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醫師,育兒方法百百種,有推薦的育兒的書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沒有一套教養法適用所有的寶寶,爸媽要了解孩子的氣質,依氣質的不同給予適切的教養。 挑選書籍前可以看看作者的學經歷 ,看是否與幼教或兒童醫療背景相關;坊間的育兒書冊分為照顧寶寶生理、 兒童發展和親子關係三大類,都可以參考 ,再摸索出適合自己寶寶的方式。 一般來說 ,一歲前採需求式教養,因為這個階段寶寶的生存需求必須完全仰賴父母;再來寶寶哭了,應先觀察再區分需求。寶寶一哭,先弄清楚是基本還是額外需求,基本需求要馬上回應。額外需求立即且每次回應,寶寶會學到:只要我想要,大哭就可以獲得滿足。爸媽對嬰兒需求的回應,是會影響寶寶的行為。 不過不同氣質的寶寶,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強度不一,爸媽要先了解孩子的氣質,才能因材施教。 敏感型的可能一點不舒服就哭得驚天動地 ,需要高度安撫;活動量大的寶寶 ,吃完奶不乖乖睡 ,還跟你大眼瞪小眼 ,就需要父母陪伴玩一玩再睡。總歸一句話 ,自己的寶寶只能靠自己用心去觀察了解 。 我自己曾看過的育兒書 1.新生兒父母手冊(what to expect the first year) 作者: Heidi Murkoff, 遠流出版社. 文字淺顯易懂,編排的部分有依照寶寶年紀來劃分,讓新手爸媽十分容易上手查閱 2.輕鬆當爸媽,孩子更健康 作者:黃瑽寧 時報出版社 學長的好友大作 當然要拜讀一下 3.5.百歲醫師教我的育兒寶典 作者:林奐均 如何出版社 裡面的育兒觀和現在完全不同 ,所以這部份我不太能接受 ,但是之後小孩漸大步入吃副食品的階段 ,倒是可以參考 。現在門診有很多太慢吃副食品 ,過度依賴配方奶的小孩了。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中幼恩小兒科診所 兒科 主治醫師 蕭淑綾 http://goo.gl/hriERu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看看別人都問什麼

想請問醫生:小朋友目前5歲,目前抽血報告甲狀腺刺激素免疫分析6.83及游離甲狀腺素免疫分析1.27這樣的指數目前有沒有什麼迫切性呢?日常照顧需要注意什麼嗎?因為要等到一個月才能回診

依您描述的內容:不知您的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就診, 醫師決定安排甲狀腺功能檢查呢? 是否因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症狀? 或是因身高矮小而安排的檢查? 從您提供的數據, 甲狀腺刺激素微高, 但游離甲狀腺素正常, 稱為亞臨床性甲狀腺功能低下. 此情形常出現於營養不良, 體型瘦小的孩童, 一般若飲食均衡攝取, 通常再次追蹤, 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的機率很高. 但若是有明顯甲狀腺疾病的家族史, 或孩子明顯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症狀, 則後續演變成甲狀腺功能低下的可能性仍存在, 因此建議配合醫師安排定期回診追蹤.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林口長庚兒童醫學中心兒童內分泌科 主治醫師 邱巧凡 醫師簡介 ►http://bit.ly/2QxhROt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 ►http://bit.ly/2NMDJXj

您好, 小犬今年十月滿六歲,晚上睡覺仍會有尿床狀況,有就醫檢查膀胱(超音波)醫生說正常,前一陣子嘗試半夜抱他起來尿尿,結果搞得他和我們家長都睡不好,中醫把脈還說成長遲滯,建議我們讓他睡好比較好。 請益是否讓他自然發展 繼續包尿布睡覺

