢復原有的日常生活。

 

類型:

根據躁期與鬱期的嚴重程度,可以將躁鬱症分為兩種類型,第一型的躁鬱症在躁期的表現會比較嚴重,也就是必須出現狂躁的症狀,反觀第二型恰恰相反,是由輕度的躁期和嚴重的鬱期組成。

 

症狀:

躁期時,常會表現出過度自信、多話、衝動行事、思考跳躍、無法專注等等異象,並且睡眠時間會大幅減少,嚴重時可能好幾天都不用睡覺。
鬱期時則完全相反,患者會出現情緒低落、避免與人接觸交談等等情況,處於鬱期的患者常常整天躲在房間裡或躺在床上,甚至可能會試圖自殺。

 

治療:

除了以心理治療作為輔助外,躁鬱症的治療手段仍舊以藥物為主,而藥物的選擇很多,其中有鋰鹽搭配精神安定藥物(例如:理思必妥Risperidone、思樂康Quetiapine、金普薩Olanzapine等等)的組合,其他像是某些抗癲癇藥物(例如:癲通Carbamazepine、樂命達Lamotrigine、帝拔癲Valproate等等)都對躁鬱症有一定的療效,醫師會根據每位患者的病況調配不同的用藥,藉此以最佳的配方穩定病情,另外有些嚴重的躁鬱症患者,無論使用任何藥物治療都不見起色的話,就會考慮使用電痙攣治療,此種療法是藉由給予腦部電擊的方式來誘發痙攣,藉此改善患者的病況,不過由於電痙攣治療的治療機轉還不是非常明確,而且過程也屬於侵犯性治療,所以現在不會最優先治療方式。

 

結論:

由於許多精神病患本身的病識感不佳,有部分患者根本不會察覺到自己已經生病了,所以在鼓勵懷疑自己患病的民眾更加積極的去醫院諮詢外,也提醒大家如果懷疑身邊的親朋好友出現了相關的症狀,可以試著陪伴他就醫診斷,在現今台灣社會的氛圍中,精神病在某種程度上仍舊被大家所忌諱避談,所以也更容易出現延誤就醫的情形,然而腦部就和心臟或是其他器官一樣,都可能有生病的時候,所以果真患病的話,盡早就醫治療才能將損害控制到最低。

楊聰財
精神科

楊聰才身心診所 院長

文章數
2
回答數
2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