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彗倫醫師】白天常常想睡覺,竟與三高、心血管疾病有關!?

白天工作到一半,突然瞌睡蟲上身,這種情況大家多少都有經驗吧?如果偶爾發生倒是還好,但若是常常如此,可能就要小心了!過度的日間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和某些疾病有著意想不到的關聯性。

 

日間嗜睡的定義與盛行率

根據國外文獻[1]的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美國成人有「日間嗜睡」的情形,這個情況在青少年身上更為嚴重,將近有42%的青少年都認為他們白天時常常會想睡覺,日間嗜睡的盛行率之高,讓公衛學家也開始研究這個議題。

 

儘管「白天想睡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有過經驗。不過對於研究人員而言,一個精準的定義是必要的,我們會需要一個標準工具來量化一個人白天的嗜睡程度,而大多數研究日間嗜睡的文獻會以「Epworth嗜睡量表(ESS)」來判定受試者有多嗜睡。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不妨看看以下問題,你會得到幾分。每個問題的答案分成:從未發生過(0分)、偶爾發生(1分)、常發生(一半以上的時間,2分),一直發生為(3分)

 

請盡量圈選出以下不同情況下打瞌睡(不只是覺得累)的頻率:

坐著閱讀書報時、看電視時、 在公共場所安靜地坐著,沒有活動(戲院或會議)、坐車連續超過一個小時(不是自己開車)、 下午躺下來休息時、坐著與人交談時、沒有喝酒的情況下在午餐後安靜地坐著時、 開車中遇到交通問題而停下來數分鐘時。

 

如果你的累積分數超過十分,便極有可能符合過度日間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的定義,本文就更建議繼續看下去!

 

造成日間嗜睡的原因是什麼呢?

如果做完嗜睡量表得到了異常的高分,你可能會好奇是什麼原因導致白天會想睡覺。很直觀的,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晚上睡眠不足所造成的[2],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的建議[3],18到60歲的成年人, 一天最少要睡七個小時以上,檢視一下自己的睡眠時間,也許睡眠不足就是你白天打瞌睡的元兇!

 

如果你的睡眠時間充足,但白天還是昏昏沈沈,這時候可能是你的睡眠效率出了問題,例如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這是一個常見影響睡眠的疾病,常見的表現是睡覺時會有打鼾聲,而且時常會出現鼾聲突然中斷的情形。其他會影響睡眠效率的生理因素,像是氣喘或胃食道逆流,這些病人在經過醫師診斷和治療,可重新改善睡眠效率,新的一天或許可再恢復神采奕奕。其他像是憂鬱症、嗜睡症…等,都有可能是日間嗜睡的原因。

 

日間嗜睡會怎麼樣嗎?

首先最理所當然的是,白天打瞌睡會造成許多交通事故[4],新聞媒體也常常報導。但讓人想不到的是,白天想睡覺竟然也是其他許多疾病的風險因子。

 

國際上有許多科學家在研究日間嗜睡與各個疾病的關聯性,目前發現日間嗜睡與某些睡眠疾患、肥胖、精神疾患、心血管疾病…等都有關係。科學家發現日間嗜睡是失智症重要的預測因子[5],結果顯示日間嗜睡會增加三成左右的風險讓認知能力下降,要如何解釋這中間的關聯性呢?科學家推測這和睡眠的生理功能有關,因為睡眠可以代謝掉一些白天累積在腦袋中的廢物,若是因一些原因使得晚上的睡眠無法達到它應有的效率,就會讓白天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代謝腦中堆積的廢物,然而中間複雜的機轉還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知道。

 

另外在心血管疾病方面[6],有日間嗜睡情況的老年人,比起沒有日間嗜睡的老年人,在心臟疾病相關死亡的風險竟然也增加了33%的比例!這要怎麼解釋呢?有論文研究提到這也許和人體的自律神經[7]有關,日間嗜睡或許在某些方面影響到支配心臟的自律神經,最後增加了心臟病死亡的風險。