我們應先了解尿床常見的六個因素 1. 白天不斷的被提醒要去尿尿,弄到很緊張,尿意混淆! 2. 孩子的膀胱成熟速度較同儕慢 3. 孩子的膀胱容量較小 4. 基因遺傳:父母過去有夜尿或尿失禁問題,孩子也較容易出現 5. 抗利尿激素較少:一種人體的賀爾蒙,作用在於減少排尿 6. 睡的太沉:孩子無法感受到膀胱脹滿的感覺 再來要確認是原發性或續發性的夜尿 1. 原發性夜尿—從小到目前為止未有一段時間晚上睡覺不排尿,尿布永遠是濕的 ,根據統計 ,直到6歲還有10%的小孩會尿床 ,男比女是1.5:1。 2. 次發性夜尿—孩子曾經有六個月或以上晚上睡覺不排尿,尿布是乾爽的,次發性遺尿通常和後天因素有關,小孩常見的因素例如尿道感染、糖尿病、以及心理因素(如壓力)等等 。這種建議一定要就醫檢查 如果是第一種原發性尿床 ,建議可以從生活習慣的改變著手 1.不要懲罰:夜尿只是因為小孩的排尿控制不夠成熟 ,不是他的錯 ,會造成反效果 。 夜尿問題通常會隨著時間而解決。 2.小撇步解決尿濕床的困擾:尿濕床而造成的影響是可以減少的,例如使用防水保潔墊、產褥墊、防臭劑,幫孩子換上乾淨衣褲前記得幫孩子清洗一下。 3. 規律排尿:孩子白天應該規律排尿,睡覺前也要(一天大約4到7次),如果孩子晚上醒來,照顧者也應該讓孩子去廁所排尿。 4. 注意飲食:有夜尿的孩子,高糖分食物、氣泡飲料和含咖啡因飲料應該要避免,尤其是傍晚之後。 5. 調整攝水量比例:一整天的飲水應該集中在早上和傍晚之前,從傍晚開始攝水量就要減少 ,如果只是限制晚上的喝水量,但白天並沒有相對增加,可能導致孩子整日的攝水量不足,反而容易便秘。 6.改善環境:在走道和廁所開小夜燈,讓孩子方便在半夜找到廁所,如果廁所真的離很遠,就要考慮放個小便盆在房間裡。 7.別再用尿布:一直使用尿布或學習褲,反而容易讓孩子沒有動機想要起床排尿,因此不建議一直使用。 8.請孩子幫忙清潔:如果真的尿床了,早上要請孩子幫忙做清潔的工作,養成負責的美德。 如果是第二種尿床 ,就建議一定要就醫 ,釐清尿床的原因 ,才能對症下藥 。 原發性尿床如果在嚐試以上的方法後還是無法改善 ,也考慮前往就醫 ,可以掛小兒腎臟科醫師安排相關檢查與治療 提供我自己兒子的經驗 我兒子是屬原發性夜尿 以上方法我都有試過 我選擇不再包尿布 改鋪可水洗的防水尿濕墊(google可搜尋到網購 多買幾條備用)在床上 尿濕小孩自己起床換褲子換尿布墊 中間也看過兒童腎臟科 檢查沒啥問題 就是膀胱容量需要訓練撐久一點 中間也服用過控制夜尿的藥物 一般是睡前使用低劑量三環抗憂鬱劑來控制 服藥非常有效 但沒吃藥 夜尿就又出現 兒腎醫師說因為檢查無特殊問題 所以這就是成熟度的問題 只能一邊訓練一邊等孩子控制排尿的成熟度變好 慢慢的從天天尿濕 到一週尿濕五天 到一週尿濕三天 到一個月偶爾尿濕3次 到現在久久尿濕一次 現在他要升小六了 他自己也意識到睡前不能喝太多水 飲料 和吃很多水份多的水果 因為每吃或喝必尿 所以自己也會控制 (小孩自己也意識到同學都不會尿濕只有自己會 自己在意 就會注意)(出外旅遊睡飯店 忘了帶防水尿布墊 還會自己要求我們叫他起床尿尿 不然尿濕了 自己拿壓歲錢賠飯店 給孩子一點壓力和責任 可以促使他提醒自己) 從總之 這條路 家長只能陪孩子慢慢走過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中幼恩小兒科診所 兒科 主治醫師 蕭淑綾 醫師簡介►http://bit.ly/2uZBXqA

醫師您好,我的小孩從大概4歲多要5歲的時候開始到現在,睡覺沒多久後就會吐泡泡!嘴巴上面都是白沫,我常常突然看到會嚇到!請問這有需要就醫檢查嗎?

