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謹亨醫師】認識疝氣,疝氣要怎麼治療?
1.疝氣定義
疝氣也就是台語俗稱的『脫腸』,是部分腹膜、內臟(最多是小腸),經由腹壁肌肉或筋膜的破洞或缺損薄弱處如鼠蹊部向外不正常凸出的現象。
2.引起疝氣的病因
成人疝氣發生率介於10~15%,好發於男性,約女性的十倍,疝氣的原因可能先天或後天,部分亦具家族傾向。
疝氣一般是由於構成腹壁的肌肉及筋膜薄弱或缺損,可能是因為受傷、老化或先天性缺陷造成。另外,提重物、咳嗽、抽煙引起之慢性咳嗽、肺部疾病、便秘、小便不順腹部用力、攝護腺肥大、懷孕、肥胖…皆會造成腹內壓力增加。一旦腹壁弱點缺陷形成,腹內的壓力會使肌肉或筋膜裂開,如果一部分的腹膜組織或內臟經過這個裂洞凸到外面,就形成『疝氣』。疝氣可在任何年齡發生。
3.疝氣的症狀
疝氣初期的症狀較輕微,且可回復。偶爾在鼠蹊部上方有稍微凸出或腫大的現象,再逐漸地變大,但也可能突然間出現。凸出的腫塊有時覺得疼痛,特別是站立的時候,但當躺下或是推回腹部就會消失,有時會伴有腹痛、沉重或拖曳的感覺。但初期疝氣若一直沒有處理,疝氣的孔洞會越來越大,組織越來越鬆,有一天腸子掉到疝氣囊中,卡住發炎,就形成箝頓性疝氣,此時會有腹股溝或腹部持續疼痛,且無法推擠復位,則須小心可能疝氣內容物因箝閉而阻斷血液供應,甚至併發腸子壞死,必須緊急手術,必要時甚至要切除一段小腸,最嚴重可能有腹膜炎甚至敗血症。
4.診斷疝氣
疝氣的診斷是靠病史及理學檢查,常見主訴有腹股溝或前腹壁發現隆起腫塊,這些腫塊多數是在久站、咳嗽、打噴嚏或提重物時出現。當患者平躺休息或腹部鬆弛時,大多數會自然消失,少數須用手推擠復位。可分為:
單純疝氣:
疼痛通常不厲害,部分患者會自覺腹股溝或陰囊拉扯或有下墜感。
箝頓性疝氣:
若有腹股溝或腹部持續疼痛,且無法推擠復位,則須小心可能疝氣內容物因箝閉而阻斷血液供應,甚至併發腸子壞死。
腹股溝疝氣也易與其他狀況混淆,鑑別診斷包括陰囊水腫、脂肪瘤、靜脈瘤、靜脈曲張、腫瘤、淋巴腺炎或膿瘍。
因此當腹股溝出現腫塊時須小心就醫,勿掉以輕心!!!
5.處理方式
•許多人會用疝氣帶、束腹或類似的圍堵裝置來限制疝氣凸出,但目前臨床上並不建議。因為這種束緊並且壓迫疝氣的設備,可能會影響局部組織血液循環的通暢,對於凸出的腸道、附近的精索及腹壁組織也會造成傷害,造成未來外科醫師手術修補的困難及危險性。
•疝氣的治療到目前為止,除了手術外並無任何一種藥物或治療方式可以治癒。
•若發生箝閉性疝氣甚至造成腸阻塞或缺血性壞死時更必須緊急手術。
•在成人之後產生的疝氣,常須留意是否併存其他疾病,在治療疝氣的同時,更要治療並矯正原本的疾病。例如肝硬化併發腹水、大腸癌併發腸阻塞、攝護腺肥大合併解尿困難,或陳舊性肺疾產生慢性咳嗽等。
•婦女懷孕期間產生的疝氣,早期必須手術,但晚期若無併發症則可等待產後再處理。
•嬰幼兒腹股溝疝氣則應盡早縫合,但較小的臍疝氣可觀察到二歲後再處理。
6.分類
腹股溝疝氣主要有兩大類型:
(1)直接型:
一部份的小腸經由鼠蹊部肌肉及筋膜的弱點或破洞直接凸出腹壁之外。
(2)間接型:
經胚胎時期睪丸下降路線的筋膜弱點凸出到腹股溝,再下降到陰囊內。
7.手術方式
目前臨床上,手術方式有下列三種選擇:
傳統疝氣手術、微創內視鏡疝氣修補手術、達文西微創內視鏡疝氣修補手術。
(1)傳統外科手術:
•在下腹部劃開5-8公分的傷口,傷口大小看疝氣嚴重度而定。
•常因傷口較大容易造成術後較疼痛及感染風險的問題。
•術後恢復期約1-2個月,較久。
(2)微創手術:
•隨著醫學的進步,微創手術為今日外科手術的首選。
•腹股溝疝氣也可經由內視鏡進行手術修補,經由腹壁上三個約0.5~1公分的小孔洞,大約是一般吸管到珍珠奶茶吸管的大小,以器械在腹壁肌肉與腹膜之間進行疝氣囊袋的修補。同時加上人工腹膜的鋪設,以加強腹壁的強度並降低疝氣復發的機會。
•內視鏡疝氣修補手術有著傷口小、疼痛少、復原快的特性。
(3)達文西機器手臂微創疝氣手術:
•手術優點除了小傷口之外,透過精密的機器手臂操作使手術更為精細,針對每位病人的解剖構造不同而採取最適當的處置,可避免術中及術後出血,同時減少組織的傷害而有更佳的治療效果。
懿安泌尿科診所 院長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您可能想知道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