 

而日間嗜睡與精神疾病的關聯性,大多研究集中於憂鬱症上,我們知道憂鬱症是老年族群中重要的衛生議題,所以研究這方面的議題在自殺防治上是刻不容緩的。研究指出,日間嗜睡與憂鬱症有非常強烈的關聯性[8],而且他們的關聯是雙向的[9],日間嗜睡是憂鬱症的風險因子,同時憂鬱症也會增加日間嗜睡發生的機會。

 

日間嗜睡和肥胖的關聯性也不可以忽視,有許多研究都證明了日間嗜睡和肥胖[10]有著高度相關,而肥胖會造成「三高」早已是老生常談,所以日間嗜睡造成的影嚮層面的確十分廣泛,如果你白天打瞌睡的狀況已經持續很久,而且無法透過調整睡眠來改善,建議趕緊到診間和醫師討論你的情形!別忘了,如果你有以上所提到的一些慢性疾病,請記得一併告訴醫師讓他們更清楚你的身體狀況。

 

日間嗜睡的治療

說了這麼多,日間嗜睡在現在的醫療環境下要怎麼治療呢?最重要的就是找到會造成白天想睡覺的原因,從根本下手,像是如果病史詢問後像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師也許會安排你到醫院的睡眠中心睡一晚,做一個完整檢查以確定診斷,之後透過陽壓呼吸器或牙套、手術等大多就可以改善。

 

在日間嗜睡的症狀治療上,我們也可以分為非藥物治療和藥物治療。一般會先以非藥物治療為主,像是計畫性的小睡一會兒,運動、以及維持良好的睡眠習慣等,如果可以確實執行,許多病患都會有顯著的改善。如效果有限,則依醫師專業,提供適度的藥物治療

 

參考資料:

[1] Kolla BP, He J-P, Mansukhani MP, Frye MA, Merikangas K. Excessive sleepiness and associated symptoms in the US adult population: prevalence, correlates, and comorbidity. Sleep Health. 2020;6(1):79-87. 

[2] Meltzer LJ, Mindell JA. Sleep and sleep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sychiatric Clin North Am. 2006;29(4):1059-1076 

[3] Watson NF, Badr MS, Belenky G, et al. Recommended amount of sleep for a healthy adult: a joint consensus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and Sleep Research So- ciety. Sleep. 2015;38(6):843-844. 

[4] Garbarino S, Durando P, Guglielmi O, et al. Sleep apnea, sleep debt and daytime sleepiness a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road acciden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truck drivers. PLoS One. 2016;11(11):e0166262. 

[5] JaussentI,BouyerJ,AncelinML,etal.Excessive sleepiness is predictive of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 Sleep. 2012;35(9):1201-1207.

[6] Empana JP, Dauvilliers Y, Dartigues JF, Ritchie K, Gariepy J, Jouven X, et al.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is an independent risk indicator for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 the three city study. Stroke 2009; 40(4): 1219-24. 

[7] Lombardi C, Parati G, Provini F, Vetrugno R, Plazzi G, Vignatelli L, et al. Daytime sleepiness and neural cardiac modulation in sleep-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 J Sleep Res 2008; 17(3): 263-70. 

[8] Chellappa SL, Araújo JF. Excessive daytime sleepiness in patients with depressive disorder. Rev Bras Psiquiatr. 2006; 28(2): 126-9. 

[9] Alvaro PK, Roberts RM, Harris JK. A systematic review assessing bidirectionality between sleep disturbance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leep. 2013;36(7):1059-1068. 

[10] Vorona RD, Winn MP, Babineau TW, Eng BP, Feldman HR, Ware JC, et al. Overweight and obese patients in a primary care population report less sleep than patients with a normal body mass index. Arch Intern Med 2005; 165(1): 25-30. 

 

黃彗倫
家醫科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文章數
53
回答數
123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