依您描述的內容: 熟睡中吐口水嗎? 建議側錄過程給醫師看 就診兒童神經科做進一步的檢查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中幼恩小兒科診所 兒科 主治醫師 蕭淑綾 醫師簡介►http://bit.ly/2uZBXqA

醫生您好,我女兒現在一個多月,鼻子常有又硬又乾的鼻屎,而且位置都很深,棉棒碰不到的地方,常常呼吸聲很大像小豬叫,一週要跑醫院吸一次,很困擾,請問平常有什麼鼻腔護理方式,還有如何避免長又乾又硬的鼻屎,什麼時候才該去醫院清理,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平常梳洗寶寶時,可用極細耳鼻喉科專用細棉枝(藥局可買到)沾水在看得到的鼻腔範圍清潔。不用太深入,因為鼻腔內本會有極小纖毛會把髒污鼻屎往外推送。不用特別跑去診所或是醫院吸鼻子,那種吸力太強反而有傷到黏膜的風險。身體有自然保護清潔的機制,清潔過與不及都不好。呼吸有小豬聲有可能是還太小,氣管呼吸肌肉不成熟,易塌陷而有空氣流通雜音,這叫喉頭軟化。沒有呼吸窘迫、發酣等就在觀察即可。年紀大一點會改善。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 新生兒科 主治醫師 黃宣蓉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XkrDi

醫師您好,我的寶寶1個月13天大,4.5kg,55公分。這幾天寶寶喝完奶了(配方奶加親餵60-120cc)、尿布也換了,晚上還是一直哭,該怎麼辦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一個月到四個月左右的嬰兒晚上一直哭,排除發燒、肚子餓、大小便、想抱抱等,最有可能不明因素哭鬧是因嬰兒腸絞痛。嬰兒腸絞痛最常見於下午或傍晚,是因這時期嬰兒腸壁神經發育還不成熟,若腸道蠕動不規則,一旦蠕動過快、糾結在一起,就容易導致驚攣疼痛,且症狀發作時常伴隨腹部鼓脹(脹氣)。發作時寶寶除了哭鬧,還會伴隨漲紅臉、大腿屈曲。嬰兒腸絞痛治療採支持性療法,包括輕搖、輕拍、使用安撫奶嘴等盡可能穩定寶寶的情緒,另可在寶寶腹部塗乳液採順時鐘方向輕輕按摩腹部,必要時用溫毛巾熱敷腹部。若情況嚴重必須使用藥物治療,醫師開立的處方多以益生菌(活菌乳酸菌)、消脹氣、抗胃腸驚攣、鎮靜安眠等藥物為主。「時間」才是唯一的解藥。四個月後會不藥而癒。 至於消脹氣藥物則以Gascon為代表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 新生兒科 主治醫師 黃宣蓉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XkrDi

請問醫師~小孩感染EB病毒後~ 以後ㄧ起用餐共用餐具也會被傳染嗎? 日常生活還需要注意什麼? 還是就像感冒一樣~好了就不會傳染給別人?

依您描述的內容: 在台灣 八成以上的人在青春期前就感染過EB病毒 可能跟我們東方人家庭用餐都吃合菜居多又沒有公筷母匙有關 從無症狀感染 到一般感冒 到嚴重的單核球增多症都有可能 感染過的人 病毒會潛伏在鼻咽部一輩子 所以傳染力主要是口水或鼻咽的分泌物 在台灣 絕大多數的成人都感染過有抗體不用怕 學齡前的幼兒 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成 比較容易被感染 建議公筷母匙 親子間夫妻情人間不要親親超過10秒鐘以上 如果感染過程中孩子有發生脾臟腫大的情況 痊癒後脾臟消腫前 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 避免強烈碰撞發生脾破裂的緊急情況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中幼恩小兒科診所 兒科 主治醫師 蕭淑綾 醫師簡介►http://bit.ly/2uZBXqA

