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醫師-周維薪】長期憋尿又很少喝水!該如何預防「泌尿道感染」?
如果妳也經歷過尿尿痛、伴隨灼熱感,或是下腹悶痛等泌尿道感染症狀,那你一定對於那種連尿都不敢上的感覺有過深刻的害怕,這種都市女性常見的現代問題,除了一直吃抗生素之外,真的沒有其他解答了嗎?
什麼是反覆性泌尿道感染?
首先,我們先來定義一下反覆泌尿道感染:
1.六個月內發生兩次以上急性泌尿道感染
2.十二個月內發生三次以上急性感染
這是一種女性常見的問題,而且主要病原菌為大腸桿菌(E. coli),約占了全部感染的八成。
以下是常見的風險因子,若你有符合的話就要特別注意!
1.生活習慣不佳 : 少喝水(一天少於每公斤30cc的水量)、長期憋尿或是如廁大號後擦拭方向錯誤,由後往前擦等等。
2.膀胱排空不全 : 可能跟長期使用部分身心科藥物或是老化有關,另外像是懷孕時也容易尿不乾淨,當你的尿液總是有殘留的時候,就容易滋生細菌而感染。
3.更年期後 : 更年期後因為整體女性荷爾蒙雌激素下降,會使得泌尿道系統的組織改變,使細菌更容易依附在尿道系統上。同時因為陰道菌叢也隨著改變,除了萎縮性的陰道炎之外,也會同時造成陰道菌叢改變,而更容易發生陰道炎,陰道炎也容易擴散到周邊的尿道。最終就是陰道炎與泌尿道感染同時發生。
4.性行為頻繁 : 女性本身解剖構造上陰道與肛門距離較近,而頻繁的性行為會較容易把肛門的腸道菌叢帶到尿道與陰道,一樣容易同步造成陰道炎跟泌尿道感染。
5.解剖構造異常 : 最常見的異常就是有腎臟或是膀胱結石,因為長期阻塞而造成感染。而較少見的原因則像是尿液逆流或是有膀胱憩室、脫垂等問題,也會影響排尿的順暢度而造成感染。
根據統計,每三位女性就有一位,會在24歲前發生過一次泌尿道感染。且發生感染的女性中,每四個人就有一位會在六個月內再復發(Relapse)。
診斷方式:
如果妳曾因泌尿道感染就診過,那你就會知道最準的診斷方式就是「驗尿」,以傳統定義上來說,需要做尿液細菌培養且有長出超過10⁵ CFU/mL 的細菌,搭配臨床症狀,如尿急、頻尿、解尿灼熱、下腹壓痛等症狀來做為診斷。
但臨床上,我們不可能每一次都要等數天的尿液培養報告出來後才進行治療,通常是在尿液檢驗看到大量細菌或是看到白血球數量很多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以抗生素治療。
而如果是反覆感染的你,就會想要知道要如何區分「復發」跟「再感染」
復發(Relapse)的定義是相同的菌種在治療後短期內(兩周內)再度出現,通常代表初次的治療未完全,會需要更長的療程或是更深入的影像檢查。
再感染(Reinfection)的定義則是相同菌種或是不同菌種的感染,但是間隔時間較久,治療的策略會擺在生活型態的調整上。
哪些情況需要做影像檢查?
1.持續血尿 : 或你反覆泌尿道感染合併血尿,就要高度懷疑有結石或甚至是泌尿道的腫瘤深藏其中,尤其膀胱癌早期很常以「無痛性血尿」作為表現。
2.培養出奇異變形桿菌(Proteus mirabilis) : 如果你的尿液培養報告不是大腸桿菌,而是一些少見ˋ菌種,就建議可以做影像檢查。像是以奇異變形桿菌來說,他具有產尿素酶(Urease),會使尿液鹼化造成結石。
3.疑似復發性感染 : 復發性感染發生時,我們就要考慮是否潛藏結石、尿道狹窄、憩室等問題,且如果是男生泌尿道感染,幾乎都是要做影像檢查,因為整體較為少見。
荷爾蒙失調與泌尿道感染有關?
