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菁兒醫師】避免小兒麻痺,首先要按時接種疫苗

小兒麻痺症是由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感染引起。

 

小兒麻痺病毒(Poliovirus)是一種會在人與人之間相互傳染的腸病毒,大多經由感染者糞便傳染給他人,潛伏期約1-3周。小兒麻痺病毒可能會入侵中樞神經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衍生出許多身體麻痺的相關症狀。值得慶幸的是,隨著疫苗的研發以及普及化,預防接種計畫後病例顯著下降。

 

症狀

多數人對小兒麻痺症患者的印象是嚴重行動不便,可能拄著拐杖或甚至需要使用輪椅。

 

事實上95%感染小兒麻痺病毒的患者症狀並不明顯,少數約佔4%-8%的患者會出現像感冒一樣的症狀,例如:發燒、頭痛、疲倦等,約會在一周內恢復。只有不到1%的患者才會影響到中樞神經運動細胞,造成麻痺等症狀。

 

小兒麻痺症的相關症狀主要是運動功能受損,除了麻痺之外,依照神經影響程度不同而可能有以下的症狀:失去或減少運動反射、肌肉抽蓄或疼痛、不對稱的四肢癱瘓或變形等。這些症狀造成患者的行動不便,生活品質也大受影響。

 

治療

既然小兒麻痺症的症狀可能影響患者一輩子,如果不幸得到的話該如何治療呢?以現今醫療的技術,對於已感染的小兒麻痺的患者並無特效藥,只能施以支持性療法減緩症狀。由於中樞神經遭到破壞就難以修復,小兒麻痺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肌肉無力及不平衡現象,必須在專業醫師的指示下,長期接受物理治療,輔以支架或拐杖等輔具幫忙,更嚴重者甚至要接受手術矯正。

 

對於患者而言,長期配合治療是相當重要的,若因疏忽或貪圖方便延誤治療,或是不願意配戴支架或拐杖,過度使用肌肉而可能使得一些麻痺後期症候群如:關節退化疼痛等提早出現,造成患者的二次傷害。

 

預防

我國自1966年實施小兒麻痺疫苗預防接種計畫後,小兒麻痺症盛行率顯著降低。在疫苗接種部分,我國自2010年3月起,幼兒全面提供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DTaP-Hib-IPV),接種時程(106年10月版本)於2個月、4個月、6個月及18個月大施打,並於滿5歲至入國小前再追加一劑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DTaP-IPV/Tdap-IPV)。由於小兒麻痺感染可能會造成嚴重後遺症,請家長務必配合時間施打疫苗。

陳菁兒
兒童內分泌專科

禾馨小兒科專科診所 主治醫師

文章數
15
回答數
6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