醫師您好,我的寶寶1歲4個月,因為腸套疊嚴重而開刀,也割盲腸,術後因為腹瀉又無法入浴而引起細菌感染,肛門附近有硬塊,抗生素治療後軟化變成粉紅腫包,看不到膿液。醫生建議抗生素治療3週,若未見改善就要開刀。目前已治療10天,腫包稍微變小,想請教 除了藥物治療外,照護上還可以注意什麼,或其他方式,讓腫包消除呢?真的很擔心寶寶再開刀

依您描述的內容: 肛門附近有硬塊應該是有肛門膿瘍的變化 是因為及時施打了抗生素抑制了感染 所以才沒有化膿 而且膿包有變小 這顯示目前抗生素治療是有效的 應該持續治療 預防肛門膿瘍再發生的方法 預防方法: 1.每次上完廁所後要徹底清潔乾淨 2.大便完不要太用力擦拭肛門 3.避免便秘 現在的你應該是很擔心 但是現在能做的就是好好配合主治醫師的治療 持續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就是肛門膿瘍的治療方法 開刀是在內科治療無效時或沒有好的進展時所需要採取的另外一個方法 但我相信醫師也不希望走到這一步 醫師會盡最大的努力來治療寶寶的 寶寶因腸套疊開刀 應該有截斷壞死的腸道 腸道因此變短 加上術後可能有使用抗生素避免術後感染 所以因此造成腹瀉 (以上是我根據你所述自行推論 但因不完全了解寶寶實際狀況 所以或許有誤差)可以考慮補充益生菌改善腹瀉 肛門口的清潔工作會因腹瀉減少而獲得部分改善 至於益生菌品牌眾多 可以詢問醫院小兒科醫師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中幼恩小兒科診所 兒科 主治醫師 蕭淑綾 醫師簡介►http://bit.ly/2uZBXqA

您好,請問,小孩今年滿8歲, 年初有流過鼻血(一邊量多,約30分鐘止血)。 10/10又流一次(二邊量多約40分鐘止血),這次有到醫院急診,但沒有做什麼檢查,只是單純止血。醫生說很多小孩都這樣,因為鼻中隔黏膜較薄,長大就會好了。 10/20第三次流鼻血,(一邊量少,但也等了約一個小時才完全止住,過程中都只有極少量) 小孩平時的確很愛挖鼻子,但第二、三次都很確定沒有挖鼻子,因為第二次的量很多,所以就有一直提醒小孩不可以挖鼻子,也都有做到,連擤鼻涕都不敢。 想請問~這樣是否算很頻繁的流鼻血呢?需要到大醫院進一步檢查嗎?還是在觀察就好呢? 想請教是否有什麼建議呢? 謝謝您!

