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彗倫醫師】高血壓Out 淺談高血壓與治療
趣談高血壓
高血壓成為一種被需要治療的疾病其實在20世紀的中後期。像是在二戰時期,當時的醫學觀念普遍認為高血壓是不需要被治療的。當時美國羅斯福總統的血壓也曾經被紀錄收縮壓200mmHg以上甚至300mmHg的高血壓,最終也因為腦出血而離世。那個時代的醫學專家甚至有留下這樣的一句話:
‘‘The greatest danger to a man with high blood pressure lies in its discovery, because then some fool is certain to try and reduce it.’’ J.H.Hay, 1931
意思是,高血壓只是一個生理正常的代償現象,想要去改變這個現象的人們都是傻瓜,現在看來著實令人費解。不過羅斯福總統的逝世也興起了後續本土美國針對心血管議題研究的波瀾,才有近日這樣對於高血壓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認識。
淺談血壓
我們平時所測量的血壓可以分為兩種:收縮壓和舒張壓。收縮壓是指血液由心室「收縮」時,由心臟打出的血流對血管壁所造成的壓力。而因為血管本身是有彈性的(內含有結締組織),因此當心室「舒張」時,被撐開的動脈回彈後所產生的流動形成之壓力就是舒張壓。
何謂高血壓
根據衛生服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資料,高血壓的標準定義為收縮壓大於140mmHg或是舒張壓大於90者,只要符合兩者其中之一,便可以稱之。而收縮壓介於120-139mmHg或舒張壓介於80-90mmHg者,則稱為高血壓前期。而正常成人量測出的收縮壓應該低於120mmHg且舒張壓低於80mmHg。
那接下來考考大家。血壓值130mmHg/102mmHg的年輕人需要去治療嗎?其實答案是肯定的,因此血壓就好像是一個隱形指標,當我們不去注意或沒有症狀時,血壓的數值往往會暗示著我們身體血管的健康狀況,臨床上只單純有舒張壓高的年輕患者也不少見。
然而像是140/90的指標,是醫學界經過大量臨床研究,認為其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風險而人為定義出來的血壓參考值,實際上血壓的理想數值需要在臨床上給專業的醫師評估,考量高血壓病人的本身的慢性疾病史,如:糖尿病、腎臟病、心房顫動等,才能實際去判斷每一個人血壓經過治療後的目標值。
高血壓的成因
如果覺得血壓很抽象的話,可以想像成我們國中都學過的電壓。
電壓=電流X電阻
血壓=血流X血管的阻力
再覺得抽象的話,可以想像今天有一顆心在辛勤地跳動,血液從心臟心室打出,經過動脈再經微血管最後至靜脈再回到心臟的心房。可以把動脈、微血管、靜脈想像成為身體內部大大小小的水管,而血是水流。當今天水很大量,水管承受的壓力會很大;當今天水管保養品質很差,裡面卡了很多髒東西,使管徑變小,這時候水管的壓力也會上升。
能理解之後,我們再將生理學的名詞帶入置換就會比較好理解。
血壓=血流X血管的阻力
血壓=心輸出量X周邊血管阻力
因為心輸出量(CO)=心搏量(Stroke volume)x 心律(Heart Rate),因此
血壓=心搏量X心律X周邊血管阻力
經由這層層轉換之後,我們就可以知道,造成血壓高的原因不外乎幾項:
1.心臟每次收縮所幫浦出的血液太多
2.腎臟功能不好的病人,水分離子排除功能受損身體裡面體液太多
3.或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血管不再像年輕時的有彈性或順暢,造成血壓上升。
為什麼高血壓需要被治療呢?
高血壓是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可能造成的問題有:
1.腦部:出血性腦中風
2.心臟:心衰竭、心肌梗塞
3.腎臟:蛋白尿、腎衰竭
4.周邊血管疾病:血管硬化或栓塞
以下就以最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以及中風來討論:
研究發現,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確與高血壓有高度相關,並且更有研究發現比起歐洲人種,亞洲人在血壓愈高的情況下,發生中風的風險會較高。世界中風的盛行率在亞州地區的確是比較相對高的,這也呼應我國十大死因的總是有腦血管疾病在列;而心臟疾病的風險雖然不如中風來的如此顯著,但同樣也會隨著血壓愈高的情況下逐漸攀升。
既然我們深知高血壓為許多疾病的危險因子,那要如何去預防以及治療呢?
