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榕醫師】區分靜脈壓迫症候群和靜脈曲張

「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是靜脈受壓迫或瓣膜正常功能失靈,使內壓增加,管壁擴張成囊狀,血液回流發生障礙的病症,常見於許多需要長期站立工作者,像是學校老師、髮型設計師、廚師、服務業從業人員、店員等;另外,孕婦由於受到荷爾蒙影響,子宮壓迫骨盆靜脈回流,腹內壓增加也因此容易出現靜脈曲張。患者常伴隨著許多不同的症狀如:紅腫、搔癢、脹痛…等等,輕者影響外觀上的美感,重者則可能影響後續得到嚴重疾病的機會!病人的症狀依據不同程度可分為六級,通常患者在初期症狀較不明顯時,多以忍耐而不願主動積極治療,往往在就醫時已發展成較為嚴重且不易治療的後期症狀。凡有出現靜脈曲張的血管,更要小心可能併發的皮膚潰瘍與病變之問題

 

早期靜脈曲張的治療選擇僅能以血管抽除術來做整體病灶的根除,但血管抽除術對於病人來說不論是心理還是生理的負擔頗大,且整體恢復期較長;目前大多採用血管內雷射微創手術或冷凝膠來進行靜脈曲張的治療,此種治療方式的好處在於病人僅需針孔大的傷口即可治療瓣膜缺損的大隱靜脈,搭配輔助治療表淺靜脈曲張的工具,使病人做完手術當天即可出院,隔日開始正常活動,讓病人恢復健康又美觀的雙腿。

 

「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則是另一個隱藏、但是不少見的健康問題,患者常常併發靜脈曲張。症狀較輕微的病人,建議抬高患肢,避免長時間久坐或久站,或穿減壓彈性襪。對於症狀嚴重的病人,近年來導管技術發達,可在病灶處行氣球擴張和置放自膨式靜脈支架,不僅傷口小,且復原快,目前已成為主流的治療方式。病人若長時間雙腿不對稱腫脹,或出現不明原因鐵鏽色色素沉澱,應及早就醫檢查,才不會錯失治療時機,甚至引發深部血栓的風險。

 

「靜脈曲張不治療最後會導致靜脈血栓和肺栓塞」、「靜脈曲張就算治療好還是會復發」、「靜脈潰瘍一定是靜脈曲張造成」這些似是而非的論點,一直存在於一般醫界和病患口耳相傳之間,但其實這些現象真正的禍首並非靜脈曲張,而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iliac venous compression syndrome)。這幾年在它的治療比較進步之後,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神秘面紗和重要角色才逐漸被大家認識清楚。

 

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發現

1956年的R May和J Turner研究發現,病變的左總髂靜脈內膜和中層被覆蓋內皮細胞的結締組織所取代,他們認為這是左總髂靜脈受右總髂動脈壓迫和後方往前凸腰椎的迫擠,動脈搏動所引起的靜脈壁間摩擦刺激的反應性結果。1965年,Frank Cockett通過靜脈造影和手術探查的資料進行系統性描述,將該病命名為髂靜脈壓迫症候群。所以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又稱為「May-Thurner症候群」或「Cockett症候群」。

(圖)髂靜脈壓迫症候群1
(圖)髂靜脈壓迫症候群2

 

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症狀

每個人其實因解剖位置影響,髂動脈多少都會稍稍壓迫於髂靜脈上。輕度的髂靜脈受壓使靜脈的前後徑縮小而橫徑增寬,靜脈回流不受影響,也不會出現症狀,所以大部分髂靜脈壓迫症候群患者因髂靜脈輕度受壓而無任何症狀。有症狀時臨床表現主要為兩種方式:一種是由於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出現的急性症狀,主要表現為突發下肢急劇腫脹、疼痛、肢體皮膚溫度升高,甚至出現靜脈性間歇性跛行。另一種是因長期靜脈高壓而產生的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症狀,如左下肢輕到中度水腫,有時也可合併左下肢靜脈曲張;皮膚營養性改變,出現色素沉著和濕疹以及經久不愈的小腿潰瘍等。下肢水腫嚴重的話甚至會變成「象腿」。

 

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誘發因素和疾病進程

髂靜脈壓迫的原因有年齡、後天因素及先天性疾病造成,好發於50歲以上年長女性、活動力旺盛的年輕男性、孕婦及低分叉的腹主動脈、左總髂動脈有扭曲、膀胱疾病、腫瘤、先天異位腎臟等患者。在此基礎上,一旦合併有創傷、手術、口服避孕藥、分娩或惡性腫瘤等誘因,就有可能造成深部血栓形成。左髂靜脈受壓或栓塞造成的靜脈回流障礙,部分可以通過雙側髂內靜脈和骶前靜脈叢及子宮附件靜脈叢建立側支循環加以代償。其他常見的側支循環有腰升靜脈、脊柱旁靜脈叢、骶中靜脈叢和陰部靜脈叢等。年輕女性患者可表現月經期延長和月經量增多,也可能由於大量側支循環使卵巢靜脈、子宮旁組織以及子宮靜脈充血擴張而形成子宮旁組織靜脈曲張男性患者可表現為精索靜脈曲張和不育。病患若是經過多年進展到腰椎靜脈叢受影響,就有可能出現獨特的腳部疼痛或酸麻,甚至跟神經壓迫或是足底筋膜炎分不清楚。

 

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診斷與治療

臨床上會用深層靜脈回流測試(phleborheography,PRG)檢視是否有深部靜脈血流障礙,以血管超音波(Sonography for vessel)排除病人有無血栓和靜脈曲張。除此之外,醫院如設置了骨盆腔3D動靜脈立體影像重建技術,透過靜脈血管攝影 (IVDSA, Intravenous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同步配合電腦斷層立體攝影 (MDCT, Multi-detector Computerized Tomography)的影像合成技術,可以清楚顯示骨盆腔及後腹腔動靜脈血管的病灶,幫助臨床醫師進行判斷。[1]

 

對於無症狀或症狀輕微的患者,可給予保守治療:如抬高患肢,避免長時間臥床或坐位,穿減壓彈力襪,口服抗凝血劑以預防靜脈血栓形成。對伴有血液高凝狀態者,在外傷、分娩、手術及盆腔腫瘤時,可應用低分子量肝素皮下注射進行預防性治療,同時補充足夠液體以降低血液黏度,加強下肢活動以促進血液同流,減少血栓形成的危險因子,如避免口服避孕藥等。有症狀的髂靜脈壓迫主流治療是氣球擴張和置放自膨式靜脈支架,用類似心導管的方式,經鼠蹊部的股靜脈穿刺,傷口小且復原快。可促進淋巴和組織液的回流,大幅改善病人下肢腫脹的問題,進而控制反覆發炎的情況。

動靜脈立體影像重建、靜脈氣球擴張手術目前健保皆有給付,若嚴重到需在靜脈中裝支架,就必須自付支架費用。提醒民眾若下肢長期腫脹、痠麻疼痛,要盡快就醫。


參考資料:

[1] 北醫電子報

李紹榕
心臟外科

萬芳醫學中心 心臟血管外科 主任/ 外科部副主任

文章數
4
回答數
31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您可能想知道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