依您描述的內容: 小孩常流鼻血的原因有: 1.創傷 因玩耍過程中跌倒撞傷鼻子所致。 2.季節交替 溫差大 濕度降低 冬天時節,較乾冷,鼻腔內微細的血管為了維持適當的溫度與濕度,會有較多血液流入,稍微碰撞或搓揉都有可能導致流鼻血。 3.過敏性鼻炎 因為搔癢與不適症狀,不自覺地去搓揉與摳鼻孔,摳到脆弱的鼻黏膜與微細血管變的糜爛,而流血不止。 4.急性呼吸道感染 因上呼吸道感染 ,鼻黏膜發炎導致表面微血管擴張脆弱 ,擤鼻涕時又力道不恰當而流血 5.鼻腔塞入異物 幼兒好奇因將小物品塞入鼻腔而挖鼻孔導致流血。 6.鼻中膈彎曲 由於一側鼻孔較窄,氣流的流速增加,黏膜容易乾燥、不舒服,常不自覺的去摳鼻孔,而造成流鼻血。 7.系統性疾病 這個原因是最少見的,如鼻腔腫瘤、血癌、血友病或凝血因子異常,早期可能會以流鼻血來表現。要排除 ,初步可以檢查血球計數和凝血功能。 流鼻血時的護理方法 1.頭部保持直立 ,往後仰血會倒流到口腔 ,血腥味可能令人作嘔而吐血; 2.直接在流血的那一側鼻翼上加壓止血; 3.可以冰敷鼻子根部 ,低溫會讓血管收縮 ,有助於止血 ;4.如果超過10分鐘還血流不止 ,建議立刻到耳鼻喉科門診就醫 一般凝血功能正常的人 ,只要止血方法正確 ,10分鐘內應該都能止血。 依您的描述 ,可能是上述第二或第三個原因的機率比較高 ,但詳情還是建議給專業醫師檢查比較恰當,擔心的話就檢查血小板計數及凝血功能 。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中幼恩小兒科診所 兒科 主治醫師 蕭淑綾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醫師您好,幼兒發燒伴隨發抖,衣物也有添加、蓋被,我還能怎麼做呢? 已看醫生 只燒了又退、退了又燒。請問如何觀察尿布來評估是否有泌尿道感染呢?不知道是否為藥物副作用,尿布顏色比平常黃。藥物有 yoltaren 12.5 supp, scanol, gascon, biofermin, voltaren。謝謝

依您描述的內容: 發燒發抖是因為打寒顫 是發燒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反應 有打寒顫的燒 通常發燒溫度比較高 發燒的溫度與疾病的嚴重度無直接關係,打寒顫與否也跟病情嚴重度無關 孩子被細菌或病毒感染時,免疫系統產生發炎反應,影響腦部下視丘的體溫控制中樞,使體溫定位點上升 當體溫定位點上升到新位置時,腦部認定的「正常體溫」變高,若當下的中心體溫未超過腦部新認定的標準,孩子會覺得畏寒 為了增加身體的熱量讓體溫儘快上升到新的定位點,肌肉會不由自主的顫抖 為了減少熱量喪失週邊血管收縮,手腳末稍及唇色會呈現灰紫色,四肢冰冷但軀幹溫度較高,這就是打寒顫 這時候蓋厚棉被的幫助不大,最主要反而是處理後來的發燒,跟了解發燒的原因,只要穿著寬鬆透氣的衣服就可,頂多再在手腳套上襪子手套即可,等體溫真的已經上升不發抖了 再把襪子手套拿掉 懷疑尿路感染 在嬰幼兒唯有驗尿檢查才能確診 無法藉由尿液顏色排尿量來判斷 尿液顏色比較深黃或是量不多 表示孩子的水分攝取量不足 以上這些藥並不會改變尿液的顏色 小孩反覆高燒 若服藥沒改善 建議就醫做抽血驗尿的進一步篩檢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中幼恩小兒科診所 兒科 主治醫師 蕭淑綾 醫師簡介►http://bit.ly/2uZBXqA

小孩打完五合一跟13鏈球菌疫苗。。 如果沒有發燒是好還是不好 有什麼需要注意的情形?

依您描述的內容: 疫苗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反應大多為接種部位疼痛、紅腫(通常於數天內消失)。其他可能反應包含疲倦、頭痛、肌肉痠痛、體溫升高、畏寒、關節痛及噁心(通常輕微並於數天內消失)。接種疫苗後可能有發燒反應 (≥38℃ ),一般約 48 小時可緩解。疫苗接種後發燒是免疫作用,每個人體質不同,不一定每個都會發燒。一般來說,打完疫苗,副作用越強烈,表示免疫效果越高。大部分年輕人體內免疫系統較強,施打後反應比較激烈。不過,打了疫苗,沒有感覺,不覺疼痛,也沒發燒,這並不代表疫苗就沒有效果,因為疫苗仍會刺激免疫系統,進而產生抗體和相關免疫因子。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 新生兒科 主治醫師 黃宣蓉

