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柏文醫師】誰來保障我的腸胃道健康?談內視鏡次專科技術養成

一、內視鏡次專科介紹

台灣的醫療發達,在這背後有無數醫療界前輩的努力以及病人的奉獻。無論是早期的肝炎防治,到大腸癌發生率直線上升的今日,完善的篩檢消化體系篩檢與進步的內視鏡技術,也讓台灣在消化醫學領域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在台灣,消化醫學領域中,不管是研究計畫的推行、人員的訓練管理、國際討論會等的組織主要就是消化系醫學會(GEST, The Gastroenterological Society of Taiwan)。從肝臟疾病、大腸直腸、胃部等相關問題都是學會著重的領域。消化醫學會也參與許多國內重量級的研究計畫,如台灣國病的BC肝根除計畫、胃癌及潰瘍疾病的幽門螺旋桿菌根除計畫、大腸癌的早期癌篩與檢查等等。消化醫學會也肩負著台灣與國際間接軌的重要角色,因此定期舉辦國內外研討會、實證醫學討論會,每年的Taiwan Digestive week、Asian 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總能號召國內外醫學專家來到台灣一同分享、討論最新研究以及臨床處置。

 

消化系醫學會掌管的內容既廣又深,而其中內視鏡醫學在消化醫學會中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更是與日俱增,因此有志之士也後續成立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DEST, Digestive Endoscopy Society of Taiwan),以利研發相關技術以及內視鏡醫學研究。DEST除了舉辦許多訓練課程、國內外學術研討會之外,也積極訓練內視鏡相關人員,包含技術員以及醫師。其中與民眾最相關的便是消化系內視鏡專科醫師資格的認定及審查,一位合格的消化內視鏡專科醫師,需要經過學會嚴格的認定、以及訓練才能到各醫療院所為民眾服務。

 

二、次專科專業培訓課程怎麼做

訓練使用器材:
目前在訓練上是以漸進式的方式進行,一開始會藉由豬隻的胃、腸道的模擬讓實習醫師先模擬在腸道內使用消化道內視鏡的技巧以及手感。接著進一步進入到人體模型的應用。在確定足夠熟悉消化道內視鏡之技巧後,才能再進階至人體實作,而且這一系列的訓練都必須在消化系內視鏡指導醫師的監督下執行

另外,隨著科技的逐漸發達,除了以上傳統的訓練方式外,未來各內視鏡教學醫院也都將陸續配備含有AR、VR的訓練設備,幫助醫師更快速掌握內視鏡之技巧。在訓練完畢後,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也負責醫師資格的認定,透過每年舉辦的消化系內視鏡專科醫師之甄審,分為筆試、口試兩部分進行認定。資格的認定條件很嚴格,其中參加者必須是學會的會員。會員必須是消化系內科專科醫師、兒科專科醫師、消化系外科專科醫師之一,入會前兩年需要進行足夠多的各項技術實習,學會口頭報告以及研討會教學等。除此之外,也必須完成許多不同的內視鏡的學習護照,從單純的腸胃鏡檢查,到膽道鏡與小腸鏡的見習與實習,甚至內視鏡下早期癌症的辨識與息肉切除等,經過這些學習歷程並且同時通過筆試、口試的人員,才能獲得消化道內視鏡專科的執照。
 

三、老前輩醫師如何授業傳承?談培訓課程

不同於一般醫學知識的累積,除了苦讀論文與教科書累積判讀的實力,內視鏡屬於需要練習才能精熟的技術。因此在訓練上,目前是以一對一的導師制度進行。導師的認定以及訓練機構之認定也都有明文規範,導師除了是臨床上專科的資深主治醫師外,更需要擁有內視鏡專科執照,這是需要擁有消化系內視鏡醫學相關論文研究或是病例報告的學術成就才能被授予的榮耀。在內視鏡協會認證導師的監督下,學員可以進行多項內視鏡技術的實習,如:胃食道靜脈曲張內視鏡治療、上下消化道息肉切除術治療等。

