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軒醫師】子宮內膜癌教戰守則

「醫生我超音波下有看到一顆瘤,會不會得子宮內膜癌?」

 

這種問題常常在診間發生,子宮內膜癌對於民眾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詞,過去的衛教鮮少對這個癌症多做著墨。大家知道乳癌怎麼注意、子宮頸癌怎麼預防,但是子宮內膜癌呢?

 

「醫生,我每年都有做抹片,為何還是得子宮內膜癌?」患者無助的提出這種疑惑,更加的道出公衛體系的盲點,子宮內膜癌跟乳癌一樣,慢慢變成婦女的常見癌症,發生的機會已經超越子宮頸癌,但是有幾位民眾知道怎麼注意這個癌症?

 

子宮頸癌初期都是沒有症狀的,所以我們要靠每年抹片做篩檢。

 

乳癌初期是沒有症狀的,所以每兩年要做乳房攝影篩檢。

 

蘇軒醫師:但是子宮內膜癌初期是有症狀的,它幾乎都以異常出血來表現,所以理論上會比子宮頸癌,乳癌更能讓民眾警覺。

 

・子宮內膜癌會有什麼症狀呢?

子宮內膜癌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非經期的出血。

 

因此,只要有經常性的非月經出血,就需要有警覺,想想是否有子宮內膜癌的可能。如果民眾反覆治療異常出血三個月至半年,仍然沒改善,更需要去檢查是否有問題。

子宮內膜癌顧名思義,是從子宮內膜長出來的癌症。既然叫「膜」了表示它是膜狀,不是一顆瘤,所以很難用超音波以「是否有一顆瘤、或幾公分大的內膜癌」來表現。它的行為表現就像公園的雜草一樣,會在地表亂長亂蔓延。除非很嚴重,不會侵犯到很深的肌肉層,也就是說初期的內膜癌不會像大樹的樹根一樣深入肌肉層。

因此,吾人只要能早期診斷就能輕鬆的解決子宮內膜癌。

 

・一般建議怎麼檢查呢?

過去都用超音波做檢查,前面有提到,由於它是膜狀的無法量出大小,所以只能以厚度來判斷評估,這20幾年來大部分的醫師都是以厚度來評估是否有患癌的風險。

然而子宮內膜本身在月經快來的時候厚度就會常常超過1公分甚至接近2公分,所以用厚度來評估醫師會有很大的困擾,常常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虛驚一場。

過去的作法就是醫師懷疑內膜很厚的就會建議民眾做子宮內膜搔刮術、或子宮內膜切片。可是常常切片下來都是正常的內膜,因為會跟月經快來的內膜搞混,或者因角度的關係造成誤差。

 

・要如何精準判斷?

其實這跟公園裡的雜草一樣,只要親眼看見就能輕鬆判斷誰是雜草。子宮鏡檢查就是運用科技,用一個細小的攝影機伸至子宮腔,可以很精確的判定是否有內膜的病變,有高度懷疑病變的,才需要做切片,這樣能大大減少不必要的內膜搔刮術與切片,減低傷害。

 

而且安排切片檢查的時候如果能在子宮鏡下做切片可以更精準的拿到檢體,不像過去用盲刮的方式取檢體,可以讓整個流程傷害更小、診斷更精確。

 

・切片確診為子宮內膜癌怎麼辦?

我們要知道,如果以經驗法則來說,絕大多數的子宮內膜癌都是第一期的,也就是說十個有九個患者只要做完「子宮內膜癌分期手術」就能痊癒,不用化療與放射線治療。子宮內膜癌是一個高治癒率的癌症,這比子宮頸癌、乳癌的治療簡單很多。民眾不用擔心。一般會在手術前做一個影像檢查,掃描肚子有沒有轉移,掃描完就可以準備安排手術了。

 

手術的方法也很單純,腹腔鏡的微創手術已經變成此手術治療的首選,如果是有豐富腹腔鏡經驗的醫師主刀,一般開完刀2-3日即可出院,不太需要術後放置引流管、鼻胃管等管線,隔天即可吃東西、下床活動。拜微創手術的推廣,子宮內膜癌患者的抗癌之路變得非常有品質,而且大部分都能輕鬆戰勝癌症。

 

總結

早期發現子宮內膜癌需要靠民眾的警覺心,若有長期的異常出血,需要做子宮鏡檢查,了解是否有這個問題。

腹腔鏡子宮內膜癌分期手術是首選治療,傷口比傳統開腸剖肚小非常多,恢復快。

絕大部分的內膜癌都是初期的,只要手術即可不用化療等輔助治療,勇敢面對,一樣有快樂的人生喔!

 

如果你也是深受肌腺症所苦的朋友,問8在臉書開了一個子宮肌腺症腺民的討論社團,裡面有很多網友提供他們的心得以及方法,由此進

蘇軒
婦產科

美迪大直婦產科 院長

文章數
36
回答數
634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