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醫師-周維薪】多囊只遺傳女生?妳的多囊特質其實可能來自於爸爸!

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多囊性卵巢的女性在現今受苦於亂經、肥胖、痘痘甚至落髮等問題。許多人花了大量的時間精力於減重、肌醇或藥物來調經,在備孕的多囊女孩中也許多需「至少」要用到排卵藥等來協助受孕。

 

但是妳有沒有想過,如果真的多囊性卵巢真的那麼不堪,那根據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這種育齡前就發病的問題:「為何沒有消失?」

 

甚至在全世界不同族群間,如亞洲、歐美、非洲甚至墨西哥裔中的發生率都差不多,而且如果多囊這麼直接的跟不孕有關連,那為何這種遺傳特質會在演化中被保留下來?

 

關於這類的疑問,其實不只是我,各類科學家、演化學家早已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觀點。

 

首先,多囊性卵巢的基因型可能屬於一種「節儉基因(Thrifty Genotype)」,從舊石器時代的採集狩獵的時代中具備各種優勢,包含有

1.胰島素阻抗代表的是更能夠儲存能量 : 在古代是更能夠應對飢荒,但在現代熱量、超加工食品過剩的年代,反而是造成肥胖。

 

2.雄性素過高與對應的肌肉、骨質密度較高:不只是戰鬥能力更強之外,其實連造血能力都會更好,簡言之就是生存能力更好;但這在現代這個高標準審美的社群時代,反而是代表著痘痘、多毛、落髮等對美觀有影響的問題。

 

3.生育率「較低」:請注意,不是不能生育,是生育率較低。就臨床上我們也能夠看到,多囊不是完全不能排卵,排卵率平均仍有一般女性的三分之一,這也是為何不少多囊女性在完全不避孕的狀態下仍會懷孕。在古代社會中,因為沒有有效的避孕方法,再加上生產的死亡率高,這種較低的生育率不但仍舊能夠生育、還能夠減少難產死亡的風險,其實是一大優勢。

以上這些「理論推測」,其實早上公元前就有人提過相關證據,像是我們醫師在畢業時都會朗誦的「希波克拉底誓詞」,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60年就描述過這句話” But those women whose menstruation is less than three days or is meagre, are robust, with a healthy complexion and a masculine appearance”

 

意指有一群女性「月經來的次數較少,同時身形較為陽剛而強壯」。同時在公元98年在羅馬的醫師索拉努斯(Soranus),他算是古代醫學史上最重要的婦產科醫師之一,他也提到「沒有月經的女性通常外型較為男性化」。

 

雖然現代的多囊女性可能已經沒有像古時候描述的如此「陽剛」了,但其實這些縱貫兩千多年來的描述,一樣呈現了跟現今多囊性卵巢相似的症狀。

 

所以多囊性卵巢的症狀在女性上看來,其實是一種演化上良好的適應折衷(Adaptive trade-off ),代表我演化出了部分不同的樣貌,但整體更容易存活。尤其在舊石器時代進入定居的農業社會之後,雖然需要大量生育來提供勞作人口,但同時因為營養不良跟醫學不發達,所以新生兒死亡率極高,這時候孩子較少且體格較好的多囊女性,反而在整體上是降低母嬰的死亡率的。

 

大家在醫療發達的現今可能很難體會母嬰死亡率高這件事,但其實身為婦產科醫師的我,過往在醫院中就遇過不少極度接近死亡的案例,雖然最終是救了回來。但我知道在古代,如果遇到同樣狀況,而且甚至危險程度更低,許多在古代的媽媽應該是無法挺過的,尤其一個母親的離去,在古代對於其餘孩子的生存率絕對是大大下滑的狀況下,多囊性卵巢的女性絕對有其優勢。

 

其實關於這類文章,我在2024年的一篇「多囊性卵巢當中超多人是事業女強人」其實就有類似的論述,因為雄性素較高的確整體上會給人更強的動機跟企圖心,這個論點也是我至今依舊相信著的。

 

再者是許多人沒有想到的部分,那就是難道多囊性卵巢的基因「只有在女生身上有嗎?」這個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許多男性身上也流淌著多囊性卵巢的基因,只因為他們沒有月經所以無法以亂經來表現,但這群男性會更容易有雄性禿、茂盛的青春痘等表現,我們稱這類男性為「男性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Male Equivalent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當這類基因所擁有相同的荷爾蒙狀態來到男性身上時,狀況就完全不同了,這樣雄性素特別高昂的男性不只生育能力完全正常之外,他們也會更強壯、更有侵略性,如此陽剛的特質其實在兩性的求偶中是具有吸引力的,這種隱性的演化優點其實為許多人忽略,但這就是多囊基因能持續在族群中傳遞的原因之一。

綜觀以上人類學、演化學跟醫學的綜論,這也是為何我自從深入研究多囊之後,我在診間都跟多囊女孩說「妳的多囊性卵巢是一種體質,而不是疾病」。正因為多囊是一種環境適應上的體質,只是面對了現在不正常的飲食環境下,遭遇到了一個「時代上的挫折」,我們就更應該從生活習慣、食物、運動跟營養素等根本的解決方法來做調整,而不是一味的用藥物治療。這些生活方式跟營養素的介紹,其實我也都整理在我的「多囊性卵巢實戰攻略班」裡面,希望能幫助更多的多囊女性們。(本文圖片由大象醫師提供)

 

參考資料

1.Azziz R, Dumesic DA, Goodarzi M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 ancient disorder? Fertil Steril. 2011 Apr;95(5):1544-8. doi: 10.1016/j.fertnstert.2010.09.032. Epub 2010 Oct 27. PMID: 20979996; PMCID: PMC3164771.

2.Charifson MA, Trumble BC. Evolutionary origins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 environmental mismatch disorder. Evol Med Public Health. 2019 Mar 26;2019(1):50-63. doi: 10.1093/emph/eoz011. PMID: 31367382; PMCID: PMC6658700.

3.Dumesic DA, Padmanabhan V, Chazenbalk GD, Abbott D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s a plausible evolutionary outcome of metabolic adaptation. Reprod Biol Endocrinol. 2022 Jan 10;20(1):12. doi: 10.1186/s12958-021-00878-y. PMID: 35012577; PMCID: PMC8744313.

4.Di Guardo F, Ciotta L, Monteleone M, Palumbo M. Male Equivalent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Hormonal, Metabolic, and Clinical Aspects. Int J Fertil Steril. 2020 Jul;14(2):79-83. doi: 10.22074/ijfs.2020.6092. Epub 2020 Jul 15. PMID: 32681618; PMCID: PMC7382675.

大象醫師-周維薪
婦產科

婦產科專科醫師

文章數
42
回答數
0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您可能想知道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