 

另外,除了技術方面的精進,受訓醫師更需要具備日新月異的內視鏡相關知識的課程:從基本的消化系內視鏡醫學講習會、內視鏡影像教學討論會、早期消化道癌症暨創新內視鏡研討會,到更進一步的進階內視鏡講座、電子內視鏡病例討論會、內視鏡模擬訓練課程、內視鏡超音波訓練課程、甚至是提升內視鏡質量的醫療品質保證作業研習會、與令人收穫良多的Live Demo課程,以及日新月異的腸胃道動力學會議等多種課程。這些課程可以補足平時少見的案例,以快速獲得資深內視鏡專科醫師們的專業經驗

 

四、結語:值得信任的內視鏡專科

近年來,因為飲食習慣及國民壽命延長之因素,十大死因之首已長年被癌症所佔據。其中大腸癌更是惡名昭彰,時常位列前三名,而發生率更常常佔據首位。面對在我國如此盛行的疾病,政府近年來也大力推動早期癌篩,利用糞便潛血的方式篩檢高風險族群,陽性患者可儘早接受內視鏡等進一步檢查。內視鏡因為能直接進入消化道內探查病灶有無,也成為了防癌的一大利器。

 

在內視鏡若發現可疑病灶,若是一般瘜肉便可以直接在內視鏡及精細的器具的輔助之下,進行切除。而早期通常只能依靠主治醫師的經驗,判斷瘜肉的良惡性以及範圍,因此對於將來可能轉變為惡性腫瘤之腫瘤性瘜肉沒有辦法切除的非常乾淨,抑或者是一些早期大腸癌也無法輕易用肉眼做出良好的判斷。隨著科技的進步,目前發展出一套稱為窄頻影像內視鏡系統的技術 (Narrow Band Image, NBI),透過血管密度對於光波的吸收的多寡不同做出判斷,可以有效提升辨認早期癌或是腫瘤性瘜肉的正確率。專業的內視鏡專科醫師便能更有效、正確地安排後續治療之方向。而若不幸發生非早期癌之惡性腫瘤,也能儘早進行後續的手術治療以及全身性治療。

    

除了判斷方式的進步,近年來也提供了一種治療手段: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早期只要過大的瘜肉或是早期癌,只能選擇接受手術切除。而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面對此類較大而傳統內視鏡無法順利切除的腫瘤,其作法為在病灶的黏膜下方注入藥劑,如此即可以有效地將病灶與下層完好地分離。優點在於以往需要動手術切除的大範圍瘜肉或早期的癌症,可以藉由內視鏡免除開刀的風險:如全身麻醉、開腹或是腹腔鏡。然而反覆的內視鏡技術訓練與病灶邊緣的辨別,是需要經年累月的內視鏡訓練才能成熟的技巧

    

以上這些技術,都早已是國際上行之有年的技術,透過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中資深專家帶領後進的方式,我國將會有更多年輕專科醫師熟稔這些技術,同時提升台灣內視鏡技術的水平。

    

近年來經過政府相關單位的大力宣導,目前已有許多民眾早期發現而積極接受治療。民眾對於內視鏡的恐懼感來自於資訊的不充足以及不信任,然而我國的內視鏡次專科是屬於特定專科醫師(小兒消化、消化內科、消化外科、大腸直腸)才能考取的執照,在大量資深醫學中心主治醫師帶領下,考取執照的醫師都經過各種關卡的訓練、挑戰才能脫穎而出。也請民眾放心將腸胃道健康托付給擁有內視鏡次專科的醫師們進行檢查,早期診斷並且治療進一步擁有健康的人生。

 

五、參考資料

1.台灣消化系醫學會

2.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

3.特別感謝: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秘書長曾屏輝教授指導

盧柏文
胃腸肝膽科

雙和醫院與新國民醫院 胃腸肝膽科(消化內科) 主治醫師

文章數
31
回答數
290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追蹤問8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