醫生您好,我想請問兩個月大的新生兒不願意用包巾包手,睡覺又一直被驚嚇反射嚇醒而無法熟睡,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解決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驚嚇反射在初生後數週到1個月大時反應最明顯,於出生後五、六個月大時就會消失。最常會使用包巾適度裹住四肢,不但能保暖,還能提供宛如在子宮內的安全感,讓寶寶的睡眠更加安穩。可以再研究包巾包裹的方式。適當的包裹可以達到安撫的效果。規律地晃動以及包覆性會讓寶寶睡得更安穩香甜,出現驚嚇反射的時間也會相對縮短。例如搖床、坐汽車座椅緩慢開車或來回走動。或是在大人看顧下側睡,背後有毛巾捲撐著。以上方式都可試試。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 新生兒科 主治醫師 黃宣蓉 腺病毒衛教文章 ►http://bit.ly/2Atz70T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XkrDi

醫師您好 寶寶9個月每天奶量5-600 越來越不愛喝奶 副食品1-2餐 請問這樣夠嗎?換奶粉會有用嗎? 喝能恩水解有有便秘的情形

依您描述的內容: 寶寶4-6個月後會有厭奶期都是正常現象。6個月後寶寶一定加上副食品。因為之後母奶、配方奶已經無法提供寶寶完全的營業了。到9個月寶寶應該可以食用2餐副食品,且這2餐都是餵完就不需要再補母奶或配方奶,代表這2餐副食品已經可以變成寶寶的主餐,取代奶製品。所以一整天奶量就會減少。我們最終的目標是到一歲時,寶寶可以吃到3餐副食品(應該是主食),而奶就會退居第二位,一天只有2-3次奶製品。 所以不需要換奶。只要多增加副食品的量和種類。其中營業都要均衡。喝什麼奶會不會便秘都是本身體質問題。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 新生兒科 主治醫師 黃宣蓉 醫師簡介 ► http://bit.ly/2uXkrDi

請問嬰兒有單邊耳前樓管 需要清潔嗎 有時候會看到表面有阻塞

依您描述的內容: 耳前瘻管是屬於先天構造異常的一種,發生的原因是在胚胎時期鰓弓融合不全所導致。大部分發生在耳朵耳廓的前方,少數在耳廓裡面或者在耳朵後方。大部分是單側,而且多發生在右邊。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有症狀。有症狀的比例,約10%以下。但是一旦有症狀,很有可能會反覆一直感染,合併細菌感染(下方箭頭),會紅腫熱痛、流膿。急性期需要用到抗生素消腫消炎處理,之後需要追蹤看是否需要開刀處理。 淸潔方面大方向跟平常一樣,只是在耳朵及附近多注意清潔,洗澡洗頭時注意耳朵要擦乾即可。有分泌物建議到醫院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處置。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北長庚紀念醫院 新生兒科 主治醫師 黃宣蓉 http://goo.gl/qSbAvM

你好,想請問一下~我兒子目前九個月大,上排還沒長牙,今天下午臉正面朝下撞到地板,嘴唇有點腫且流血,上排牙齦破皮瘀青也流血,目前已經沒再流,不過碰到還是會再流血,想請問讓他喝奶、喝水、吃副食品、咬玩具時,我該注意什麼呢?

依您描述的內容: 1.冰敷紅腫部位 一次至少5分鐘 一天4-6次 連敷兩天 隔著嘴唇敷就好 2.盡量吃軟的不要太熱或流質的食物 3避免外力再傷害受傷的地方 4吃完東西讓寶寶喝喝開水 當做漱口 避免食物殘渣卡在傷口上 或直接用生理食鹽水沖洗傷口 5注意傷口紅腫程度是否加劇 甚至有分泌物出現(表示傷口可能有細菌感染)有的話請立刻就醫 一般若無產生趕染現象 紅腫約3天會逐漸改善 傷口約一週能慢慢愈合 以上純係觀念交流,一切以醫師實際看診為準。 台中幼恩小兒科診所 兒科 主治醫師 蕭淑綾 醫師簡介►http://bit.ly/2uZBXqA 幼兒鈣粉衛教文章 ►http://bit.ly/2Popt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