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劭醫師】侵唇踏齒的恐怖口腔癌!除了開下巴切除腫瘤,還可以怎麼治?
「得了口腔癌,只能開下巴嗎?」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癌最主要的方法,但根據癌症的嚴重程度,也可能會採取放射、化學藥物等治療方法,抑或是合併使用不同的療法。讓我們來認識口腔癌的治療方法吧!
口腔癌的診斷依據及分期
口腔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根據臨床的診斷及分期來決定,因此在進入正題以前,先看看如何診斷口腔癌!
首先,醫師會藉由理學檢查中的視診來評估口腔的症狀,如口腔黏膜顏色、質地的變化,或是出現增生物、出血等。若評估疑似有口腔癌病變,便會進一步進行內視鏡的檢查,利用侵入性的儀器更深入觀察病變結構。
「視診和內視鏡檢查看起來都像是癌症病變,那就是得口腔癌了嗎?」口腔癌最重要的診斷方法為病理組織切片檢查,除了前述理學檢查及內視鏡檢查外,仍須搭配切片檢查的結果才能確定是不是癌症。另外,也會透過顎骨X光、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來幫助定位及分期喔!
根據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目前口腔癌的分期方法主要是根據原發腫瘤大小(T)、頸部淋巴結轉移狀況(N)、是否有遠端轉移(M)的TNM系統來決定。AJCC是一個致力於定義和推廣癌症分期明文標準的組織,目前許多國家的癌症分期都是依照這個組織的指引而訂定的。而台灣在口腔癌的診療也使用AJCC的標準,詳細分期如下[1]:
第零期:原位癌腫瘤細胞侷限在口腔黏膜上皮內。
第一期:病灶最長直徑小於2公分、侵犯深度小於0.5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
第二期 有以下任何一種情形包括:
1. 病灶最長直徑小於2公分、侵犯深度介於0.5至1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
2. 病灶最長直徑介於2至4公分、侵犯深度小於1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
第三期 有以下任何一種情形包括:
1. 病灶最長直徑介於2至4公分、侵犯深度大於1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
2. 病灶最長直徑大於4公分、侵犯深度小於1公分,且無頸部淋巴結或遠處器官轉移。
3. 病灶大小、侵犯深度介於前三期內之範圍,但可觸摸到同側頸部單顆小於3公分的腫大淋巴結,無遠處器官轉移。
第四期 有以下任何一種情形包括:
1. 病灶大於4公分、侵犯深度大於1公分,或有周圍組織深部的侵犯。
2. 頸部淋巴結轉移的數目超過一個(不論是在原發病灶的同側、對側或兩側)。
3. 不論原發腫瘤大小,有對側或兩側頸部轉移或單側頸淋巴結大於3公分等。
4. 不論原發腫瘤及頸部的情況,有遠處器官轉移。
口腔癌的分期可以用來決定治療的方式,分成外科手術、放療、化療、其他藥物療法等,那醫師會如何選擇呢?
外科治療
手術切除是治療口腔癌最主要的方法,根據臨床分期的不同,切除的範圍也會有差異 [2]:第一期需切除病變處,若懷疑有潛在淋巴結侵犯的可能性,可能會加入「上頸部淋巴結切除」。第二期則一律連同病變處及上頸部淋巴結都切除。若到第三期,則做廣泛病變處切除及全頸部淋巴結廓清術。第四期則採取大範圍切除病變處及全頸部淋巴結廓清術,切除範圍可能包括臉部皮膚,或部分上、下顎骨等。
手術方式包括開放式手術、內視鏡手術等。一般來說,口腔癌是透過直接目視下以開放式手術進行。針對張口困難且腫瘤較大較深的病患,則需要將下顎骨鋸開,以取得較佳的手術視野。針對適合的個案,也可以考慮使用內視鏡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進行腫瘤切除。然而,若是腫瘤太大,判斷無法以內視鏡和達文西機械手臂切除者,仍建議用開放式手術切除,因為手術的首要目標即是將腫瘤徹底切除乾淨。
若病情嚴重、切除範圍廣,則需搭配顯微皮瓣重建術。頭頸部腫瘤的治療困難之一就是美觀,當腫瘤過大時,會打開下巴進行切除,而為了術後美觀,在主要的手術結束後須會同整形外科進行重建,依照患處大小,取身體其他部位的皮瓣來填補臉部的空缺。
皮瓣的種類包括局部皮瓣(local flap)、遠端皮瓣(distant flap)及顯微游離皮瓣(free flap)。局部皮瓣為傷口週邊的皮瓣,遠端皮瓣為離傷口較遠的皮瓣,這兩者常用的有三角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斜方肌肌皮瓣、闊背肌肌皮瓣等。而游離皮瓣則是身體任一部位的皮瓣,手術時會將該部位皮膚及供應血流之血管莖(pedicle)一同取下,在口腔癌傷口處經由顯微手術接合血管,為現今較常使用的手術方式,較不受限於組織的位置及大小,常用的皮瓣如前臂橈側皮瓣、小腿腓骨皮瓣及大腿前外側皮瓣等。
放射治療