有的,雌激素在女性泌尿生殖系統其實有著「防護」的能力。若雌激素不足,常見於更年期狀況,會導致以下問題 :
1. 陰道上皮變薄及萎縮
• 陰道黏膜失去原有的厚度與保濕能力,變得乾燥、脆弱。
• 小小的摩擦或感染,容易導致黏膜破損,引發不舒服甚至感染。
2. 陰道乳酸桿菌減少
• 雌激素能促進陰道上皮內儲存肝醣,而乳酸桿菌靠肝醣發酵產生乳酸,維持陰道pH在3.5–4.5之間的酸性環境。當雌激素不足導致肝醣減少,乳酸桿菌數量下降,陰道環境變為鹼性,原本被壓制的病原菌,如大腸桿菌等就得以繁殖。
3. 陰道與尿道的屏障功能下降
• 陰道與尿道口距離極近,陰道菌叢的穩定與否直接影響尿道。當防禦菌叢被破壞,來自肛門區的大腸桿菌或外來細菌更容易「入侵」尿道並向上感染膀胱。嚴重者甚至會造成急性腎臟發炎,是需要住院施打抗生素的,且死亡率較高,需要特別小心。
生活上的預防方式:
1.喝夠水、尿夠尿: 每天至少的水量需要1500-2000毫升,但這裡有一個很多人忽略的點,多喝水也要同步多尿尿,若只進不出只會造成感染更嚴重。
2.避免刺激性食物 : 若你已經是反覆泌尿道感染的朋友,請避免包括咖啡、酒、辣椒、甜品等食物,除了會破壞腸胃道菌叢外,醣類代謝差等胰島素阻抗問題、糖尿病等都會惡化感染風險。
3.預防性保健品 :
(1) 蔓越莓萃取物 : 蔓越莓中富含一類名為前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 PACs)的多酚化合物,尤其是A型結構的PACs,可干擾大腸桿菌的纖毛黏附於泌尿道上,減少細菌附著在泌尿道上皮的機率,降低感染發生。
建議劑量與產品挑選:
• 每日攝取 至少36 mg的A型PACs 為預防有效劑量
• 注意並非所有蔓越莓產品都有此含量,建議選擇標示明確的膠囊、粉末或滴劑產品
• 果汁(尤其是超市常見的混合蔓越莓飲)不只含糖高,PACs 含量低,不建議以果汁為主要攝取方式
(2)D-Mannose 甘露糖
D-Mannose 是一種天然單醣,與葡萄糖結構相似,能夠選擇性地與大腸桿菌表面的特殊蛋白結合。這種蛋白質原本能幫助細菌黏附在尿道或膀胱上,造成感染,但當甘露糖先一步與特殊蛋白結合後,細菌就會像被「包起來」,無法附著在泌尿道,進而隨著尿液排出體外。
常見劑量與使用方式:
• 每次 500~1000 mg,一天 1~2 次
• 建議在空腹時使用,或於性行為後立即補充,效果最佳
(3) 乳酸菌益生菌
藉由增加陰道乳酸桿菌含量,維持陰道pH在3.5–4.5的酸性環境,使大腸桿菌等致病菌不易生長,建議持續使用至少三個月,可以建立較穩定的菌相,而且同步改變飲食習慣也非常重要。
結語:
「最常見的問題,往往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你在看完以上文章後,應該也發現自己有許多可以再改善的部分,像是肥胖的減重、更年期改善荷爾蒙失調等都是容易被忽略的核心問題。而日常的飲食習慣改變跟蔓越莓、甘露糖等的補充,也要記得挑選市面上適合你的產品,才不會反覆遭受那種連尿都不敢尿的痛苦,若有更多問題歡迎門診諮詢!(本文圖片由大象醫師提供)

婦產科專科醫師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您可能想知道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