高血壓的症狀
其實大部分時候高血壓的患者起初是沒有什麼症狀的,再嚴重一點則可能出現頭暈、後頸部疼痛、頭部鈍痛感。當血壓高到一定程度時,可能會對患者的腦、心臟、腎臟、周邊血管產生影響,而產生一系列之症狀如:肢體無力或麻木、噁心、嘔吐、大量出汗、胸痛、呼吸困難、心律不整、血尿、少尿或無尿、耳鳴等。
高血壓out:居家測量
其實血壓的測量很簡單,只需要一台時常看見長輩家裡都會準備一台簡易的電子血壓計,但是真的有用對方式測量以及量出正確的數值嗎?
第一招---血壓計的選擇:
電子式的血壓計需要經過校正,因此在選購時最好購買經過以下單位認證:美國醫學儀器協會、英國高血壓學會及歐洲高血壓學會。
第二招---正確步驟:
1.脫掉上臂袖口厚重衣物以避免干擾壓脈帶使用
2.測量血壓前五分鐘安靜地坐在舒適的環境及有靠背的椅子上
3.不要翹腳,雙腳板自然平放地上
4.量血壓前三十分禁止抽煙及攝取含咖啡因飲料
5.測量的那隻手微彎向前,與身體約呈45 度
6.用一個大小適中的壓脈帶環繞於受測者上臂且壓脈帶下緣須距離受測者肘關節線以上二指幅寬
7.並將壓脈帶置於被測量者心臟同一水平高度
壓脈帶使用方式:壓脈帶前緣需綁在手肘上2至3公分,約1至2指寬度,而且留一個指頭的空間為合適,不可太緊或太鬆,氣囊中心點置於肱動脈處。(內側,可以對準掌面第四指第五指位置。)
第三招---把握722法則
應該持續測量7 天,每天2 個時段(早上睡醒及晚上睡前),每個時段測量2 次(中間間隔一分鐘)並取平均,若發現2次的值相差10mmHg以上,則要量第三次。
第四招---數值判讀:
居家血壓應該控制在135/85mmHg(對應到診間血壓140/90mmHg),若是一些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族群則應該要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高血壓out:治療選擇
第一招---降血壓藥物:
可以回想先前提到高血壓的成因,臨床上的醫師給與藥物治療時,往往就是針對心臟、血管去對症下藥:
降心律藥物:將心跳下降,使打出的血變少,血壓自然降低
動靜脈血管擴張劑:直接將血管阻力下降,使血壓跟著下降。
利尿劑(Diuretics):將身體過多的體液排出,使循環的血壓降低
第二招---調整活型態(S-ABCDE):
治病只靠吃藥無法治根,唯有從根本改變生活習慣才能徹底遠離高血壓的威脅。
根據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的建議,有以下生活習慣的指引:
S(Salt restriction):
減少食鹽的攝取,避免增加腎臟負擔及體液滯留,並使血壓下降。
A(Alcohol limitation):
限制酒類的攝取。男性每日酒精攝取量應小於30克,女性小於20克。
B(Body weight)
體重減輕,可以使心臟的負擔減少。
C(Cessation of smoke)
戒菸會減少對於血管的刺激,並減少心血管疾病及中風機會。
D(Diet adaptation)
增加蔬果,並減少過多油脂的食物、紅肉類及甜食,少喝咖啡、濃茶等飲品。
E(Exercise adoption)
每日有氧運動至少30分鐘,每周至少五次。
結語
民眾平時應該就應盡量以SABCDE的生活型態去生活,並且定期規律地量測血壓。當發現有高血壓或高血壓前期的症狀時,則應該去尋求專業醫師的建議,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藥物。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我們應該了解其背後的成因,並且積極防範,才能與之和平共處。
參考資料
Perkovic, Vlado, et al. "The burden of blood pressure-related disease: a neglected priority for global health." Hypertension 50.6 (2007): 991-997.
東元醫療社團法人東元綜合醫院 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您可能想知道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