對於第一、二期的口腔癌病人,除了上述提及的手術切除外,也可單獨使用放射治療。而對於第三、四期的口腔癌病人,則通常需要合併手術及放射治療,以確保癌症細胞清除完全。
由於放射治療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副作用,造成牙齒及牙齦的傷害,也會使傷口不易癒合,因此在進行治療之前,必須要事先做口腔檢查,若有蛀牙、牙周病等情形,要預先治療,康復後才能進行放療。另外,放療也可能引起口角炎等傷口,請至牙科與口腔外科醫師治療、索取藥物。口腔癌術後可能會放置敷料或塗抹藥膏,記得清潔口腔並做好傷口照顧,以維持口腔健康。
化學治療與其他藥物療法
化學治療本身不能治癒口腔癌,但適用於兩個時機:
1. 手術後合併放射治療,輔助清除癌細胞。
2. 有遠端轉移而無法切除病灶的末期病人,可減緩疾病惡化的速度,增加病人的存活率。
現今也有許多新的口腔癌療法,包括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等[3]。標靶藥物如上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 酪胺酸激酶抑制(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像是cetuximab及panitumumab等;免疫治療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checkpoint inhibitors),像是anti-PD-1、anti-CTLA-4等。這些嶄新的療法在部分病人身上有顯著的療效,或許未來能解決目前口腔癌及其他癌症治療上的困境。
此外,人類乳突瘤病毒(HPV)的檢測也可能有助於口腔癌的治療。根據研究[4],台灣HPV陽性的頭頸癌(包括口腔癌、咽癌、喉癌等)患者佔所有頭頸癌患者的比例逐漸增加,約有30%左右,而在國外則約佔50%。另外,研究顯示[5],HPV陽性的患者對於放射加化學治療的療效較好,故若能事先進行病毒檢測,就能提供我們治療選擇的依據。
結語
目前台灣的醫療技術發達,若得了口腔癌,不用擔心治不好!治療口腔癌的方式有很多,醫師會選擇最適合病人的療法,以改善病人的健康,並增進生活品質。此外,目前有部分標靶藥物納入健保給付,若傳統治療無效,也可以考慮使用。
最後,在經濟方面,患者可以申請重大殘障傷病卡補助、各種社福補助等,援助病患與其家屬的生活費用。在家庭層面,若家人願意支持、陪伴治療,提供接送等援助,對於病人來說,都是最好的良藥,讓病人能夠克服接受大手術、整形重建等的心理壓力。
參考資料
[1] 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 Eighth Edition (2017) published by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Corrected at 4th printing, 2018.
[3] Mohan SP, Bhaskaran MK, George AL, Thirutheri A, Somasundaran M, Pavithran A. Immunotherapy in Oral Cancer. J Pharm Bioallied Sci. 2019;11(Suppl 2):S107-S111. doi:10.4103/JPBS.JPBS_31_19
[4] Wang CP, Chen TC, Hsu WL, et al. Rising incidence of HPV positive oropharyngeal cancer in Taiwan between 1999 and 2014 where betel nut chewing is common. BMC Cancer. 2022;22(1):296. Published 2022 Mar 21. doi:10.1186/s12885-022-09407-5
[5] Gillison ML, Trotti AM, Harris J, et al. Radiotherapy plus cetuximab or cisplatin in human papillomavirus-positive oropharyngeal cancer (NRG Oncology RTOG 1016): a randomised, multicentre, non-inferiority trial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Lancet. 2020 Mar 7;395(10226):784]. Lancet. 2019;393(10166):40-50. doi:10.1016/S0140-6736(18)32779-X
嘉義長庚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問8 線上視訊諮詢
諮詢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確保您得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您可能想知道
追蹤問8粉絲專頁